豆角
明朝立國近300年時間,包括南明4位皇帝在內共有20位皇帝。明穆宗朱載蠶堪稱最低調、最沒有“存在感”的皇帝。
朱載垂是明世宗朱厚熄(嘉靖皇帝)的第三子,他的沒有存在感可以說是自帶天賦:生母杜康妃不是嘉靖皇帝的寵妃,他也長期被父親忽略,在宮中存在感很低。
身為第三子,朱載垂本來是沒有繼任大統的可能的。但是,嘉靖帝的長子朱載基出生不到兩個月就早夭了,次子朱載程在被封為太子兩年后也夭折,年僅20歲。后來嘉靖帝準備冊立自己喜愛的四子朱載圳為太子的時候,朱載圳竟然也暴斃了。就算嘉靖帝再不情愿,到最終還是要把皇位傳給唯一的兒子老三。
因為長年過著戰戰兢兢,小心謹慎的生活,讓他漸漸地養成沉默寡言、膽怯畏懼的性格。即使在登基后,依然也無法變得自信、霸氣起來,對待朝臣也非常寬和、遷就。
在朝議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因為某件事大臣們相互攻擊,而朱載重總是一言不發,等大臣們吵完,便宣布退朝。漸漸地,朝臣們便把朱載垂當成廟里面供著的泥胎神像,即使爭辯再激烈,也不會尋求皇帝進行調解。如此一來,朱載蠶的重要性便越來越低,成為明朝存在感最低的皇帝。
朱載垂雖然存在感很低,但他并非尸餐素位的皇帝,也沒有胡作非為,相反還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君主。繼位不久,他就開始施行新政,歷史上稱為“隆慶新政”,不僅有“減稅減賦”“革弊施新”等一些常規操作,還有一系列的對外貿易規定。
在張居正和高拱的建議下,朱載垂先是跟蒙古議和,與蒙古首領俺答汗達成和平協議,從而穩定住北方局勢,歷史上稱為隆慶和議。
這場合議不僅讓明朝沒有了后顧之憂,還開辟了十一個邊境貿易場所,允許蒙古人和明朝有貿易來往。這不僅讓老百姓能安居樂業,省下很大一筆軍事開支之外,還在這邊貿這里賺了很多錢。
之后,朱載重又廢除海禁,允許民間商人跟日本、東南亞做生意,還下令將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作為開展海外貿易的港口,并設立督餉館,負責管理私人海外貿易并征稅,史稱“隆慶開關”。
如果說隆慶議和讓明朝可以無后顧之憂,那么隆慶開關就是真正地為明朝賺到了大量的白銀。
隆慶開關促進了民間海外貿易的繁榮,讓明朝經濟變得活躍起來。民間商人將生絲、棉織品、瓷器、香料、絲綢、白糖、小麥、沉香木、樟腦、陶瓷、茶葉、鐵器等產品販賣到海外。中國東南沿海出現了“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的盛況,一度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中國產品,受到了世界各國的歡迎。
那時候,世界各國缺乏滿足明朝市場需求的商品,只好以白銀進行支付。于是,歐美國家在美洲開采到的白銀,像流水一樣流進中國。
史料記載,朱載垂在位的六年里,海外就有3.5億多白銀流人中國,如果加上其他渠道流進中國的白銀,明朝幾乎擁有了全世界白銀總量的一半。
隆慶開關對明朝的影響絕不止體現在這些白銀上。當時的明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隆慶開關使得這個立國近200年的古老帝國重新煥發出了勃勃生機,積累了巨額財富。之后張居正實施改革和“萬歷三大征”,也才有了經濟基礎。也一舉扭轉了嘉靖朝衰頹混亂的局面,使得國勢再度振興。
這種積極向上的態勢,在朱載垂死后繼續得以保持,一直到萬歷十年張居正去世才停止。正是拜這16年的發展所賜,明朝得以扭轉頹勢,續命7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