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濟源市腫瘤醫院(459000)王治兵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84例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M組(n=42)與U組(n=42)。M組女16例,男26例,年齡35~58歲;U組女15例,男27例,年齡34~59歲,平均年齡(44.08±3.96)歲。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承諾書。
1.2 方法
1.2.1 M組給予MPCNL治療。側臥位,氣管插管全麻,B超定位下進行穿刺腎中盞(肩胛下角線、腋后線區域,11或12肋下)。行皮腎通道擴張至18F(沿導絲),置入薄鞘(16~18 F),經通道將8.0/9.8F輸尿管硬鏡(奧林巴斯)置入,進入輸尿管尋找上段結石,鈥激光或氣壓彈道碎石并沖出,若存在同側腎盞結石,同時進行處理。順行留置雙J管(5~6F)、腎造瘺管。
1.2.2 U組給予URL治療。截石位,腰硬聯合麻醉,斑馬導絲引導下將8.0/9.8F輸尿管硬鏡(奧林巴斯)置入(至結石部位),對結石大小、形態進行觀察,鈥激光或氣壓彈道碎石。以取石鉗將較大結石取出,并沖出小碎塊。若存在輸尿管息肉,以鉗夾將息肉切除。將雙J管(5~6F)置入,作輸尿管支架引流,術后3周左右拔除。術后3d對KUB進行復查,殘留結石在4mm以上者,給予ESWL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手術指標。②并發癥。③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以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評估兩組生活質量,生活質量與評分正相關。
1.4 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23.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指標 U組手術時間為(49.58±14.76)min、住院時間(3.17±1.24)d,短于M組的(87.61±20.54)min、(5.96±1.83)d,出血量(14.32±3.85)ml、住院費用(3850.49±143.85)元、術后3d結石清除率59.52%,低于M組的(39.46±10.79)ml、(6127.86±204.57)元、80.95%(P<0.05);兩組術后1個月結石清除率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
2.2 并發癥 U組并發癥發生率11.90%(5/4 2);M 組并發癥發生率9.5 2%(4/42)。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
2.3 WHOQOL-BREF評分 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U組與M組WHOQOL-BREF評分對比,(48.09±5.71)VS(48.42±5.50)、(59.18±6.37)VS(59.74±5.94),差異不明顯(P>0.05)。
URL具有創傷小、出血少等優勢,且利于對結石區息肉進行清除,術后恢復快,并發癥較少,患者易耐受,但術中碎石、結石遭受擊打、水流沖擊,易返回腎臟,結石清除率較低[1]。本研究中,M組術后3d結石清除率高達80.95%,術后1個月結石清除率高達97.62%,與林磊[2]報道一致。但與URL相比,MPCNL術中操作較多,手術時間、術后恢復時間較長、費用等方面略顯劣勢。本研究結果顯示,U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M組,出血量、住院費用、術后3d結石清除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后1個月結石清除率、并發癥發生率、WHOQOL-BREF評分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表明URL、MPCNL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均安全有效。
綜上可知,對于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患者,URL在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出血量、住院費用等方面優于MPCNL,但其術后3d結石清除率低于MPCNL,兩種手術方式各有優勢,臨床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相應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