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九〇醫院(463000)張利云
隨著微創手術廣泛應用,硬式內鏡器械作為微創手術常用器械,已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外科手術,但因其更新換代快、精密易損、品種多、價格昂貴、結構復雜等特點,若常規操作處理時受到損壞,會影響手術安全及病人安全[1][2]。因此,正確運用、維護硬式內鏡器械對于減少損壞尤為重要。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模式管理屬于具有系統性、前瞻性風險管理模式,通過評估各個危險因素,針對性制定解決策略,有助于持續性改進護理質量,進而達到實現護理目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討HFMEA管理模式對我院消毒供應室硬式內鏡器械損壞率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我院相關部門審核通過,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硬式內鏡器械60例作為參照組,2018年7月~2019年7月硬式內鏡器械60例作為研究組。參照組手術次數40~50次,平均(45.07±2.46)次;研究組手術次數40~51次,平均(45.48±2.73)次。兩組手術次數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兩組均由同一組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進行操作處理。
1.2 方法 參照組采用常規處理,即由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統一回收已使用過的硬式內鏡器械,并進行清點、分類、記錄、清洗、包裝及消毒處理。研究組基于常規操作的同時予以HFMEA模式管理處理。具體措施:①小組成立。由10人組成,分別為護理部人員、疾病預防控制科人員,消毒供應室護士長及組長。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對小組成員進行HFMEA管理模式統一培訓、考核,并確保所有成員已熟練掌握HFMEA方法及流程。②評估危險因素。采用“頭腦風暴”法,討論硬式內鏡器械的回收、發放過程中存在的風險環節,確認回收、發放過程中失效模式及產生原因。③制定計劃。a.清洗、消毒:對消毒供應室人員進行硬式內鏡器械結構、性能、清洗、消毒方法培訓的同時購買專用清洗、消毒工具。b.發放、回收:依據手術類別,對各類硬式內鏡器械配備定制包裝框、硅膠防護墊,分層固定存放,針對銳利器械,可添加橡膠保護套保護,避免發放過程中晃動、碰撞。④評價。針對處理過程中不完善地方進行改善、調整,確保整個處理方案完善。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硬式內鏡器械損壞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硬式內鏡器械損壞1例,硬式內鏡器械損壞率為1.67%(1/60);參照組硬式內鏡器械損壞8例,硬式內鏡器械損壞率為13.33%(8/60)。兩組硬式內鏡器械損壞率對比,研究組低于參照組(χ2=4.324,P=0.038)。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硬式內鏡器械損壞率1.67%低于參照組13.33%(P<0.05)。說明HFMEA模式管理能顯著降低硬式內鏡器械損壞率。分析其原因為:①HFMEA模式管理評估造成硬式內鏡器械損壞危險因素,有利于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②通過評估了解,造成硬式內鏡損壞的危險因素主要為清洗、消毒過程中拆卸,組裝器械的專業性較差,故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器械結構、清洗、消毒等方面專業知識的培訓,以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利于減少因不熟悉結構等原因導致器械的損壞,達到降低損壞率的目的。③硬式內鏡器械使用率高,損壞多發生在回收、發放的過程中,因其固定性差,器械間相互碰撞,大大地提高了損壞率,在本研究中針對不同類型的硬式內鏡器械定制固定框架、配備橡膠保護套,降低了損壞的風險。HFMEA模式管理運用時需注意以下兩點:①HFMEA模式管理是通過評估結果進行制定、實施的護理方案,需確保評估結果準確性,避免評估結果出錯,導致護理方案無效。②HFMEA模式管理要求參與評估人員需具有豐富的一線工作經驗,能依據正確的評估結果制定最為科學、有效的處理方案,避免方案有效性差,從而影響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消毒供應室硬式內鏡器械運用HFMEA模式管理,可明顯降低硬式內鏡器械的損壞風險,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