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510080)梁悅宜 蔣艷梅
射頻消融治療是通過導管將射頻電流引入到心臟內從而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種治療方法,其具有創傷小、安全性高以及嚴重副作用小等優點。本文探究了快速心律失常患兒射頻消融治療中的護理體會,現將研究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的68例快速心律失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34例患者,女性15例,男性19例,年齡為6~16歲,平均年齡為(12.23±2.19)歲;對照組34例患者,女性14例,男性20例,年齡為6~17歲,平均年齡為(12.31±2.15)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沒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本次探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針對性護理,具體為:①術前護理:患者由于年齡原因在手術前會產生抗拒、恐懼以及焦慮等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在術前與患者進行溝通,采取聽音樂、玩游戲等方式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②術中護理:術中護理人員需要嚴格按照步驟配合醫生完成手術,在手術的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的變化,如果出現異常需要及時告知醫生并做出緊急處理[1]。③術后護理:密切觀察患兒心率心律情況,護理人員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該定期觀察患兒的傷口恢復情況,保持傷口的干燥與清潔,當出現感染時及時處理。與此同時,護理人員在術后護理的過程中需要與家長進行合作,做好保護性約束,必要時給予鎮靜,密切關注患兒傷口的恢復狀況。④出院后隨訪:護理人員在患兒出院時應該明確告知家屬在出院后護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并且強調定期復查的重要性,同時也需要告知家屬應該保證患兒的休息時間,控制患兒活動強度,促進患兒病情的恢復。護理人員需要定期隨訪,了解患兒的恢復狀況,當患兒出現異常情況時立刻安排患兒回醫院進行診治。
1.3 觀察指標 本次探究的觀察指標為手術的成功率、復發率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其中,并發癥包括出血、血腫、術后感染以及三度房室傳導阻滯。
1.4 數據分析 本次數據結果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
2.1 患者的手術成功率比較 在本次探究中,觀察組的手術成功人數為31人,手術成功率為91.18%;對照組的手術成功人數為30人,手術成功率為88.24%,兩組患兒的手術成功率沒有明顯的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患者的術后復發率比較 在本次探究中通過對兩組患者的觀察隨訪發現,觀察組患兒中復發人數為0人,術后復發率為0.00%;對照組患兒中復發人數為4人,術后復發率為11.76%,觀察組患兒的術后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患者的并發癥比較 在本次探究中,觀察組出現并發癥的人數為1人,發生率為2.94%;對照組出現并發癥的人數為6人,發生率為17.6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目前在臨床上針對快速心律失常患兒我們一般采用射頻消融進行治療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對臨床的調查發現,在手術后由于患者不遵醫囑而進行劇烈的運動、飲食習慣不合理等原因從而導致術后復發或發生并發癥的情況時有發生,尤其是年齡較小的患兒,這嚴重影響了手術的效果以及預后效果[2]。近年來國內外的研究發現,在對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采用針對性護理可以明顯地提高手術的效果,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在本次的探究中,筆者分析了采用射頻消融治療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護理方式對于治療的影響,通過對兩組患者的觀察發現,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雖然在手術成功率方面沒有明顯的差異,但觀察組無論是在術后復發率還是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總的來說,在對快速心律失常患兒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采用針對性護理可以明顯地減少術后復發率以及并發癥發生率,有利于患兒生活質量的提高,效果明顯,建議在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