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淮河醫院(475000)王銳
隨著醫療設備及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上針對膽囊結石由傳統的開腹手術發展至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具有創口小,術中出血量小的優點,但是患者對于微創手術不了解,再加之手術本身作為一項應激原,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負擔[1]。因此在手術治療的同時配合護理干預,有助于緩解患者對于手術的排斥心理,提高預后。為此,就個性化護理對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患者的效果做以研究報道。
1.1 基線資料 將我院在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患者,隨機分成A組和B組,給予A組常規護理,給予B組個性化護理,所有研究對象為需要進行膽囊切除術的患者,排除嚴重腫瘤疾病及凝血障礙的患者。A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26~64歲,平均(41.08±3.47)歲,B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27~66歲,平均(41.13±3.45)歲,兩組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A組給予患者常規的護理,B組在A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護理,根據患者的病情病況和心理特點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實施如下,①術前護理。患者在術前的恐懼、焦慮心理不利于心血管功能發展,護理人員應根據每位患者心理狀態給予干預,詳細為患者介紹腹腔鏡手術的優勢、特點及過程,減少患者對于手術的排斥性;②術中護理。術前由熟悉的護理人員送入病房,使患者感受到被關懷,確保心態平穩,在手術中注意保暖,監測心率;③術后護理。將患者平穩送回病房后,給予舒適體位減輕疼痛感,協助患者翻身,避免牽扯傷口,逐漸恢復飲食,注意營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1.3 觀察指標 根據漢密爾頓焦慮自評量表(HAMA)評價患者的焦慮狀態。在依據醫院自制調差問卷測評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將得到的所有數據利用統計學軟件計算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以百分比和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在P值<0.05時有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的護理前后的HAMA評分 護理前,兩組的H A M A評分比較無差異(57.76±4.13)vs(57.81±4.09)(P>0.0 5);護 理 后,B組H A M A評分(5 1.3 2±3.6 3)明顯低于A組(54.37±3.9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的治療依從性 B組治療依從率93.33%(42/45)高于A組73.33%(3 3/4 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由于其對患者的創傷小、患者恢復更快的優點,廣泛應用在臨床上,但是患者由于手術產生的不良情緒影響其效果,有效的護理干預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焦慮緊張情緒,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有利于維護和諧護患關系,促進患者康復[2]。因此,在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圍手術期進行個性化護理,術前給予患者腹腔鏡手術優勢和過程詳細講解,打消患者的顧忌,提高患者對于手術的接受度,術中給予患者密切關注,幫助患者順利完成手術,術后相關疼痛及體位護理,患者的配合度更高,再加上飲食干預,促進康復[3]。研究在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患者中實施個性化護理手段的效果表明,患者的HAMA評分更低,對于治療與護理依從性更高。探究原因,在腹腔鏡手術中運用個性化護理手段,以患者為中心,重視個體差異,體現尊重患者、理解患者、關懷患者的理念,結合患者病癥及心理狀況,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減輕其對于手術及疾病的擔憂,提高配合性[4]。綜上所述,將個性化護理模式應用到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患者中,患者的負面情緒改善更明顯,對于治療的依從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