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陽市中心醫院(464000)余靜
SOX化療是中晚期胃癌常用治療方式,可延長生存期,但長期用藥導致不良反應較多[1]。由于對癌癥的恐懼,患者心理壓力大,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降低治療積極性,不利于化療順利進行。因此,臨床應給予必要護理干預。Watson關懷理論認為護理本質在于人性照顧,強調人文互動,對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有積極作用[2]。本研究選取我院中晚期胃癌化療患者實施Watson關懷理論的護理干預,旨在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狀態、改善生活質量。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選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3月中晚期胃癌患者66例,根據入院時間不同分為研究組、參照組,各33例。參照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41~76歲,平均(58.38±8.39)歲。研究組男19例,女14例;年齡40~77歲,平均(57.91±8.44)歲。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患者家屬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均行SOX化療。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常規心理護理、健康宣教、用藥指導。研究組在參照組基礎上結合Watson關懷理論:①彰顯人性照顧理念,以患者為中心,應時刻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提供人性化服務;化療過程中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注意事項,明確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樹立治療信心。②主動溝通,傾聽患者主觀表達,注重患者內心感受及心理狀態變化,若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及時進行疏導;指導正念冥想減壓方法,緩解心理壓力。③定期向患者家屬反饋治療進展,采集意見,針對護理過程中的不足及時整改,體現全程服務特點、人性化關懷精神。
1.3 觀察指標 不良心理狀態。以漢密爾頓焦慮、抑郁量表(HAMA、HAMD)評估兩組護理前后不良心理狀態,分值越低表明心理狀態越好;生活質量。以胃癌患者生活質量測定量表(QLQ-STO22)評估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檢驗標準α=0.05。
2.1 不良心理狀態 護理前,研究組HAMA、HAMD評分分別為(19.34±2.67)分、(21.25±3.11)分,參照組HAMA、H A M D評分分別為(2 0.0 4±2.4 9)分、(20.91±3.23)分;護理后研究組HAMA、HAMD評分分別為(6.07±1.44)分、(7.64±1.74)分,參照組HAMA、HAMD評分分別為(9.27±2.04)分、(12.34±2.81)分。護理后兩組HAMA、HAMD評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參照組(P<0.05)。
2.2 生活質量 護理前研究組Q L QSTO22評分(71.25±3.67)分,參照組(7 0.9 4±3.3 9)分;護理后研究組為(4 4.2 7±3.8 1)分,參照組為(51.29±3.57)分。護理后兩組QLQSTO22評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參照組(P<0.05)。
臨床醫學模式表明,如今臨床對患者心理健康越來越重視,在護理工作中則表現為人文關懷。Watson關懷理論是新型護理模式,強調在護理措施基礎上進行觀念轉變,增強護理人員主動服務意識,體現人文關懷,促使患者積極面對疾病,提高治療信心[3]。本研究以人性照顧為理念、以患者為中心結合Watson關懷理論對中晚期胃癌化療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HAMA、HAMD、QLQSTO22評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參照組(P<0.05),表明應用Watson關懷理論的護理干預可緩解患者不良心理狀態,提高生活質量。其原因在于Watson關懷理論的護理干預在在護理過程中從患者角度思考問題,真正做到以患者為中心,體現人性關懷;引導患者表達主觀感受并認真傾聽,疏導患者負性情緒;加強與家屬溝通,結合家屬意見進行改善,提高護理質量,為化療順利進行、維持患者健康心理狀態有積極作用。
綜上,Watson關懷理論的護理干預應用于中晚期胃癌化療患者,可緩解患者不良心理狀態,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