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300170)周靖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又稱whipple術,是治療胰頭癌、壺腹部惡性腫癌包括膽總管中下癌、壺腹周圍癌、十二指腸惡性腫瘤等主要手術方式之一,手術切除范圍包括胰頭、遠端胃、十二指腸空腸上端、膽囊和膽總管,同時清除相關淋巴結,再行膽總管、胰、胃空腸重建消化道,是一種復雜創傷很大的手術[1]。2019年10月我科收治了一例膽總管遠端占位的患者,但患者同時患有結腸癌,根據患者病史及相關檢查結果,實施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結腸癌根治術,經術后精心治療及護理,患者康復出院,現將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報告如下。
患者,男,55歲,主因無明顯誘因皮膚瘙癢、尿色加深1周收治我科,入院后完善各項檢查化驗,考慮膽總管遠端占位結腸癌,術前給予保肝抑酸治療完善檢查后,于全麻下行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結腸癌根治術,手術9小時,術中順利,術后給予抗感染抑酸保肝補液治療,患者術后出現發熱,低蛋白血癥,遵醫囑給予藥物治療,患者術后第4天進流質飲食,術后第9天過渡半流質后出現嘔血,安放胃腸減壓發現大量鮮血,考慮為胃腸吻合口出血,緊急介入治療,術后及時給予止血藥物治療,術后第12天胃腸減壓引流為黃色,拔除胃管,拔除胃管后給予少量流質,無不適逐步過渡為半流質飲食好轉出院。
2.1 心理護理 入院時患者較為緊張,在加上術前檢查較多,患者更為焦慮,對術后效果擔憂,護理人員對患者主動關心,耐心解釋,熱情服務,消除患者陌生感,減輕焦慮,由于兩個大手術疊加,手術創傷大,引流管多,術前做好宣教,特別做好管路重要性宣教,取得患者配合。術前還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麻醉及醫生技術水平,術后注意事項,讓患者情緒穩定,配合治療護理,增加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
2.2 術前準備 由于患者兩種腫瘤為消耗性疾病,加之術前肝功能異常,消化吸收障礙,攝入不足,術前除給予保肝抑酸治療外,還給予TPN營養支持,改善患者營養狀態。患者有長期吸煙飲酒史,護理人員耐心講解戒煙戒酒必要性,并且指導患者有效咳痰,深呼吸,指導床上練習大小便。由于患者需做胰十二指腸切除結腸根治術,手術波及組織器官較多,手術成功與否與胃腸道準備有著密切關系,術前3天飲入少渣半流質,術前一天口服合爽行腸道準備,術前12小時禁食水。術前一天還需備血,做藥物過敏試驗,術前晚口服鎮靜藥物,保證患者睡眠。
3.1 一般護理 因手術范圍大,吻合口多,術后易出現嚴重并發癥,術后護士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給予氧氣吸入,心電監護,每15~30分測量生命體征一次,做好記錄。給予患者有效半坐位,嚴密觀察引流管顏色、性質、量,觀察患者腹部體征,注意傷口敷料有無滲血滲液。術后還要嚴密監測血糖變化,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圍,促進傷口愈合。每日監測中心靜脈壓,合理安排輸液速度及順序,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做好壓瘡及DVT評估,協助患者床上早期活動,每日下肢給予壓力抗栓泵,預防下肢血栓形成,術后每日給予霧化吸入,鼓勵患者咳嗽防止肺感染發生。
3.2 管路護理 患者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術后留置膽腸吻合口前,膽腸吻合口后引流管,又行結腸癌根治術,術后留置直腸吻合口前,直腸吻合口后,肛門肛管引流管,并且帶有胃管、尿管、深靜脈,管路眾多,造成患者不適,術前做好各管路相關健康教育,講解各管路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術后妥善各固定各引流管,觀察各引流管量,顏色,性質,準確記錄,每日更換引流袋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感染發生,術后給予有效半坐位,利于引流。禁食期間保證胃腸減壓有效負壓,每日給予口腔護理兩次,預防口腔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潔,每日會陰擦洗兩次,并使用獨自固定集尿器及時傾倒尿液,預防泌尿系感染。做好口腔護理,每日做好尿管護理,準確記錄尿量,每班做好深靜脈評估護理,預防中心靜脈導管相關血流感染。
3.3 疼痛護理 應用WHO疼痛分級及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進行疼痛評估,教會患者使用自控鎮痛泵(PCA)減輕疼痛。由于手術長時間保持一個體位,患者會有身體不適,護士協助患者采取舒適體位,以緩解術后疼痛。同時遵醫囑給予多模式鎮痛PCA加靜脈鎮痛。
3.4 并發癥護理
3.4.1 出血 由于手術范圍大,吻合口多,術后較容易發生出血,術后早期出血多發生術后36小時內,多為腹腔出血和消化出血[2]。術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及腹腔引流管和胃管的顏色、量、性質,如發現患者面色蒼白、脈搏加快、血壓下降、尿量減少、嘔血、黑便、引流管大量不凝固血液,立即通知醫生給予止血藥物輸入,輸血補液,必要時做好術前準備,給予緊急手術。應激性潰瘍多發生于術后2~12天,多與創傷大、患者應激程度低、體內激素分泌增多有關,為了預防應激性潰瘍發生,術后給予患者抑酸藥泮托拉唑4mg/h泵入。術后患者術后第9天飲入半流質后出現惡心嘔吐為鮮血,給予胃腸減壓引出大量鮮血約200ml,緊急介入治療于胃左動脈注入明膠海綿兩條栓塞止血,給予凝血酶原復合物等藥物止血,正腎加冰鹽水及云南白藥q6h交替胃管注入,術后第12天后胃液轉入黃色,拔除胃管。
3.4.2 胰瘺 是術后嚴重并發癥,也是術后死亡的重要原因,多發生在術后5~7天,患者上腹劇疼或持續脹疼,腹引量增多為大量清亮液240~500mL/d,檢測引流液中淀粉酶明顯升高,若發生胰瘺可導致腹腔感染,腐蝕腹腔血管造成大出血,十分危險。為了預防胰瘺發生,術后保持引流通暢,給予有效半坐位,密切觀察引流量、性質、顏色,每天監測腹引淀粉酶,并且術后持續給予生長抑素12.5ug/h泵入抑制胰腺分泌,術后患者未發生胰瘺。
3.4.3 膽瘺 多發生術后第5~I0天,發生原因多為膽腸吻合不一致,吻合口不嚴密有關。患者右上腹或全腹壓疼,反跳疼,肌緊張,發熱,引流管流出膽汁液體。一旦發生膽瘺,給予持續負壓吸引,保持引流通暢,給予營養支持,多可自愈。
3.4.4 腸瘺 多發生在術后1周或患者進食后發生,一旦確診應禁食,給予安置三腔營養管,在安置三腔營養管期間給于TEN營養支持,并且注意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3.4.5 感染 由于術前患者營養差體質弱,手術創傷大,術后低蛋白,營養障礙高熱,術后極易發生感染,為了預防感染發生,術后做好無菌操作,注意傷口情況每日給予微波理療Bid照射傷口來預防傷口感染,術后保持有效半坐位利于引流,并且做好各引流管評估及護理,預防各種感染發生,術后還要嚴密監測體溫變化及白細胞情況,如高于38.5℃提示可能并發感染,積極找出原因處理,術后患者出現高熱,給予及時更換抗生素,給予泰能q6h及萬古霉素q12h輸入,術后第10天體溫恢復正常。
3.5 營養支持 由于手術創傷較大,術后引流管眾多,消化液,體液丟失多,易發生電解質紊亂,手術又有多個吻合口易發生各種吻合口瘺,所以術后營養支持十分重要[3]。禁食期間準確記錄出入量,合理安排輸液順序,每日輸入新鮮血漿,蛋白,氨基酸糾正低蛋白,及時糾正電解質紊亂,保證水電解質平衡。腸道功能恢復后進清淡流質少量多餐,無腹疼腹脹不適逐步進渡到半流質至普食。
患者雖然行腔鏡手術,較傳統手術切口小,疼痛感較傳統手術輕,但兩個大手術疊加,手術術中視野小,手術復雜,吻合口多,術后并發癥多,術后引流管多,所以對于術者手術技巧,術后治療及護理觀察提出較高要求。所以術前做好心理護理,做好管路重要性宣教,取得患者積極配合是治療護理的關鍵。術后對于生命體征及引流管情況觀察及護理對于預防術后出血,預防各吻合口瘺發生起了重要作用,術后護士對患者精心護理協助患者早期活動,對術后早期康復起了關鍵作用。由于重建消化道,術后飲食護理指導也是十分重要的,護理人員還要加強對患者術后及出院后飲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