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可以增強淋巴和血液循環,促使淡性滲出物消散,并能使粘連軟化和減輕疼痛,提高肌肉的緊張力以及組織的營養和再生作用;刺激皮膚神經末梢,可以反射地引起神經機能的變化,進而影響整個機體的機能發生改變,又可改善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機能,加強散熱作用,并反射地提高物質代謝和氣體代謝,加強氧化過程。被按摩的局部皮膚中,可產生組織胺和類組織胺物質,對分布于毛細血管網的神經末梢有刺激作用,故皮膚有紅、熱等表現。此外,按摩對大腦皮質具有輕微的刺激作用,可增強其興奮過程。長時間的按摩可以增強皮質的保護性抑制的發展,使牲畜出現一種半催眠狀態,有利于皮質細胞機能的恢復,進一步對病理過程有良好作用。
按摩須用清潔及干燥的手或柔軟而清潔的干草或器械等進行。按摩部位應事先除掉灰塵,使其清潔、干燥。按摩應順著淋巴管的徑路和朝向局部淋巴腺的方向進行。按摩持續時間和程度以不損傷皮膚和不發生炎癥為宜。在按摩時嚴防動作粗暴和施以強力,應緩慢、輕微而且有節奏地進行。通常是由輕微的壓力開始,漸次增大壓力,以后再減輕,如此反復操作。在按摩過程中,使病畜始終有舒服感為宜;若病畜表現不安或有抗拒動作時,應立即停止。
2.1 按撫法(推摩法、撫摩法) 是按摩法中最常用的一種,即由健康部開始漸至患部,然后再到健康部分。按撫法可分如下幾種:
2.1.1 手掌按撫法 多用于體表的平坦部位,例如股部、腹脅部、臀部及頸側等。
2.1.2 十字形按摩法 用兩手掌交叉進行,多用于膝、腕、跗關節等。
2.1.3 鉗形按摩法 適用于屈腱和腓腸肌的按摩。在進行時,術者的食、中指和大拇指置于被按摩腱的兩側,緩緩地進行。
2.1.4 腳按撫法 腸閉結病畜很老實地橫臥在地上不起時,可用此法按撫。術者將一腳放于病畜的腹壁上,輕輕踩撫,并逐漸移動位置,當病畜出現舒服感覺時,可稍用力地踩撫。在踩撫時,必須特別小心病畜突然站起。
2.2 摩擦法 即用手回轉地摩擦皮膚和深在組織或手持柔軟的清潔草把進行摩擦。本法適用于瘤胃膨脹、瘤胃食滯和腸閉結等。摩擦法又可分為:指摩擦法(用若干手指進行),掌摩擦法(用手掌后部進行),拳摩擦法(用拳的掌側面或拳側面進行),草把摩擦法(手持清潔而柔軟的草把進行摩擦)。
2.3 揉捏法 先將皮膚或組織抓住提起,隨后壓擠組織或斷斷續續地壓迫組織。適用于肌肉萎縮、肌肉不全麻痹及全麻痹、肌肉性過勞、腱與其附近足協的粘連等。揉捏法有五種:指揉捏法,將患部置于大拇指與其余手指之間,利用各指前部的滑動性,持續地壓迫揉捏;掌揉捏法,與上法相同,但以全掌進行;滾揉捏法,將患部挾持于兩手間,兩手進行迅速的滾轉動作;扭揉捏法,用兩手抓住肌腱,右手向外,左手向內牽引肌腱,并立刻做相反的動作,使肌腱在手中成“S”狀運動,并沿肌腱移動兩手;壓擠法:即用兩手擠住組織揉捏。
2.4 叩打法 即用手指、手掌或拳頭對組織不停地進行敲打,適用于各種組織的陳舊性硬化,叩打法有以指尖的掌側進行短暫的敲打,有輕拍法:以手掌輕拍組織,砍劈法:有的用小指和掌緣輪流敲打的動作來進行按摩,為了緩和敲打里,宜將手指呈扇形伸展開,與畜體接觸時,將手指折疊起來,還有拳擊法:以半握拳的拳面打擊組織的。
2.5 震顫法 是用一系列的、均勻而輕微的力量和迅速反復的震蕩性運動來按摩組織。
2.6 器械按摩法 是用特制的器械,如小槌、滾柱、手搖式震顫按摩器及電動按摩器等進行按摩。
按摩通常是在發病3d以后進行,也有些疾病是在發病后立即進行,例如瘤胃膨脹、腸閉結等。每次平均10~15min左右,每天1~2次或數次。對急性炎癥的治療不少于10d,對慢性炎癥可達30d以上。
按摩療法的適應癥為反芻獸前胃疾病(按摩左腹脅部)、馬麻痹性肌紅蛋白尿癥、膀胱麻痹(直腸內按摩)、挫傷、肌肉萎縮、肌肉麻痹及不全麻痹、肌炎、肌肉過勞、肌肉風濕癥等。皮膚有損傷、化膿過程、皮膚病、淋巴管炎、血栓性靜脈炎、惡性腫瘤以及病畜體溫增高等禁忌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