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人民醫院(450000)鄭利萍
類風濕關節炎(RA)為常見系統性慢性病,關節畸形、晨僵、侵襲性關節炎其主要病變,嚴重危害患者日常生活。因此予以RA患者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有重要應用價值。本研究選取我院RA患者78例,旨在探討優質護理干預對其焦慮、抑郁心理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78例RA患者(2018年6月~2019年12月),2018年6月~2019年3月間的39例為常規組,2019年4月~2019年12月間的39例為優質組。常規組女24例,男15例,年齡43~65歲,平均(54.23±5.28)歲;優質組女25例,男14例,年齡45~66歲,平均(55.62±5.07)歲。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患者知情研究,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常規組予以常規護理,評估患者關節活動、腫脹等狀況,告知注意臥床休息、關節部位保暖,同時指導科學膳食、康復鍛煉,以增強免疫力。優質組采用優質護理干預,主要包括:①建立優質護理服務小組:由5名N0~N4級護士組成優質護理小組,依照能級對應原則分層管理,明確護理責任,增加護患交流時間,深入了解患者心理、身體狀態。②心理干預:按時評估心理狀態,存在明顯焦慮、抑郁者以家屬關愛、情感支持、提升病情認知等措施給予疏導,若有需要,邀請專業心理咨詢師,進行科學、深入的心理疏導。③宣教干預:結合患者年齡、學歷、家庭、社會關系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個體宣教方案,如小群體宣教、一對一宣教、微信視頻宣教、公眾號宣教,并耐心講解病情病因、預防知識等,增強疾病知識掌握度、認知度,以激發自我管理意識。④關節護理:告知注意日常保暖,預防肢體受涼,此外,日常活動時囑托盡量使用大關節,減少小關節使用,并避免某一姿勢長時間維持,以避免關節損傷、肢體僵硬。兩組均持續干預至出院。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焦慮、抑郁狀況以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HAMA:0~56分,得分越高,焦慮越重;SDS:0~100分,分值與抑郁程度呈正相關。②兩組生活質量以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評估,總分0~100分,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理狀態 干預前兩組HAMA、SDS評分對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HAMA、SDS評分降低,且優質組的HAMA評分(12.63±1.42)、SDS評分(41.37±4.21)均低于常規組的(15.59±2.13)、(47.68±3.82),差異顯著(P<0.05)。
2.2 生活質量 干預前優質組SF-36評分(5 8.6 3±4.3 5)分與常規組(59.54±4.72)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SF-36評分升高,且優質組(86.37±7.46)分高于常規組(75.23±6.58)分(P<0.05)。
調查顯示,我國R A患病率約為3/1000,可發作于任一年齡段,且隨年齡增加,其發生風險會逐漸上升[1]。若未及時控制,可導致關節僵化、畸形,甚至殘疾,嚴重危害患者生活質量。優質護理干預通過進一步強化基礎護理,全方位落實護理責任制,能切實符合患者需求,加速病情恢復,與常規護理對比,更具科學性、針對性。杜殿媛[2]研究指出,優質護理能提高RA患者疾病認知,促進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優質組HAMA、SDS評分低于常規組,SF-36評分高于常規組(P<0.05),可見優質護理干預能緩解RA患者心理狀態,提高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在于優質護理干預明確責任制度,能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增加護患溝通機會,充分了解患者心理、身體狀態,從而采取針對干預措施,以提高護理質量,通過家屬關愛、情感支持、心理師介入,能切實幫助患者排解心理負擔,樹立健康、積極心態,以減輕焦慮、抑郁等情緒,此外,強化健康宣教,能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增強其健康素養,促使其進行自我管理,以糾正不良行為習慣,促進恢復,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RA患者采用優質護理干預有利于減輕焦慮、抑郁心理,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