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醫院國際醫療中心 鄭州大學人民醫院 河南大學人民醫院(450003)陳燕 索莉娜 蘇麗麗 劉夢珂 張敏 胡澤敏
2019年12月以來,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020年1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將造成武漢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2月11日將此病毒引發的疾病命名為2019冠狀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19,COVID-19)[1],主要臨床表現是發熱、乏力、干咳,少數患者可有消化道癥狀。COVID-19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傳染性較強,病情發展較快。本院作為河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現將20例COVID-19患者的護理體會匯報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5日~2月18日我院隔離病房20例COVID-19患者,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83歲,平均(45±10)歲。20例患者入院時均有發熱癥狀,體溫波動在36.3℃~39.0℃,8例有咳嗽癥狀,3例有胸悶、呼吸困難,2例合并有糖尿病,2例行床旁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療。
2.1 一般護理
2.1.1 嚴密隔離 按照呼吸道傳染病嚴密隔離,確診的患者可安排在同一病房,并在房間門口加以醒目標識,嚴禁探視及陪護人員。
病房消毒隔離管理:①病房內壁掛式紫外線消毒機設置每日定點消毒兩次,每次1小時,自動啟動。②門把手、床頭柜、儀器、設備等物體表面每日用一次性消毒濕巾或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③患者的生活垃圾按照醫療廢物處置。非一次性治療、護理用品專人專用,用后按照物品材質選擇合適消毒方法進行消毒。④播放外科口罩佩戴方法視頻,確保患者正確佩戴口罩,并每日為患者更換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⑤醫護人員采取三級防護措施,進入隔離病房必須穿戴一次性防護服、一次性防水隔離衣、一次性圓帽、護目鏡、N95口罩、醫用乳膠手套、一次性鞋套。護理操作盡量集中實施,減少交叉感染機會。
2.1.2 污染物 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嘔吐物及排泄物處理:①少量污染物可用紗布等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5000~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小心移除,大量污染物時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蓋,小心清除干凈,清除污染物后對污染的環境表面進行消毒。②患者的嘔吐物、分泌物、排泄物使用專用容器收集,用含20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按糞、藥比1∶2浸泡消毒2h,專用容器可用5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清洗干凈[2]。
2.2 疾病護理
2.2.1 發熱 發熱是COVID-19患者常見的首要癥狀,本組病例患者均有發熱癥狀。護理措施:①首選溫水、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溫方法降溫。②高熱時,因新陳代謝率增快,消耗多,體能虛弱,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遵醫囑給予退熱藥物應用,用藥后30分鐘測量體溫,密切監測體溫變化。③每隔4小時測量T、P、R,每天至少測量血氧飽和度一次,有明顯胸悶癥狀時增加測量頻次。④體溫驟退出汗較多者,及時更換衣物,注意保暖,防止出汗過多而導致虛脫。⑤給予患者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發熱時鼓勵患者多飲水,每日飲水3000ml以上,必要時遵醫囑補液治療,避免水、電解質紊亂發生。本組患者中,一例出現間斷發熱后低鉀癥狀,及時給予靜脈補鉀后恢復至正常。⑥每天給予生理鹽水250ml飯前、飯后漱口,預防口腔感染。⑦出汗較多、消瘦、高齡患者加強皮膚護理,避免壓力性損傷發生。
2.2.2 呼吸困難 ①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動脈血氣分析結果。②可采用半坐臥位休息,持續低流量氧氣吸入。③必要時遵醫囑使用經鼻高流量氧氣吸入裝置。對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經鼻高流量氧療(high-flow nasal canula,HFNC)相比傳統氧療有較大優勢,在目前COVID-19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治療過程中,HFNC發揮了重要作用[3]。使用過程中一次性管路應專人專用,按時巡視機器及管路連接是否正確,動態調整參數(溫度、氧流量、氧濃度),并根據患者的生命體征、化驗結果、主訴等及時調整,同時做好患者的鼻腔護理。本組3例有明顯胸悶、呼吸困難癥狀患者均使用經鼻高流量氧氣吸入裝置,癥狀緩解、檢驗指標趨于正常后逐漸改為低流量鼻導管吸氧。④嚴密觀察患者精神、意識、有無出現呼吸衰竭狀態,及時通知醫生,監測動脈血氣分析,準備好呼吸機。
2.2.3 咳嗽 ①COVID-19患者主要表現為干咳,部分患者有咳痰。鼓勵患者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有利于咳嗽。②老年患者協助采取舒適臥位,定時給予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肺部并發癥。③向患者宣教日常咳嗽禮儀:打噴嚏或者咳嗽時用餐巾紙或雙手捂住口鼻,如果一時來不及取餐巾紙,可用袖口遮擋(袖管內側)[4],咳嗽后立即七步洗手法使用流動水清洗雙手,與人交談時保持1~1.5m距離,避免呼吸道傳播。④本組患者均遵醫囑使用α-干擾素霧化治療。霧化時最好取坐位,體弱無力的患者協助取半臥位,利于藥物進入到支氣管及肺泡內。霧化后幫助患者漱口,減少不良反應發生。
2.2.4 用藥護理 本組患者中20例患者遵醫囑給予抗病毒藥物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片(克力芝)400mgQ12h口服,其中7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腹瀉癥狀,停藥后緩解。出現上述癥狀后及時告知醫生,密切觀察患者嘔吐、腹瀉量及性質,遵醫囑給予護胃、止瀉、調節腸道菌群藥物應用,并給予補液治療,必要時監測24h出入水量,關注腎功電解質等檢驗結果。
2.2.5 合并糖尿病的護理 ①糖尿病患者感染后可能出現血糖波動大,血糖較難控制,且容易誘發各種并發癥[5]。本組2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例長期應用胰島素,1例長期口服降糖藥物,均監測空腹及三餐后2h血糖,以及時調整降糖藥物用量,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圍內。同時關注患者進食情況,避免低血糖現象發生。②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較低,容易繼發各種感染,因此要指導患者飯前、飯后勤漱口,及時更換衣物。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做好基礎護理。
2.2.6 CRRT 的護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指出:“對有高炎性反應的危重患者,有條件可以考慮使用體外血液凈化技術[6]”。①CRRT治療前:再次告知患者治療相關注意事項,消除緊張情緒,取得配合;評估患者生命體征、深靜脈透析通路是否通暢等。②治療中:密切監測患者的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變化情況以及患者的主觀感受,及時處理透析過程中出現的故障及突發情況。③治療后:血液凈化護士與責任護士詳細交接患者透析后的病情、液體出入量、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如何處理,達到治療前、中、后無縫隙護理[7]。④本組2例床旁CRRT患者均留置右側股靜脈置管,留置期間定時給予更換貼膜、妥善固定,預防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堵管、脫管發生。
2.3 心理護理 確診患者在隔離期間沒有親人陪護,不僅要承受發熱、咳嗽等軀體癥狀的折磨,還有對家人、疾病的擔憂,主要表現為緊張、焦慮、抱怨、自責、恐懼等心理問題。部分患者會出現對身體過分地關注,反復在網絡上查看關于疫情的信息,過度洗手和防護甚至驚恐發作的現象[8]。可采取以下護理措施:①從患者入院開始,醫護人員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主動向患者宣講疾病相關知識及積極配合治療的重要性。在心理疏導過程中,遵循真誠互動、相互理解、無條件關懷和接納、引導性指正的原則。②教會患者有效的日常防范措施,如手衛生、咳嗽禮儀等疾病防護知識。③建議患者保持和家人的聯絡,可通過視頻、語音代替簡單的文字交流,分享彼此的現況,獲得雙向鼓勵和支持。④由護士在床旁教會患者開展簡易的放松訓練:吸氣-屏氣-呼氣,可持續15min,每日3~ 6次。⑤鼓勵患者看書、聽音樂、適當的室內活動等,有效利用時間。⑥聯合本院心理學組錄制心理調試音頻,為患者循環播放,緩解緊張和焦慮情緒。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傳染性強,發病率高,病情發展較快,通過對首批20例COVID-19確診患者的護理,認為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是防止疾病蔓延、醫護人員被感染的重要措施。同時,護士應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特別是體溫、呼吸的頻率、節律、皮膚黏膜顏色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同時,做好疾病護理、心理護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減少并發癥,預防不良事件發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