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二人民醫院(451191)劉冰 時穎濤
修復手術為臨床常用治療手段,其應用人造修復體能有效重塑牙體形態,促使牙體功能恢復正常,對治療活髓牙牙體缺損有積極意義。但由于部分患者對口腔專業知識認知缺乏,故易出現畏懼、緊張心理,治療依從性較差,不利于預后。故予以活髓牙牙體缺損修復患者科學有效護理干預,減輕其不良心理狀態,提高配合度,對順利實施治療有重要價值。本研究選取我院活髓牙牙體缺損修復患者69例,旨在探討全程護理干預對其治療時間及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69例活髓牙牙體缺損修復患者(2019年1月~2019年12月),其中2019年1月~2019年6月間的34例為對照組,2019年7月~2019年12月間的35例為觀察組。對照組女15例,男19例,年齡42~64歲,平均(53.16±5.31)歲;觀察組女17例,男18例,年齡43~65歲,平均(54.28±5.19)歲。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納入標準:存在較大面積牙體缺損,牙齦距離<4mm;知情本研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壓根松動、傳染病史、精神病史;合并心、腎等嚴重臟器功能不全。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包括口腔知識宣教、心理疏導,并告知修復流程。觀察組于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全程護理干預,①修復前:護理人員及時檢查各儀器、設備功能,研磨儀接通電源后查探使用情況,查探鏡片狀況,提前加熱,并準備排齦線、拋光條、咬合紙等用品。②修復中:術中全程播放舒緩音樂,以緩解其緊張心理;同時牙體預備期間護理人員協助顯露牙體部位,避免臉部皮膚損傷,并依照牙體大小,預備不同型號車針,確保能隨時更換;同時密切注意醫師操作,準確、快速傳遞物品、器械,尖端反方向傳遞,以避免誤傷;牙體預備完成后,及時告知采集工作進展,叮囑維持坐位,對存在焦躁情緒者,及時做好心理疏導,采集完成后注意錄入保存,并協助漱口,進行口腔清潔,增強舒適度;此外修復體拋光后,護理人員及時提供鏡子,以促使患者及時了解修復效果。③修復后:強化知識教育,指導飲食原則、刷牙方式,同時告知避免吸吮唾液,以預防出血。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時間;兩組滿意率以自制滿意度問卷評估,內容包括功能改善、修復外觀、醫護配合,總分0~100分,總分>90分為非常滿意;總分60~90分為滿意;總分<60分為不滿意。滿意率=(滿意+非常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時間 觀察組治療時間為(82.35±6.54)min,對照組治療時間為(105.26±9.42)min。觀察組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t=11.764,P<0.001)。
2.2 滿意率 觀察組滿意率97.14%高于對照組76.47%(P<0.05)。
陶瓷強度高、外形美觀,且同機體有較強契合度,對修復缺損牙體有重要應用價值。此外以CAM、CAD技術行全瓷修復體制作,能顯著縮短制作用時,但由于多數患者對CAM、CAD技術認知度較低,故配合度較差,不利于臨床治療[1]。因此對活髓牙牙體缺損修復患者,臨床應及時選擇科學有效護理方案,以提高依從性,保證療效,改善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滿意率97.14%高于對照組76.47%(P<0.05),可見全程護理干預能縮短活髓牙牙體缺損修復患者治療時間,增強滿意度。分析原因在于修復期間全程播放音樂能轉移患者注意力,減輕其緊張、畏懼心理,同時修復期間有專業護理人員密切配合,準確、及時傳遞器械,能顯著縮短治療時間;此外術后強化健康教育、飲食指導,能提高患者健康素養,避免食用過硬、過熱食品,以防止出血,且叮囑盡可能避免吸吮唾液,能降低出血風險,從而增強滿意度[2]。
綜上所述,活髓牙牙體缺損修復患者應用全程護理干預有助于縮短治療時間,提高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