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450000)付慧
營養支持為燒傷救治重要措施,燒傷后機體因營養攝入不足、能量消耗增加,可于短期內引起機體免疫防御機能下降、營養不良,致使創面愈合緩慢、多器官功能衰竭、全身感染等嚴重后果。重度燒傷患者高分解代謝峰值出現于燒傷后5~10d,機體對營養需求量較大,給予適當營養干預,對滿足患者營養需求至關重要[1]。NRS 2002篩查表導向的營養干預,通過NRS 2002篩查表評估患者營養風險,可針對性給予營養支持治療,提高護理效果[2]。本研究選取我院重度燒傷患者91例,旨在探討NRS 2002篩查表導向的營養干預的臨床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重度燒傷患者91例(2017年12月~2019年11月),依照入院時間不同分組,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入院患者為對照組(n=41)、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入院患者為研究組(n=50)。對照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19~72歲,平均(45.62±10.51)歲。研究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0~73歲,平均(46.11±10.19)歲。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納入標準:燒傷面積>30%;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代謝性疾病;精神障礙性疾病;昏迷者;合并應激性潰瘍者。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抗炎、抗休克、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基礎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病情,進行腸內外營養干預,對于可正常進食者,為患者搭配營養餐,無法進食者插胃管;靜脈注射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維生素、脂肪乳、氨基酸等。研究組采用NRS 2002篩查表導向的營養干預,于患者入院3d后,采用NRS 2002篩查表評估患者有無營養風險,包括營養狀況、年齡、疾病嚴重程度3項,分值范圍0~7分。<3分無營養風險,≥3分具有營養風險,對于NRS 2002篩查表≥3分者進行營養干預。根據患者意識狀態、胃腸功能等選擇營養支持途徑,腸內營養包括口服營養補充劑及胃管鼻飼,腸外營養為經靜脈輸注營養液。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營養狀況。營養狀態良好:體質量1個月內未下降,甚至增加;中度營養不良:體質量1個月內丟失<5%;重度營養不良:體質量1個月內丟失≥5%。營養不良發生率=(中度營養不良+重度營養不良)/總例數×100%;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分析,滿分為100分,非常滿意:>85分,滿意:74~84分,不滿意:≤73分,滿意度=(滿意+非常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營養狀況 研究組營養不良發生率4.00%低于對照組21.95%(P<0.05)。
2.2 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非常滿意21例、滿意26例、不滿意3例,對照組非常滿意11例、滿意20例、不滿意10例,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4.00%(47/50)高于對照組75.61%(31/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22,P=0.013)。
歐洲學者提出的NRS 2002篩查表是基于循證醫學發展而來的營養篩查工具,可系統性評估患者營養風險,有利于臨床針對性給予飲食干預營養支持。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營養不良發生率4.00%低于對照組21.95%(P<0.05),提示NRS 2002篩查表導向的營養干預應用于重度燒傷患者飲食護理中,可降低營養不良發生率。本研究采用NRS 2002篩查表進行營養風險評估,患者營養風險一目了然,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營養狀況提供針對性飲食干預,采用腸內、腸外聯合營養可給予患者良好能量補充及營養支持,降低營養不良發生率。此外,本研究還發現,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4.00%高于對照組75.61%(P<0.05),可見,NRS 2002篩查表導向的營養干預應用于重度燒傷患者飲食護理中,護理滿意度高。
綜上所述,NRS 2002篩查表導向的營養干預應用于重度燒傷患者飲食護理中,可減少營養不良發生,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