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確山縣人民醫院(463200)王艷艷
小兒重癥肺炎為急診兒科常見危重癥之一,臨床癥狀以氣促、咳嗽、呼吸困難為主,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易并發呼吸衰竭[1]。臨床針對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兒主要采用吸氧等對癥支持,但準確評估患兒病情,實施針對性干預措施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加快患兒恢復的關鍵。基于此,本研究對我院61例急診兒科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小兒早期預警評分系統(PEWS)評分的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1月我院急診兒科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兒61例,將2018年2月~2018年12月的29例患兒作為對照組,將2019年1月~2019年11月的32例患兒作為研究組。對照組:男16例,女13例;年齡2個月~4歲,平均年齡(1.19±0.26)歲。研究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3個月~4歲,平均年齡(1.27±0.31)歲。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在患兒入院后及時為患兒進行心率、呼吸頻率等常規檢查,并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及時將病情信息反饋給主治醫師,遵醫囑予以對癥干預。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小兒早期預警評分系統(PEWS)評分的護理干預,采用PEWS評分評估患兒病情嚴重程度,評估內容包括行為意識、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0~1分為極低風險,2分為低風險,3分為潛在風險,4~9分為高風險,結合評估結果實施護理干預,①極低風險和低風險,保障室內空氣通暢新鮮,室溫控制在24℃~26℃,相對濕度控制在60%~70%,確保房間安靜,限制患兒家屬探訪時間;采用撫觸等形式安撫患兒,避免患兒嚴重哭鬧。②潛在風險,在密切觀察患兒體征變化同時,準備好負壓吸痰、吸氧等搶救器械,著重觀察血氧飽和度水平;嚴格按照醫囑用藥時機、用藥量、用藥時間給藥,并控制靜脈滴注速度。③高風險,予以頭罩或面罩給氧,氧流量3~5L/min,氧濃度30%~50%;每2h為患兒翻身叩背,速度控制在每分鐘100~120次,叩背后吸痰,吸痰壓力小于100mmHg,吸引時間每次15s。兩組均干預至病情緩解后轉科治療。
1.3 觀察指標 住ICU率、死亡率;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住ICU率、死亡率 研究組死亡率0.00%與對照組6.90%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住ICU率28.13%較對照組55.17%低(P<0.05)。
2.2 住院時間 研究組住院時間(9.12±2.09)d較對照組(13.86±2.56)d短(t=7.114,P<0.001)。
PEWS評分的護理干預基于PEWS評分基礎上形成,護理內容具有科學性、針對性[2]。本研究針對急診兒科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兒采用PEWS評分的護理干預,結果顯示研究組住ICU率28.13%較對照組55.17%低(P<0.05),提示該方案可降低住ICU率。結合PEWS評分結果評估患兒病情嚴重程度,據此劃分風險等級、實施護理干預,可提高護理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控制環境溫度、相對濕度、確保房間安靜及限制患兒家屬訪視時間可發揮協同作用,為患兒提供舒適環境,確保患兒睡眠效率、質量,并能避免家屬聚集引發交叉感染,對加快患兒恢復有積極意義;安撫患兒能避免過度哭鬧增加耗氧量,加快呼吸困難等癥狀;而遵醫用藥控制滴注速度,可防止滴速過快,加重肺水腫、心力衰竭,降低入ICU風險。同時,科學給氧、翻身叩背、吸痰能糾正缺氧、保持呼吸道通暢,進一步改善呼吸衰竭。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可見PEWS評分的護理干預可縮短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PEWS評分的護理干預應用于急診兒科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兒中,可降低住ICU率,縮短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