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院(455000)楊華
急性心肌梗死(AMI)為臨床常見的危急重癥,致殘率、病死率高。目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能疏通閉塞冠狀動脈,恢復血流,成為現階段治療AMI首選方法[1]。但PCI術后受血糖、血壓、不良生活習慣等影響,AMI患者會出現復發現象。行為分階段轉變(SOC)模式將人的行為變化分為不同階段,針對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策略,以促使行為向更高階段轉變,并持久維持變化。本研究選取我院AMI患者81例,探討SOC模式下護理干預應用于其PCI術后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AMI患者81例(2018年4月~2019年6月),均行PCI術,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的40例為對照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SOC模式下護理干預的41例為觀察組。對照組女16例,男24例;年齡36~71歲,平均(53.68±7.61)歲。觀察組女17例,男24例;年齡38~70歲,平均(54.83±7.52)歲。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監測生命體征、基礎護理、并發癥護理、心理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SOC模式下的護理干預,①前意向階段。通過講解與多媒體演示,讓患者了解良好行為的重要性;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傾聽患者內心對AMI的真實想法及疾病不確定感。②意向階段。向患者介紹不良行為、疾病不確定感帶來的危害,評估行為不健康的方面,激發患者改變不良行為的意愿,囑咐家屬給予患者支持與鼓勵,使其樹立戰勝疾病信心。③準備階段。向患者介紹降低疾病不確定感的方法,指導PCI術后用藥、運動、飲食,研究團隊編寫《AMI患者PCI術后相關知識手冊》(以下簡稱《手冊》)發放給每位患者,說服患者作出改變行為的承諾并予以監督。④行動階段。患者反復閱讀《手冊》,并告知患者舒緩壓力的方法,如與家人朋友聊天、聽音樂等。⑤維持階段。及時發現患者遇到的問題并給予解答,對表現良好者給予鼓勵。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疾病不確定感量表(MUIS)總評分,包括4個維度,總分32~160分,評分越高表明疾病不確定感越強。②以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滿分95分,95分、76~94分、57~75分、38~56分、19~37分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MUIS評分 干預前,觀察組MUIS評分為(96.17±8.72)分,與對照組的(96.42±8.45)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MUIS評分(78.41±7.43)分,低于對照組的(92.22±7.96)分(P<0.05)。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2.68%(38/41)高于對照組72.59%(29/40)(P<0.05)。
SOC模式下的護理干預將個體心理變化作為出發點,促使個體行為意圖變化,以達到改變行為目的[2]。本研究在SOC模式下的護理干預中囑咐家屬給予患者支持與鼓勵,對表現良好者給予獎勵,可增強患者戰勝困難的信心,告知患者舒緩壓力的方法,可增強心理調節能力,減輕心理壓力;通過講解與多媒體演示相關知識,指導PCI術后用藥、運動、飲食,編寫《手冊》發放給每位患者,可增強患者應對問題的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本研究發現,干預后,觀察組MUI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SOC模式下的護理干預應用于AMI患者,可降低PCI術后疾病不確定感。本研究還發現,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SOC模式下的護理干預應用于AMI患者,可提高PCI術后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SOC模式下的護理干預應用于AMI患者,可降低PCI術后疾病不確定感,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