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徐天寶
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山東能源集團康格公司作為充填行業先行者,其智能充填開采技術的成功實施和取得的成效,極大降低了充填開采的成本,顛覆了外界相關企業“成本高、無收益”的慣性思維,帶動了充填行業的迅速發展,為傳統煤炭產業的開采轉型和國有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路徑選擇。
記者采訪中也了解到,由于充填開采的運營成本較高,限制了產業的快速發展。充填開采較傳統開采方式工藝復雜、投入大,開采成本隨之增高。盡管國家相繼發布利于充填開采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支持政策,但對于降低開采成本不夠明顯;另因現階段煤價低位運行,充填開采產出煤炭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一些開采難度較大的礦井甚至出現成本倒掛現象。多因疊加,導致推行充填開采技術關注熱度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整個充填開采市場的快速發展。
2018 年8 月,國家有關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煤炭產能置換政策的補充通知》,鼓勵推廣應用煤炭綠色開采技術,提出充填開采置換出來的煤炭產量,經省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確認后,可按30%比例折算為置換產能指標,用于產能置換,助推了充填開采技術的推廣應用。雖然政策頻頻出臺,但傾斜力度及導向力度對推動充填開采產業快速發展仍然較弱。

充填技術人員在現場
一個突出的問題是,由于充填行業準入門檻較低,造成行業競爭無序。我國在充填開采方面具有相關技術輸出、設備制造、管理運營等實踐經驗的煤炭企業、科研院所以及設備廠家良莠不齊,國家相關政策出臺僅半年時間,就有40 多家不同行業、不同資質的企業進入市場競爭,有的打著“綠色”幌子套取國家開采補貼,有的借助關系網轉包分包,有的甚至沒有技術、人才支撐就想來分一杯羹……市場準入門檻太低,一旦出現充填開采失敗案例、充填開采安全事故等負面影響,不僅會損害充填開采產業的社會形象,更會誤導社會大眾對充填開采的認知,甚至動搖相關部門推進充填開采的決心。這對于方興未艾的充填行業無疑是一次沉重打擊,長此以往必將嚴重阻礙充填行業的發展。
記者建議,國家相關部門研究出臺進一步降低充填開采運營成本的制度,不斷提升充填開采企業繼續發展壯大的信心和實力。例如,充填開采實現了地表土地不塌陷,較傳統煤炭開采方式保護了大量土地資源,土地利用商業化后,地方政府可以考慮將利益與企業分成;又如,將充填開采的煤炭產品,按比例減收企業所得稅,或者對于以充填開采方法置換的煤炭,經有關部門認定后,將“三下一上”采出煤量繳納的資源稅返還等等。同時,出臺充填開采市場準入門檻標準或指導意見,實現行業有序競爭、良性競爭,助推充填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