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崔鑫 劉宗雨 陶然
“110 工法是指回采‘1’個工作面,只需掘進‘1’條順槽,保留‘0’個煤柱,達到工作面間無煤柱開采。”10 月30 日,在山東能源臨礦集團里彥煤礦-400米七采區16705 工作面現場,該礦采煤技術員黃光見向筆者介紹。
“用這種方法采煤,不但減輕了我們的工作量,而且煤炭回收也提高了。”該礦采煤工區區長于得海在一邊插話。
據介紹,里彥煤礦的下組煤是地質構造中等的薄煤層,面臨著勞動效率低、生產成本高、萬噸掘進率高、易造成采掘接續緊張的難題。如果按照過去的井工開采,需要掘進大量的巷道,工作面與工作面之間需留煤柱進行護巷,形成條帶孤島煤柱,造成大量煤炭損失;如果留設不合理,還會使上覆巖層應力在煤柱處集中顯現,對巷道造成破壞。
為解決傳統開采方式的弊端,實現安全、高效、綠色開采,里彥煤礦在充分調研“110”工法技術基礎上,結合高硫矸石較松軟的特性,在16705 工作面試行“矸石袋砌墻”沿空留巷開采。通過采用超高水充填留巷、預裂切頂卸壓自動成巷、矸石袋砌墻充填留巷等技術方法,形成了一個回采工作面僅需掘進一條巷道、一條切眼的采掘生產模式,實現了工作面間的無煤柱開采。

采用“110”工法的工作面
“采用這種開采方式,用充填矸石墻替代煤柱,可以確保安全生產,對于提高煤炭回收率、增加礦井效益具有重要意義。”該礦黨委書記、礦長梁寶成表示。
在矸石袋砌墻充填留巷中,他們充分利用廢舊工字鋼、鋼梯、錨網,將充填的矸石袋緊固形成一個整體,隔斷采空區,用來支撐頂板,從而達到沿空留巷目的,并將其用于下一個工作面開采。
“我們在七采區16705 工作面、16703 工作面和九采區16902 工作面共計留巷2600 米,多回收煤炭17000噸,增收1100 多萬元。此外,少掘進一個巷道就能省下676 萬元投入,可以說是‘兩全其美’!”該礦總工程師張全川不無自豪地說。
“升井后的矸石含有一定量的硫化物,處理不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通過矸石充填,大大減少了矸石提升量和外運成本,年節省運矸費近50 萬元,實現了綠色開采。”該礦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楊紅樹說。
在“110 工法”成熟應用的基礎上,該礦將目光瞄向更為先進的“工法”。“下一步,我們將在六采區6 個工作面推行應用‘N00 工法’,改變傳統采煤工作面與巷道布局方式,實施無巷道掘進、無煤柱開采,整個采區設置一條回風巷、一條進風巷、一條輔助運輸巷兼運煤進風,最終實現薄煤層無煤柱安全高效開采,為集團實施無煤柱綠色開采蹚出一條新路徑。”梁寶成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