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嵇維林 范金明
“3000 元獎勵雖然不多,但肯定了我們勞動的價值。以后我和同事們還要多參加這樣的內部市場化競標活動。”近日,在山東能源龍礦集團梁家煤礦維修復用中心,談起4 名“土瓦工”修建小花園,大班長劉國才一臉笑容說,今年他和伙計們通過市場“競標”,不但掙了“外快”,還學到了手藝。
原來,根據《內部市場化競標管理辦法》,為推動礦井內部市場化管理,規范井上下工程市場化運作,減少外委費用“額外”支出,梁家煤礦創新實施了工程內部市場化競標機制。通過由外干轉內包,實行一工程一競標、一項目一結算。劉國才和他的3 名同事,就是第一時間參與“揭榜”并角逐成功。
今年經濟下行及新冠肺炎疫情等諸多不利因素,給礦井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帶來極大挑戰。梁家煤礦通過“課題懸賞”“生產競標”等形式,讓勇于解題、敢于創新、善于創效成為新常態下降本增收的有效利器。“小花園修繕項目只是個‘引子’,我們的目的是通過推進項目懸賞機制,調動起員工與企業共度時限、主動創新創效的積極性。”該礦經營室主任牟國濤說,他們通過打破傳統思維,改變固有模式,以智慧創效暢通循環,最大限度解決制約企業經營發展的“堵斷點”“滲血點”。
今年1 至10 月,該礦以全面預算管理和內部市場化精益管理為切入點,通過有效實施“內部競價”機制,對地面排矸系統拆除、煤場環境整治、井口人員定位唯一性系統安裝等工程進行內部招標,僅外委施工費用就節省30 余萬元。
“想要掙‘外快’,就要多攬活。”嘗到“內部競價”甜頭的劉國才說,搞競標、解難題,讓他們一線職工的智慧創效,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井下“直播”智囊團“樣板”巷道
在梁家煤礦綜采隊,區長付立巖帶領全隊職工“揭榜”了礦上今年確立的“錨索支護改革”項目。在顛覆傳統工藝前提下,在部分巷道以錨索支護取代了多年來的單體超前支護,平均每天減少崗位工5 人,提高工效三成以上。項目成功實施后,獲得了礦上的“魯班獎”,班組每名員工獲千元以上工資獎勵。
而在掘進工區,今年成立了由1 個黨員+2 名班長骨干的3 名工匠“攻關組”。他們打破慣性思維,自主設立“反對材料浪費要效益”課題。經常若干次反復試驗,采取淘汰篩選法,不斷探索錨噴支護和噴漿配比工藝優化,最終以獨特“專利”為礦井降本增效達136.6 萬元。
“克服創新創效‘疲勞綜合征’,保持‘競標+創效’活力源泉。”該礦總工程師周景奎說,今年以來,礦井創新創效和職工智慧創效像磁場一樣激發效應,尤其是諸如注氮機修復、井智能除銹等獨特課題攻關后,給礦井帶來了百萬元以上成本壓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