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蔡麗霞
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山東省委、省政府將其列入九大改革攻堅行動。在全省率先完成的3 個市(棗莊5.4 萬名,濰坊3.7 萬名,泰安11 萬名)中,泰安移交任務最重。泰安市國資委作為工作牽頭部門,始終堅持政治、效率、質量“三個導向”,創新“六心工作法”,聚力攻堅任務量大、涉及面廣、情況復雜的“三大難點”,推動工作奮力走在前列。
截至9 月30 日,全市11 萬名國企退休人員100%簽訂移交協議、100%完成實質性移交,比全省要求(10月底)提前1 個月完成分離移交任務,工作位居全省前列,以實際行動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
針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任務量大、涉及面廣、沒有成熟模式參考、企業和社區在工作初期一度畏難擔心等問題,實施高位推動、專班帶動、政企聯動,全市上下同心打響移交攻堅戰。
市級高位推動。全省會議后,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迅速傳達落實;疫情期間,通過線上方式對接學習湖南長沙等地先行先試的經驗,制定我市工作方案,市領導定期調度進展;3 月27 日,疫情形勢初步好轉后的第一時間,全市召開三級動員會議,市委書記會前作出批示,市長、常務副市長、副市長頂格部署。工作推進中,建立常務副市長調度推進制度,每2 個月牽頭召開現場觀摩和工作推進會,持續傳導壓力。
專班強力帶動。市級層面成立由常務副市長任組長,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檔案局等15 個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市國資委,部門、企業20 名業務骨干集中辦公,移交指導、接收服務、信訪穩定等5 個工作組分線作戰;縣、街道、社區、企業4 級分別成立專班、明確專人,細化落實議事協調、調度督導、政策解答、宣傳引導4 項機制;分層次召開業務培訓會議;納入全市考核體系和市政府年度督查重點,市政府牽頭周調度、月督導、定期通報,帶動各級工作有序開展。
政企高效聯動。市級專班先期摸排國有企業底數、拉出詳單;各縣市區、功能區對照清單主動對接駐地各級國有企業,托清人員底數,講明政策措施,建立跟蹤服務和常態化溝通機制,重點針對各企業不同情況,協商定制具體移交方案,確保政企思想統一、步調一致,企業放心移交。
針對移交工作步驟多、時間緊,各企業情況不一、困難多樣等問題,堅持以效率為導向,強化頂層設計,創新流程再造,周密細心推動移交工作順利順心。
建立“1+4+4”制度體系,寫好政策“說明書”。制定了《泰安市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實施方案》1 個總方案,完善了管理服務基本信息表、移交屬地管理花名冊、檔案移交名冊表、管理服務用房(設施)明細表4 張工作表,繪制了移交工作流程、黨組織關系轉接流程、檔案移交工作流程、專用資產移交流程4 張流程圖。各級專班依據總方案,填寫4 張表,走好流程圖,迅速打開了工作局面。
實施“兩接轉”流程再造,按下移交“加速鍵”。組織關系接轉方面,創新“黨員先行、反向操作”模式,由黨員先行到社區報到,社區匯總后名單反饋企業,企業統一發起網上轉接,社區一次性接收到位,重點企業由組織部門和社區共同上門對接服務,極大減輕了企業和社區日常工作量,也有效避免了網上零散接轉的誤操作現象。人事檔案移交方面,充分考慮退休人員檔案整理工作量大、后期使用率不高的現實情況,協調檔案管理部門和企業全面實行“現狀移交、整體移交”,政企雙方簽訂備忘協議,個別后期需要使用的檔案,由企業負責再行規范整理。同時,大力推行檔案數字化管理,示范推廣新礦集團整理電子檔案的做法,政府、企業共同存檔,確保檔案移交不出問題。
聚焦“三大類”企業特點,量身定制移交方案。針對駐泰央企、省企退休人員多、居住集中度高的特點,采取新建社區、服務配套的方式整建制移交。新泰市為3.9 萬個新礦集團退休家庭居住區新成立社區12 個,企業提供場所,黨委政府建立社區機構,實現社區與企業融合發展。針對外地企業來往不便的特點,在肥城市試點“一次辦好”平臺機制,企業和社區通過線上方式,提前做好人員核實、信息溝通、材料整理“三個到位”,集中組織企業、業務部門和鄉鎮社區現場簽訂移交協議,現場辦理移交手續,贏得了市外企業的高度評價。針對破產清算企業力量薄弱、無人管理特點,明確由主管部門作為責任主體,協助留守處走好移交流程,定期督導通報,確保移交不落一人。
針對全市11 萬名退休人員背后是11 萬個家庭的社會壓力,從職工滿意和社會和諧穩定出發,用心用情提升社區服務水平,不斷增強歸屬感、榮譽感和幸福感。

泰安市舉行“順利‘搬家’、溫暖報到”國有企業退休黨員到社區報到啟動儀式
抓住關鍵事,提升社區“五個建設”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社區服務設施建設、服務隊伍建設、服務項目建設、服務制度建設、保障體系建設“五個建設”工作要求,梳理形成退休人員政治待遇、生活待遇、文體活動、退休黨建活動等21 項管理服務職能清單;形成退休人員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退休殘疾人、退休退役軍人等33 項社會保障管理服務職能清單,明確各項清單任務責任主體,加強人員培訓和業務指導,確保移交后管理服務職能有效銜接。同時,積極推動國有企業移交場地資源,目前各類國企累計向街道、社區移交場所(房產)62 處,面積3.2萬平米,確保移交后活動場所有效銜接。
用好關鍵人,充分發揮退休黨員作用。注重發揮退休黨員在退休人員群體中的組織帶動和先鋒模范作用,精心設計了“泰安市國企黨員順利‘搬家’、溫暖報到活動”,社區為退休黨員發放黨章、黨費證、連心卡,將退休黨員發展為志愿者、網格員、活動帶頭人,組織重溫入黨誓詞,推動退休黨員牢記“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黨”,主動協助社區做好其他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在全市推廣泰山區花園社區圍繞退休人員志緣、趣緣、業緣、地緣組建“四緣黨支部”以及根據退休人員特長組建“八仙服務隊”的做法,定期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引導有一技之長的退休人員盡快融入社區大家庭。
防范風險點,及時做好思想引導工作。強化網格管理,社區與退休人員集中見面,編入社區服務網格,提供“服務指南”,做到平時有人訪、難時有人幫、惑時有人解、病時有人探。全力抓好政策宣傳,扎實做好矛盾排查和風險研判,及時回應統籌外費用等權益保障敏感問題。截至目前,全市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移交工作進展平穩高效,常態化移交機制逐步形成,實現了“交得穩、接得住、管得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