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盛曰侖 武紹偉
11 月7 日,臨港經濟開發區臨沂鋼鐵投資集團不銹鋼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忙碌著安裝除塵器、煉鋼爐及連鑄機設備等。作為高端不銹鋼與先進特鋼基地首個開工的項目,高端不銹鋼一期70 萬噸項目將于本月底正式投入生產。
臨沂臨港高端不銹鋼與先進特鋼基地,是2020 年山東省重大建設項目之一,重點發展高端不銹鋼與先進特鋼制造產業。臨沂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作為項目建設主力軍,按照“高點定位、高標規劃、高質建設、高效運營”標準要求,著力建設“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綠色高端”的臨港精品鋼產業集群。
高端不銹鋼一期項目主要生產高品質不銹鋼板代產品以及高合金不銹鋼、雙相不銹鋼、節約合金資源不銹鋼等不銹鋼產品,可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裝備制造、石油化工、海工裝備、醫療器械、汽車家電、高端餐廚具等領域,年可實現產值500億元、稅收30億元。
項目通過采用先進工藝技術裝備、實施減量化生產和落實資源化綜合利用等措施,“減量化”和“資源化”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地位,產生的主要工業固體廢棄物100%得到綜合利用,實現廢物資源化。
據臨沂鋼鐵投資集團不銹鋼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明榮介紹,煉鋼爐車間中鍋爐產生的余熱進行熱能利用,帶動氣冷機,為AOD 爐除塵、電爐除塵提供能量。“這僅僅是廢物資源化利用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對煉鋼廢渣的利用。煉鋼廢渣堆積對周圍環境和土地產生污染,為了變廢為寶,高端不銹鋼項目在建設之初就考慮到對爐渣要‘吃干榨盡’。煉鋼后產生的熱渣進行初篩,1 ~3毫米的砂丸直接出售到造船廠、加工廠進行利用,對于1 ~10 厘米的較大顆粒,使用球磨機進行粉碎,作為水泥的添加劑。”徐明榮說。
高端不銹鋼項目總投資150 億元,主要包括240 萬噸高端不銹鋼及配套建設150 萬噸焦化項目。其中建設的不銹鋼深加工區重點開發高合金不銹鋼種,滿足下游領域對不銹鋼產品的要求。焦化項目則意在與園區內的鋼鐵企業形成“鋼-焦聯合體”,實現焦炭就地消化,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離高端不銹鋼項目數公里的先進特鋼產業項目,也在緊張的施工當中。臨沂鋼鐵投資集團先進特鋼產業項目總投資106 億元,設計產能270 萬噸,生產效率及環保水平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實現超低排放。
“國內最大的鋼鐵設計院中冶京誠進行設計,主要設備為鋼鐵冶煉方面的最新工藝裝備,引進俄羅斯、盧森堡、意大利等國際先進的鋼材深加工生產設備,在煉鐵高爐、煉鋼轉爐、軋鋼以及特鋼深加工等主要環節中,智能制造普及率達到50%以上,智能制造率、生產效率和環保水平可達到同行業領先水平。”臨沂投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牟春林向筆者介紹,“2018 年開始規劃項目的時候,我們就要求領先行業水平5-10 年,那樣才能保證在投產之后不至于落后行業水平。”
從原料運送到高爐煉化,再到連鑄、軋鋼,在先進特鋼產業項目內,從鐵礦石到先進特鋼成品,整個鏈條都展現著“高標定位、高點規劃”。
原料區采用智能化環保料場,基于3D 掃描的智能化無人值守料場,可以實現料場黑燈作業以及無需直接參與的自動生產管理。燒結區從配料系統、混合系統、燒結系統到除塵系統等設計生產全流程都可以實現智能化管控。煉鋼區采用國際先進水平的核心工藝,可以實現一鍵煉鋼。連鑄區可以實現優質無缺陷的鑄坯熱送,軋鋼車間采用的是基于BIM 技術的智能化車間和數字化交付平臺,軋鋼工藝采用短應力軋機,控軋控溫、在線監測、自動成型。廠區綜合利用各工序產生的富余煤氣并進行有效回收,通過超高溫超高壓和超高溫亞臨界發電機組,發電效率提高60%以上,每噸鋼成本降低70 元。
另外,為了給項目裝上“智慧環保大腦”,通過智慧環保管治平臺,實現生產、治理、監測全過程數字化“三方聯動”,確保達到全面超低排放。2021 年項目投產后,將為臨沂打造一座綠色示范“鋼鐵新城”。
高端不銹鋼與先進特鋼基地落地臨港,除了臨港區位交通便利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原料、冶煉、深加工、鋼制品這一全產業鏈中,高端不銹鋼與先進特鋼基地發揮了最專業的強鏈補鏈作用,讓臨港真正成為“鋼鐵新城”。
作為上游企業,鑫海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生產高鎳基材料,億晨鎳鉻合金有限公司生產鎳鉻合金。兩家企業生產的高鎳基材料、鎳鉻合金需要冷卻之后運到外地的鋼廠再次進行加工。高端不銹鋼與先進特鋼基地投產之后,可以消化掉絕大部分高鎳基材料、鎳鉻合金,而且中間不需要冷卻,直接實現“紅坯熱送”。徐明榮告訴筆者,“紅坯熱送”對于外地購入,每噸原料可以節省400 元,按照一期70 萬噸的生產規模,一年可以節省運輸費用2.8 億元。
同時,依托鑫海科技建設的力源熱電4×35 萬千瓦熱電聯產項目,進一步強化鋼鐵產業鏈“發動機”能力。后續建設的高端不銹鋼項目中的150 萬噸焦化項目,也將助力“鋼鐵新城”騰飛。

臨沂高端不銹鋼和先進特鋼產業基地項目現場
作為下游產業,永安昊宇制管有限公司年產120 萬噸特種不銹鋼管項目正在繼續建設中。永安昊宇制管有限公司總經理林世鑫表示:“目前,我們一期項目已建成投產,二期項目計劃于今年年底建成投產,主要生產8-76 毫米特鋼和不銹鋼的無縫鋼管,產品主要適用于航天、汽車、鍋爐、石油等行業,有效解決了這些制造加工行業原料采購難、質量差的問題。”
另外,根據臨港高端不銹鋼產業發展規劃,一期70 萬噸項目建設完成之后,還將建設西馬克熱軋、冷軋生產線,不銹鋼深加工區以及22 萬噸高端汽車配件項目。
臨港高端不銹鋼與先進特鋼基地建設以“項目為王”作為核心,通過項目落地,把鋼鐵產業基地建設從藍圖變成現實,實現精鋼產業集群化發展。下一步還將建設兩個中心,通過研發中心建設,推動鋼鐵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80%以上;通過交易中心建設,爭取鋼鐵價格國際話語權,最終打造成“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綠色高端”的精鋼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