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 崔榮 李云 彭超云

摘? 要: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迅速,中國的知識產權整體質量逐年提高,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和保護體系建設逐步完善。該文以新型研發機構的專利質量指標體系為切入點,并根據新型研發機構的發展特點,對新型研發機構的專利質量體系建設中的量化指標體系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分別從專利結構、申請量、授權量、授權率、發明人、關鍵詞、權利要求數、被無效數和同族專利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討,同時基于某新型研發機構的專利數據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新型研發機構? 專利? 質量? 體系
中圖分類號:C936?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1(a)-0006-04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atent Quality Index System in new R&D Institutions
——? Take a new R&D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WU Hao1,2? ?CUI Rong2? LI Yun2? PENG Chaoyun2
(1.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2. Changzhou Institute of Advanced Materials,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213164? China)
Abstract: In Chi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e overall qualit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s also been improved year by year,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s in terms of creation, application and protection have been gradually progressed.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new R&D institutions,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quantitative index syste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tent quality system of new R&D institution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cluding type of patent, number of patents appl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authorization rate, inventors, keywords, number of claims, number of invalidation and patent families. Meanwhile, the patent data of a new R&D institution has been analyzed.
Key Words: New R&D institutions; Patents; Quality; System
2015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為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保障和支撐。2019年,我國知識產權發展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全年共授權發明專利45.3萬件。截至2019年底,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86.2萬件,人均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3.3件/萬人[1]。新型研發機構是聚焦科技創新需求,主要從事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研發服務,投資主體多元化、管理制度現代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用人機制靈活的獨立法人機構。注冊形式包括科技類民辦非企業、事業單位和企業[2]。新型研發機構以科學問題為導向,以產業需求為牽引,逐漸成為了我國技術創新體系中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在專利方面,新型研發機構每年的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逐年提升,新型研發機構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越來越明顯。
1? 新型研發機構專利質量指標體系的構建
1.1 新型研發機構專利質量體系的分析
新型研發機構的專利質量體系建設要以促進專利的創造、運用、保護為目標。在專利質量指標體系的分析中,分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通過研發機構、政府、企業、服務機構等行業的專家對研發機構的專利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等方面的體系建設進行分析和評價。定性分析的優勢是能夠集合各個方面的評價和建議,可以對無法量化的指標進行評價,給予新型研發機構直接的發展建議。但定性評價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專家的評價存在一定的主觀性,評價意見也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和行業性,提出的建議會與新型研發機構的定位和戰略發展方向存在一定偏差等。定量分析是通過新型研發機構的專利數據進行量化分析,定量分析的優勢是數據清晰明確,客觀性很強,能夠給新型研發機構的決策層以量化的分析和建議。但定量分析也存在著數據偏差、分析方法和指標體系的準確性爭議等缺陷,定量分析是以過往數據為依據,總結性較強,其對政策制定的直接建議性不強。
1.2 新型研發機構專利質量量化指標體系的構建
該文基于當前我國新型研發機構的特點,構建了一套適合新型研發機構專利質量的量化指標體系,通過對新型研發機構專利各指標的分析,評價新型研發機構專利質量體系的建設,并為決策層提供專利質量體系建設的建議。
該文提出的新型研發機構專利質量量化指標體系包括專利結構、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和授權率、專利權利要求數、轉化率、專利被無效數、專利維持時間、同族專利數、發明人分布和關鍵詞分布指標。并以某新型研發機構的專利數據為例進行分析。
1.2.1 專利結構
專利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專利結構是指在專利中各類專利的占比,是新型研發機構專利質量量化指標體系的指導性指標。專利結構與主要研發方向有關,如新材料類新型研發機構,主要開發新材料產品和制備工藝,一般是以發明專利申請為主,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相對較少。而裝備制造類新型研發機構,則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占比都相對較大[3]。新型研發機構在專利質量指標體系建設中的專利構成比例具有一定的引導性,可根據該單位的情況設置發明專利最低比例率或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比例的指導。
1.2.2 專利申請量
專利申請量是指新型研發機構作為唯一專利權人或共同專利權人申請的專利數量。專利申請量是新型研發機構專利質量量化指標體系的基礎體系之一。專利申請量的分析要結合新型研發機構的各發展時期的特點,如啟動期、基礎建設期、科研平臺建設期、穩定發展期等,不同的時期的發展重點不同,專利申請的任務和目標不同,相應專利申請量會有所不同。
1.2.3 授權量和授權率
授權量是授權專利數量,授權率是指專利的授權比例。授權量和授權率是新型研發機構專利質量量化指標體系的基礎體系之一。授權量和授權率的分析要結合專利申請情況,同時考慮專利的未授權、已授權、撤回或駁回的狀態。
1.2.4 專利權利要求數
專利權利要求數包括專利獨立權利要求數和從屬權利要求數。一般來說,專利權利要求數越多,權利要求的層次就越豐富,在發生專利糾紛時,專利自我保護效果越好。新型研發機構專利質量量化指標體系中,可以分析單個專利的專利權利要求數或整體專利的平均權利要求數,同時可以進一步研究專利權利要求數的分布,并可以以此判斷專利權利要求層次和自我保護效果。
1.2.5 轉化率
專利的轉化是專利實現價值的主要途徑之一,當前我國專利的轉化率相對較低,整體專利化率不足10%[4-5]。新型研發機構在專利轉化運用上的模式較多,如利用專利直接生產產品以實現轉化運用,將專利以轉讓或實施許可的形式提供給合作方實現轉化運用,將專利作為技術資本授權科研人員創業以實現轉化運用等。同時,有的研發機構將專利轉讓給下屬的資產公司或合作的中介機構,由資產經營公司或中介機構通過市場化的運作進行轉化運用,專利權人發生了變更,把專利轉化運用的任務轉移給了資產經營公司或中介機構。分析專利的轉化率可以判斷專利實現市場價值的效果,是新型研發機構專利質量量化指標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指標之一。
1.2.6 授權專利被無效數
專利在授權后,自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授予專利權之日起,如有單位或者個人認為某專利權的授予不度符合專利法的有關規定,可以請求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該專利權無效。專利復審委員會對宣告專利權無效的請求進行審查并做出駁回請求或判定專利無效的決定,專利的權利要求會存在被全部判定無效或部分判定無效兩種情況。
1.2.7 專利維持時間
專利在授權后,專利享有從申請日期開始計算的一定時間的專利保護期限,中國發明專利的期限為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為10年。專利權人需要在授權后按時繳納費用,以維持其保護期限。同時,專利權人也可根據專利的價值選擇是否繳費維持其保護時間,專利維持時間是專利質量的一個間接體現。如有新的升級換代技術開發出來并獲得專利授權后,原已落后的授權專利失去了價值,一般會選擇停止繳費。
1.2.8 同族專利
同族專利是指基于同一優先權文件,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以及地區間專利組織多次申請、多次公布或批準的內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組專利文獻。一般情況下,越是重要的發明創造,申請的國家越多,相應同族數量越多。
1.2.9 關鍵詞分布
關鍵詞分布是新型研發機構專利質量量化指標體系中一個結合研究領域和專利數據的指標體系,通過專利的關鍵詞分布,可以分析研發機構在各研發領域的專利產出情況。
1.2.10 發明人分布
發明人分布是新型研發機構專利質量量化指標體系中一個結合人才團隊和專利數據的指標體系,分析發明人分布,除了可以判斷研發機構中個科研人員專利的申請量,同時可以分析人才在研發機構中各科研項目的參與情況和署名情況,以及各團隊專利申請的分布情況。
2? 基于某新型研發機構專利數據的分析
2.1 數據分析
該研究選取了某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初期10年的專利數據,根據前文的專利質量體系建設指標對數據進行了計算和分析。
2.2 分析及建議
根據表1的數據分析,在發展初期的前10年,該新型研發機構的申請專利數為424項,平均每年申請專利42.4項,發明專利申請占比為97%,專利授權率為31.69%,權利要求平均數為5.53,專利被無效數為0,84.40%的專利處于維持狀態,整體來看,其在發展初期專利成果產出較多,專利質量較好。此外,從關鍵詞分布和發明人的分布來看,其專利成果產出的專業領域和團隊相對比較集中,建議進一步加強主要研究方向的團隊建設,同時要帶動其他研究方向和團隊的發展。其同族專利數為3,相對較少,應加強除中國以外地區專利的申請。其授權專利的轉讓及實施許可為13項,占授權專利的比例為11.93%,建議加強專利成果的應用,可以加強專利成果市場價值的挖掘,促進專利成果的轉移轉化。
3? 結語
我國的專利申請數量和授權數量均已處于世界首位,但專利質量整體還不高。新型研發機構作為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并集合創新需求、創新資源的創新載體,在專利質量體系建設中,應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該文對新型研發機構專利質量量化指標體系建設進行了研究,為新型研發機構的專利創造、運用和保護體系建設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 國家知識產權局.一圖讀懂2019知識產權主要數據[EB/OL].(2020-01-15).https://www.sipo.gov.cn/zcfg/tjxwx/1145411.html.
[2] 佚名.科技部發文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J].科技與金融,2019(11):3.
[3] 李博文,韓寶國.創新驅動智能制造研究—— 基于高端裝備制造業及工業機器人的專利現狀分析[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2):32-36.
[4] 李元麗.高校專利轉化率咋提高?[N].人民政協報,2019-05-21(6).
[5] 杜思涵.中國專利轉化率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D].遼寧大學,2018.
[6] 肖國華,牛茜茜.專利價值分析指標體系改進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32(5):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