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朝 陳秀楠 李惠穎 張好迪 邱愛中
摘? 要:納米吸附劑具有高化學活性,吸附能力的原子大都在納米材料表面。該文綜述了納米材料作為納米吸附劑的潛力及其研究進展,在污水中處理重金屬的應用;從吸附去除材料的角度揭示了納米復合材料的吸附機理、吸附環境、吸附效果等,評價了它們在凈水方面的優缺點。討論了納米材料對公眾健康的影響以及在促進環境可持續性方面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納米復合材料? 吸附劑? 吸附機理? 重金屬
中圖分類號:X5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1(a)-0069-05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Nano Adsorbents for Water Purification for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SHEN Dechao? CHEN Xiunan? LI Huiying? ZHANG Haodi? QIU Aizhong*
(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450044? China)
Abstract: Nanometer adsorbents have high chemical activity, and most of the adsorbability atoms are on the surface of nanometer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the potential of nanomaterials as nano adsorbents and their research progress are reviewed.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adsorption environment and adsorption effect of nanocomposites were reveal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dsorption and removal of materials,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water purification were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nanomaterials on public health and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n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Nanocomposite; Adsorbent; Adsorption mechanism; Heavy metal
大量的廢水排放到各種水體當中,如河流、海洋、地下水。城市污水由多種有機元素和無機元素組成,海洋生物也會受到影響,然后通過食物鏈反過來影響人類的健康安全,其中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最大。如今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建立了一系列的水處理策略,如化學沉淀、離子交換、反滲透、氧化等方法。然而這些常規的工藝存在著產生有毒污泥、對溶液的pH值敏感性高、腐蝕性強等缺陷。而且部分工藝經濟成本過高,部分去污效果不可觀。例如化學沉淀法[1]過程很簡單,吸附物質種類也多(不具有選擇性)經濟成本低,但其產生大量的金屬污泥的處置成本高、維護成本高;離子交換法[1]對重金屬離子具有選擇性且對pH值要求低、回收能力強,但其較高的經濟成本限制了它的發展;電解法[2]不需要化學藥品還能夠被設計成懸浮固體,但其較高的經濟成本和有時產生的氫氣令人煩惱;膜過濾法[3]擁有較低的化學消耗,對部分金屬存在選擇性可以運用在較小的空間是其的優點,但其高額的啟動資金與其較低的效率不成正比,膜還存在著極易被污染風險;吸附法[4]能夠吸附多種目標污染物、高容量、效率高。吸附劑對不同的金屬離子有不同的選擇吸附性,但其吸附的性能取決與不同類型的吸附劑,化學衍生作用可以改變其吸附能力。吸附法在凈水處理重金屬方面是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其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簡單使其在污水處理方面獲得了突出地位。盡管傳統的吸附劑能夠吸附重金屬離子,但是傳統吸附劑的吸附能力與吸附效率使其無法在濃溶液中大放異彩。因此需要開發更為經濟有效的吸附劑。納米材料具有獨特的高比表面積及高化學活性的特點,使其與金屬氧化物、碳、硅等聚合物形成納米復合材料。該種材料已經被開發為潛在的高效吸附劑,其有效地結合了納米材料的吸附效率和聚合物的吸附能力。
納米吸附劑分為介孔硅基吸附劑與非硅基吸附劑:具備螯合作用的高度有序的介孔二氧化硅具有高比表面積、孔道構造規整、孔徑大且可調、高吸附容量等長處,是一種理想的吸附材料。而通過分子修飾后的介孔二氧化硅形成介孔硅基吸附劑展示出未經修飾的介孔二氧化硅所不具備的特性。它對重金屬離子吸附有高效的選擇性,并且在低濃度溶液中對重金屬的吸附依舊高效。合成介孔硅基材料的方法主要有共聚縮合法、后修飾嫁接法、橋接法。在非硅基材料中,碳基材料尤為突出,因為碳基擁有高活化性能的結合位點能夠和多種官能團相連,不僅能用金屬離子修飾碳基材料,而且可以用氣體分子來修飾碳基材料。所以經過分子修飾的介孔碳材料能夠有選擇性地吸附有機污物與無機污物(重金屬離子)。而且碳基材料相對與其他材料更為綠色、可持續發展性更好。合成介孔碳基材料的方法主要有硬模板法、軟模板法、無模板法。還有納米金屬氧化物,因其特殊的微觀結構在重金屬粒子的吸附方面表現也十分突出。
1? 去除重金屬的納米吸附劑
1.1 去銅
銅在人類的酶合成、組織、骨骼發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攝入過量的銅會導致致癌,還會導致嘔吐、頭痛、惡心、呼吸問題、肝腎衰竭等問題。中國環境保護中心建立了水中銅離子1mg/L的允許極限。
Kanthimathi等人[5]研究了納米四氧化三鐵離子對銅的吸附性能,在銅濃度為1.07g/L的溶液中接觸時間為60min,共去除97.8%的銅離子。Hao等人[6]利用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磁性納米顆粒(MNP)表面合成氨基功能化的MNPS,該種納米吸附劑能從河水和自來水中去除98%的銅。Wang等人[7]通過溶劑熱法制備了多孔氧化鋅納米板,并對其進行了退火處理。采用乙二醇對其形貌進行改善,結果表明納米板對銅離子有較強的吸附能力。為了去除電鍍工業廢水中的銅,葛榮樹[8]以微波水熱法制備了納米MoS2吸附劑,它有效地解決了在高鹽重金屬廢水中對銅離子的吸收,并且可以回收銅離子,達到了資源回收的目的。
介孔硅基材料具有比表面積大、中孔體積大、中孔范圍內的孔徑分布窄的優點。然而許多應用要求這些硅基材料具有特定的屬性,所以將具有有機基團的氧化硅表面功能化至關重要。黃進[9]分別利用后嫁接法和共縮合法合成水楊醛Schiff base功能化介孔硅基吸附材料SA-SBA-15,研究發現SA-SBA-15具有二維六方結構。但共縮合法的SA-SBA-15結構有些變形,且后嫁接法合成的SA-SBA-15對銅離子的飽和吸附量遠高于共縮合法。兩種方法的吸附平衡時間均為40 min,吸附機理是銅離子和水楊醛的螯合作用。并且合成后的SA-SBA-15具有良好的殺菌作用。
在發現嫁接法在對SBA-15進行改性時優于共縮合法后,黃進[9]通過后嫁接法利用APFES和FHOQX對SBA-15進行改性,制備了功能化的介孔硅基吸附材料S-SBA-15。研究表明S-SBA-15吸附初始濃度為1 mol/L的銅離子溶液時,在30 min達到吸附平衡。以化學吸附為主,也含有物理靜電吸引。最大吸附容量為46.45 mg/g。并且S-SBA-15具有良好的吸附選擇性,在金屬混合溶液中能選擇性的吸附銅離子。
1.2 去鉛
當鉛離子在水中大量存在時(在飲用水中的濃度超過5 ng/g),是導致貧血、腦癌、肝炎、腎病綜合征等不良健康問題最嚴重的重金屬之一,因此有吸引了眾多學者研究去除廢水中的鉛離子。雜化介孔材料對鉛的去除是主要的方法。
裴邯娜[10]采用熱溶劑法合成氮摻雜碳的二硫化鉬(NC-MoS2)。NC為二硫化鉬表面提供更多的吸附位點,可促進吸附劑與Pb(Ⅱ)之間的整合作用,也提高了吸附性能;另一方面,二硫化鉬作為氮摻雜碳(NC)的支撐骨架,可以減少NC的自聚集,更利于分離和回收利用。NC-MoS2表面上大量的-OH、-COOH和-NH2官能團與鉛離子之間發生離子交換反應,從而實現對鉛離子的吸附去除。其吸附能力遠超傳統吸附劑,在pH=5時,吸附量高439.09 mg/g,且可多次重復使用。鄒雪艷[18]以泡花堿為硅源,以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為修飾劑,采用原位修飾法制備了巰基二氧化硅納米修復劑(SiO2-SH)。SiO2-SH對Pb(Ⅱ)的去除率是100%。對Pb(Ⅱ)的最大吸附容量為64.10 mg/g,SiO2-SH快速高效地去除能力使其變得出眾。
Tsedenbal Bulgan[19]在室溫下通過共沉淀法合成了γ- Fe2O3(磁赤鐵礦)納米晶體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Ab(Ⅱ)。研究發現合成磁赤鐵礦的磁飽和度為68.4 emu/g最大吸附容量為25 mg/g。
離子印跡是一項正在發展的新技術,離子印跡技術衍生于分子印跡技術。它是以陰、陽離子為模板,選擇與離子有特定相互作用(如靜電、配位、螯合等)的功能單體,經過交聯聚合作用后形成“印跡鎖”,以適當方式去除模板離子后制備出對該離子具有特異選擇性及識別性的離子印跡聚合物(Ion Imprinted Polymer,IIP)。在重金屬污染控制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和潛力。
田慧娟[11]等人以無水乙醇為溶劑,以PEG-2000,TMAOH為模板劑,以Pb(II)為印記離子,ADTES提供氨基官能團,TEOS提供硅源,用EISA的方法合成了印記介孔硅基材料Pb-IIP-A。結果表明,在298 K溫度下,Pb-IIP-A對Pb(II)的最大飽和容量為166.8 mg/g;pH值變化對印跡介孔吸附劑吸附重金屬離子時影響顯著。在強酸性條件下,H+與重金屬離子產生競爭吸附,妨礙胺基與重金屬離子的配位反應;在pH值呈弱酸或近中性的環境中,胺基上N原子的配位能力加強,可與金屬離子配位形成穩定螯合物。相比非印跡材料,印跡材料具有更為優異的吸附動力學性質。Pb-IIP-A對Pb(II)的選擇性吸附能力是非印跡樣品的5~7倍;在多元離子體系競爭中,實驗顯示印跡介孔吸附劑對模板離子選擇性好于非印跡樣品,且具有選擇吸附能力。
1.3 去汞
汞是一種劇毒元素。它既是自然存在的,也是環境中引入的污染物。它能夠導致人類產生各種疾病,包括神經、腎臟、免疫等,可能還會造成遺傳疾病。
Shan[12]等人制備了聚(1-乙烯咪唑)低聚物包覆的磁性二氧化硅納米球(FSPV)作為納米吸附劑來去除水中的Hg(II)。10~20 nm FSPV球的飽和磁化強度為44.7 emu/g,通過簡單的磁選過程可以在5 min內輕松地從水中分離出來。經過連續5個循環的吸附,用HCl解吸,吸附劑可以保留94%的初始吸附容量。Tawabini[13]等人使用多壁碳納米管從廢水中分離Hg(II)離子。當pH值在4.0~8.0之間,以及處理的溶液以150 rpm的速度攪拌時,該納米吸附劑能夠更有效地從污染水中去除Hg(II)。
黃進[9]通過后嫁接法,利用具有大比表面積的SBA-15附著RBSH,成功合成對Hg(II)具有超強吸附作用的RBSH-SBA-15。在pH=6的條件下,最大吸附容量為34.2 mg/g。動力學研究發現RBSH-SBA-15在初始的20 min吸附Hg(II)非常快,在30 min時吸附達到平衡。吸附數據符合擬二階動力學方程和粒內擴散模型,說明吸附過程由化學吸附與粒內擴散共同控制,是符合Langmuir模型的單分子層吸附。因為有SBA-15作為基底,所以合成的RBSH-SBA-15具有很好的穩定性,可應用于多種危險污水的處理。方麗[20]通過以α-Al2O3為骨架制備了ZnS納米吸附劑。研究發現,在pH<3的環境中前5 min對Hg(II)的去除率高達99%,對Hg(II)的吸附容量達621 mg/g,且在混合溶液中對Hg(II)有選擇吸附性。
1.4 去砷
砷污染一般發生在采礦、冶煉等工業過程中,砷的污染會造成人類肺癌、皮膚癌、腎癌、神經性疾病等問題。
Juili S. Mankar[14]用聚甲基丙烯酸酯作為原料,使用分子印跡和金屬有機配體化學的協同方法制備了一種新的基于聚合物的As(V)納米吸附劑nanoMIPs,該吸附劑上印有熒光素和As(V)絡合物。聚合后,從聚合物中除去聚合物基質中的As(V),以形成對As(V)具有特定親和力的空腔。nanoMIPs的吸附能力為(49±7)mg/L,其高效吸附的原因是nanoMIP的表面功能(例如–COOH和–C=O)之間的靜電相互作用。nanoMIP浸出液的As(V)含量低至0.9 ?g/L,比市售的鐵和氧化鋁基吸附劑相比要低。
Hang[15]等人對具有較大表面積的水合氧化鋯(ZrO2·xH2O)納米顆粒進行了簡單的水熱合成,并進行了熱處理。批量研究表明,砷在ZrO2·xH2O納米顆粒表面形成了內球表面絡合物,促進了As(III)和As(V)的吸附。大約66%的0.15 g/LZrO2·xH2O 10 min內與砷接觸吸附,As(III)平衡時濃度為6.5 ?g/L。在 Cui[16]等人的類似研究中,在砷的低平衡濃度下,ZrO2·xH2O納米顆粒吸附砷的量分別為As(III)0.92 mg/g和As(V)5.2 mg/g。實驗研究,初始As(V)濃度為0.089 mg/L,ZrO2濃度為0.02 g/L時,30 min內約92%的As(V)被吸附。
Tresintsi[17]等人提出了一種將納米吸附劑應用于飲用水的新吸附方法。這個團隊制備了單相鐵/錳oxy-hydroxide(δ-FeMnOOH)。該材料的合成在酸性和強氧化環境中,所制備的材料中四價錳均勻分布在晶體單元中,并且其二級空心球形形貌有利于吸附。根據這種結構,氫氧化物對As(V)保持著較高的吸附能力。在錳(IV)氧化介質的作用下,單一的鐵氧-氫氧化物與As(III)結合去除的能力增強。砷與硫酸鹽之間的離子交換以及表面電荷的強電荷作用進一步促進了砷的吸附。
2? 結語
納米吸附劑用于凈化污水、合成容易、經濟成本低、表面修飾容易是這一新材料得以發展的幾個重要因素。迄今為止,污染物濃度低的污水已經可以解決,但對廢水處理的標準仍有更高的要求。這些問題納米材料還不能夠百分百解決,需要將納米吸附劑的規模從實驗室走出去,走到更大的規模當中。改善納米吸附劑的生物兼容性、使其更環保、使整個過程更加經濟有效。還有在技術方面,缺乏一個通過解吸的方法來回收用過的納米吸附劑。如果該項技術能有所發展,那么納米吸附劑的經濟效益將成倍增加,化學消耗將成倍減少。遺憾的是,這方面的研究在目前還很有限。需要找到更有效的方法使納米吸附劑恢復活性,并且“復活”的納米吸附劑要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從而保證其吸附的效率。優化合成的方案與控制納米材料的表觀結構,有利于得到理想尺寸的納米材料。從材料制備的角度來說,目前大部分納米吸附劑的制備方法是化學方法。污水處理之后,可能需要對處理過的污水進行二次消毒。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更加綠色的方法來合成納米吸附劑。例如利用纖維素、粘土材料、淀粉等材料。這些材料的廣泛應用將進一步推進納米吸附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Aderhold D,Williams CJ,Edyvean RGJ.The removal of heavy-metal ions by seaweeds and their derivatives[J].Bioresource Technology,1996,58(1): 1-6.
[2] Kongsricharoern N,Polprasert C.Electrochemical precipitation of chromium (Cr6+) from an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5,31(9):109-117.
[3] Madaeni SS,Mansourpanah Y.COD removal from concentrated wastewater using membranes[J]. Filtration & Separation,2003,40(6):40-46.
[4] Crini G.Recent developments in polysaccharide-based materials used as adsorbents inwastewater treatment[J].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2005, 30(1):38-70.
[5] Kanthimathi G., Kotteeswaran P., Muthuraman M., et al.Atomic absorption and vibrational spectral magnetic studies on the removal of Cu(II) and Co(II) Ions using synthetic nano adsorbent Fe3O4[J].Soft Nanoscience Letterts,2013,3(4):75-78.
[6] Hao Y.M., Man C., Hu Z.B. Effective removal of Cu(II)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mino-functionaliz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0,184(1):392-399.
[7] Wang X., Cai W., Lin Y., et al. Mass production of micro/nanostructured porous ZnO plates and their strong structurally enhanced and selectiv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J].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try, 2010, 20(39):8582-8590.
[8] 葛榮樹.納米MoS2吸附劑的制備及高鹽重金屬廢水組合處理工藝的研究[D].河北大學,2019.
[9] 黃進.多功能介孔硅基吸附劑的制備及其對重金屬廢水的處理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10] 裴邯娜.NC-MoS2納米吸附劑的合成及其對水溶液中鉛的去除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8.
[11] 田慧娟.印跡介孔吸附劑制備及其對重金屬的選擇吸附性能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6.
[12] Shan C., Ma Z., Tong M., et al.Removal of Hg(II) by poly(1vinylimidazole)-grafted Fe3O4@SiO2 magnetic nanoparticles[j].Water research, 2014(69):252-260.
[13] Tawabini B., Al-Khaldi S., Atieh M., et al.Removal of mercury from water by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j].Water Scence anel Technolgy:a jouran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n water pollation research, 2010, 61(3):591-598.
[14] Juili S. Mankar, Madhu D. Sharma, Reddithota J. Krupadam .Molecularly imprinted nanoparticles (nanoMIPs): an efficient new adsorbent for removal of arsenic from water[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20,55(15):6810-6825.
[15] Hang C., Li Q., Gao S., et al.As(III) and As(V) adsorption by hydrous zirconium oxide nanoparticles synthesized by a hydrothermal process followed with heat treatment[j].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2012,51(1):353-361.
[16] Cui H.,Li Q.,Gao S.,et al.Strong adsorption of arsenic species by amorphous zirconium oxide nanoparticles[j].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2012,18(4):1418-1427.
[17] S.Tresintsi, K. Simeonidis, S Estrade,etal Tetravalent manganese feroxyhyte: A novel nanoadsorbent equallyselective for As(Ill)and As(V) removal from drinking water[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3,47(17):9699-9705.
[18] 鄒雪艷,曹朋樂,邱坤艷,等.重金屬選擇反應性納米修復劑的制備及應用研究[J].功能材料,2019,50(10):10156-10162.
[19] Tsedenbal Bulgan, Hussain Imad, Lee Ji Eun, et al. Removal of Lead Contaminants with r-Fe2O3 Nanocrystals science of advanced materials,2020,12(3):422-426.
[20] 方麗.有色金屬冶煉煙氣汞減排及回收技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