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相兵
每天上午十點是營養餐時間,孩子們最喜歡的是酸奶,可喝完之后的教室衛生卻令人頭疼——滴在地上的酸奶被踩上一腳,地面就會變得又臟又黏。沒有想到的是,因為中途轉學來的小彤,這個情況有了改觀。
原來,小彤喝酸奶時總是小心翼翼,偶爾滴在地上,都會馬上用紙巾擦干凈。在她的帶動下,更多的同學養成了喝酸奶不留“痕”的好習慣。再后來,小彤又和其他班干部一起,每天及時清理同學們喝完的酸奶盒,消除了教室的衛生死角。這些改變受到了學校的表揚。面對老師與同學的贊揚,小彤總是說:“這沒什么,我媽就是一個愛干凈、會整理的人,她常對我說‘勞動是快樂的。”
小彤的表現讓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影響力。我一方面在家長會上用小彤的事跡告訴家長要言傳身教,另一方面召開了主題為“爸媽常對我說”的微班會。
課上,我先給同學們播放了一段視頻:在一間簡陋的出租屋里,一對母女正在收拾物品、打掃衛生。母女齊心,相互配合,沒過多久,物品擺放整齊,地面干凈。同學們情不自禁地發出“哇”的贊嘆聲,而這對母女正是小彤和她的媽媽。
看完視頻,同學們紛紛向小彤投去贊賞的目光,可她說:“其實同學們也都能做到,我只不過是在媽媽的教育下養成了習慣,發現了快樂。”
我肯定了小彤的發言,告訴同學們,父母是人生中第一位老師,對每一個人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我請每個同學認真回想,父母常常對自己說什么?自己最該牢記的是什么?
“我媽媽常叮囑我要助人為樂。”小寧搶先發言。
“我爸爸常對我說做人心胸要大,吃點小虧沒關系。”小濤說。
“我媽媽常對我說學習要自覺,要學思結合。”小涵說。
同學們爭先恐后,踴躍發言。突然,我發現坐在后排身體有點殘疾的子龍幾次欲言又止,就請他來發言。子龍站起來對大家說:“我成績不夠好,但爸媽經常對我說,以后會趕上的。”
子龍的話音剛落,同學們不約而同地鼓起掌。我接著說:“同學們能把父母的教誨牢記在心,這是值得肯定的。但不能僅滿足于此,應該像小彤那樣,付諸行動。請同學們再仔細想一想,自己按照父母的囑咐做了嗎?”
教室里頓時安靜下來。
“老師,我做得還不夠好,在幫助別人時還不夠有耐心。”小寧說。
“老師,小濤做到了,那天我借用了他的雨傘,不小心弄破了,小濤說沒關系。”雅妮的表揚讓小濤臉上泛起紅暈。
我總結:“學校里有校訓,家里也有家訓。家訓,就像一顆種子,一旦在我們的心田里扎根,就會發芽、開花、結果。讓我們牢記爸媽常對我們說的、需要我們牢記的話,努力做到、做好吧!”
(作者單位:浙江省金華市新紀元豐子愷學校)
點評:
蔣老師從小彤給班級帶來的變化,思考家庭教育的影響,既“在家長會上用小彤的事跡告訴家長要言傳身教”,又召開了“爸媽常對我說”的微班會。雙管齊下,著力推進。課上,既引導學生思考家長有哪些常對自己說的話,又追問學生該牢記的話落實得如何。層次分明,言簡意賅,給我們不少啟發。(丁如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