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過程中,各縣市均積極探索提升宣傳、政務服務等方法,為群眾提供電子商務、智慧城市等系統平臺,尤為值得關注的是,縣級融媒體在融合過程中如何為脫貧攻堅服務。縣級融媒體中心具有貼近農村的天然優勢,作為扶貧的“文軍”,肩負著重大的扶貧責任,不僅需要做好新聞輿論宣傳工作,還需要積極發揮好基層社會治理的作用和職能,應充分利用宣傳優勢、技術優勢,做好、做實、做強縣域扶貧工作。同時,在新媒體傳播生態環境下,縣級融媒體中心還需要不斷發掘新的思維、方式,借助新媒體的傳媒之力助力扶貧。
【關? 鍵? 詞】縣級融媒體;脫貧攻堅;“三農”
【作者單位】周敬敏,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21.004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明確到2020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在“完善鄉村治理機制,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部分指出,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作為傳統媒體行列中分布最廣、規模最大的一個部分,縣級媒體處在整個媒體架構的基層,是最接近基層群眾的媒體平臺,聯結著廣大人民群眾。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背負著實現傳播渠道下沉,有效打通基層傳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使命。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這是縣級融媒體概念首次被提出來。同年9月,在浙江長興縣召開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現場推進會上,中宣部提出縣級融媒體的建設目標:2018年先行啟動600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到2020年底,基本實現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全國的全覆蓋。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加速鄉村振興戰略進程,加快農村脫貧步伐,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具有貼近農村的天然優勢,作為扶貧的“文軍”,肩負著重大的扶貧責任。
一、打造脫貧攻堅主題宣傳陣地,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有近10億的網民,不少網民的大部分時間被微信、微博、今日頭條、抖音等平臺占據,基層的輿論生態與媒體傳播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在這樣的背景下,縣級融媒體中心被賦予 “爭奪基層輿論”陣地的重大責任。縣級融媒體具有天然的媒體宣傳屬性,貼近農村、貼近農民,在脫貧攻堅實踐中,其首要職責就是做好脫貧攻堅的主題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一是開設脫貧攻堅專欄,及時傳遞并解讀脫貧攻堅政策。要想“口袋豐盈”,先要“武裝腦袋”,因此要扶貧,需要先樹立正確的脫貧意識,通過基層媒體的正確引導和宣傳,增強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一是把扶貧宣傳工作和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工作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縣級融媒體的技術優勢,增強基層主流媒體的傳播能力,將扶貧宣傳工作延伸到貧困鄉村,輻射到田間地頭。同時,不斷提高廣大干部的認知思想,積極推動扶貧工作。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等具有很強的地方特色,因此,地域性強的縣級融媒體就成了脫貧攻堅的主要宣傳陣地,需要為群眾宣傳解讀黨中央的最新指示精神,傳達政府的最新工作部署,解讀各層級脫貧攻堅政策,提供豐富全面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打通權威信息傳播的“最后一公里”。以寧夏同心縣融媒體中心為例,其在剛開始做平臺架構時,就充分考慮到當地是國家貧困縣,而且是六盤山集中連片的特困地區,因此把智慧扶貧作為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重點板塊,重點關注智慧扶貧。在寧夏同心縣融媒體中心的新聞客戶端“智慧扶貧”板塊上,同心縣最新的扶貧政策、扶貧風采、扶貧資訊得到了全面展示,做到了認真講好扶貧故事,傳播好扶貧聲音。在移動客戶端上,黨員和群眾、扶貧工作人員等可以隨時隨地看到全國優秀的扶貧案例,深入學習貫徹扶貧精神。
二是積極創造新內容產品,創新扶貧融媒體產品的制作和推廣,增強脫貧攻堅凝聚力。近年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積極指導行業圍繞脫貧攻堅的主題,推出了眾多人民群眾喜歡的影視作品,如《麥香》《綠水青山帶笑顏》《黃土高天》《索瑪花開》等電視劇,以及《扶貧第一線》《脫貧大決戰》等扶貧節目,還有《毛驢上樹》《李扯火脫貧》等扶貧題材網絡劇、網絡電影,充分發揮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正向引領作用。脫貧攻堅離不開貧困縣、村、鄉、戶的團結一心,作為基層融媒體,縣級融媒體中心具有天然的本土優勢,應充分發揮貼近基層、貼近農村、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基層優勢,聚焦脫貧攻堅,深入挖掘各地脫貧攻堅實踐中涌現的好經驗、好做法,尋找本土的先進案例、扶貧故事等,結合前沿的媒體技術,創作多樣化的扶貧主題融媒體產品。如開設《脫貧直通車》等微電影、短視頻系列欄目,創新融媒體產品的表現形式,讓助貧、扶貧更加深入人心,堅定群眾脫貧攻堅的信心。云南梁河縣融媒體中心策劃推出“梁河:感受脫貧攻堅帶來的變化——你我都是受益者”主題報道,采編發布了20多條不同表達形式的稿件,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累計閱讀量達到72萬次,讓各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和各部門的有力措施“飛入尋常百姓家”,有效提高了脫貧攻堅工作的知曉率和滿意度。
三是充分利用微矩陣助力扶貧工作動態宣發,全方位覆蓋目標人群。正如前文所說,我國網民的大部分上網時間都被微博、微信、今日頭條、抖音等新媒體瓜分,這些新媒體渠道是扶貧宣傳工作不容忽視的。縣級融媒體可以通過建立新媒體微矩陣,作為自建融媒體中心平臺的有效補充,積極擴大公益扶貧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在這些具有強影響力的平臺及時發布脫貧攻堅的一線動態新聞報道,助力扶貧事業發展。
二、強化服務意識,搭建銷售平臺助扶貧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為脫貧攻堅戰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和平臺,為“三農”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以前,在縣級地區一般通過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對當地的農產品、旅游產品等進行宣傳推廣,這一方式不僅覆蓋的范圍有限,而且傳播質量也不甚理想。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讓縣級融媒體成為傳遞黨的聲音的“最后一公里”,而且可以通過短視頻、圖文等各種形式的融媒體產品,依托融媒體平臺以及微博、微信等微矩陣,實現全方位傳播,全面提升農產品、旅游產品、手工藝品等的知名度,有效提高農民收入。需要注意的是,搭建平臺容易,如何讓平臺真正發揮帶貨效果,則需要認真思考。
一是挖掘打造農村品牌IP,實現優勢品牌扶貧,持續打造扶貧內生動力。在當前物質過剩的時代,社會不僅需要好的產品和服務,還需要更具特色的人性化表達、文化認同以及更高的情感價值,因此,品牌的IP化需要為產品提供情感寄托。鄉村具有眾多的優質產品,如農產品、鄉村旅游、手工藝品等,作為基層媒體的主力軍,縣級融媒體需要強化自身的服務意識,做好信息傳播、信息發布、信息共享、商品交易等多重服務,挖掘打造農村品牌IP,開發運營品牌IP。同時,優質的IP可以持續給貧困區域帶來內生動力,帶動周邊開發、衍生品開發等,從而持續盤活區域經濟。
二是發揮縣級融媒體優勢,策劃開展農產品推介活動,解決貧困地區產品銷售難題。在近兩年縣級融媒體的建設過程中,“造血”能力欠缺一直是大部分縣級融媒體的痛點。強化服務功能,利用自身媒體傳播、媒體技術優勢,為農村、農民、合作社、企業等打造本土品牌優勢IP,搭建產品銷售平臺等,不失為縣級融媒體“造血”的重要方式。如湖南永興縣融媒體中心積極宣傳推廣當地的特產冰糖橙,取得了喜人的效果。永興縣融媒體中心一方面通過融媒體平臺制作短視頻宣發,另一方面聯合湖南電視臺宣傳推薦。此外,永興縣還舉辦冰糖橙品牌推廣暨產銷對接大會,組織冰糖橙種植戶、合作社以及加工企業參會,吸引了阿里巴巴、京東等40余家國內知名電商平臺,幫助產業產供銷一體化精準銜接。又如云南省瑞麗市融媒體中心在2019年10月,針對羅氏沼蝦滯銷的情況,策劃推出了《新鮮味美!羅氏沼蝦絕對誘惑你的味蕾……》《瑞麗姐相羅氏沼蝦滯銷,愁壞了養殖戶》等系列宣傳報道,同時通過廣播、電視和“兩微一端”新媒體平臺進行廣泛的發布宣傳,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短短兩周內就幫助農戶解決2000余斤羅氏沼蝦的銷售問題。
融媒體中心還可以積極組織各級黨政領導走進直播間,幫助農戶帶貨。如阿昌山藥、遮放貢米、德昂酸茶、小廠櫻桃、平山桑地土雞等土特產,此前不被大眾所知曉,現通過融媒體中心的策劃推廣,開始紛紛走進人們的視野。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云南芒市融媒體中心策劃了抗疫助農系列公益活動,積極通過快手、京東、一畝田、云品薈、云南農擔等平臺推薦芒市特產,大大提升了芒市的農產品知名度,有效助力了農產品的銷售。
三、基于融媒體中心建立農戶培訓服務的知識教室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目標和宗旨是“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因此,以民為本是融媒體中心的生命線。在脫貧攻堅戰中,貧困農戶無疑是縣級融媒體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融媒體需要將貧困農戶放在突出地位,積極推動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的發展。
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對脫貧攻堅最核心的意義在于,解決貧困農戶最關切的問題。縣級融媒體建設過程中,首先要充分考慮農戶的切身利益和實際需要,創新融合新媒體的內容和形式,解決貧困農戶的需求。在融媒體時代,教育落后、交通不便等不再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因為農民獲取知識的方式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圖書、廣播、電視等,因知識匱乏、技術欠缺等給農村帶來的發展制約問題,都可以通過融媒體產品進行補充解決。作為最貼近本土的縣級融媒體中心,無疑擔負著更大的責任,也具有更多的機會。
一是圍繞農業生產問題制作專題專欄節目。針對農業生產問題,縣級融媒體中心可以結合當地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作節目,詳細介紹相關的農業技術,讓農戶從中獲取相關指導。縣級融媒體中心還可以強化農技服務宣傳能力,對所在地區不同物候期的病蟲害防治、種植管理等進行動態跟蹤報道,及時解決農戶問題。尤其可以對當地種植、養殖達人進行重點報道宣傳。如江蘇宜興市融媒體中心制作電視專題《春來宜興品新茗》,深入農村實地調研,采訪茶農、客戶、專家等,拍攝了大量素材,在宣傳當地特產茶葉的同時,解答茶農關心的農業技術問題。
二是緊跟新農業新農村發展,為貧困農戶提供產品銷售培訓。在新的環境下,農業從生產到銷售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貧困地區更應緊跟時代變化,積極適應新的發展趨勢。如貧困農戶可以通過直播形式銷售農產品,這一新的銷售模式與傳統的銷售模式有很大的差異,包括直播間的直播、產品介紹、產品包裝、物流運輸等,要求農戶對網絡直播、物流運輸等有一定了解。因此,縣級融媒體中心可針對網絡直播、電商等制作相關的融媒體內容,讓農戶掌握相關技能,實現自產自銷,從而實現高效創收。2020年9月,江西省修水縣綜合消費扶貧電商平臺“修水扶貧商城”在修水縣融媒體中心正式上線,這是一個助推扶貧產品銷售、助力消費扶貧的嶄新平臺。修水縣委、縣政府投入近200萬元,商城覆蓋35個鄉鎮消費扶貧合作社661家,上線千余種農副產品,上線后平均每天接到1000多個訂單,每天的銷售額達上萬元,有效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解決了貧困戶農產品銷售難問題。
三是創新節目呈現方式,打破傳統的說教形式,堅持以農業為主,找好主題,利用多種形式展現節目內容。如邀請農業專家做線上直播,為農戶答疑解惑,與農戶積極互動,提升農戶的參與感;結合當地的文化,打造具有強文化元素的節目,降低農戶的學習門檻等。山東省壽光市融媒體中心立足壽光“全國蔬菜之鄉”的實際,結合菜農生產活動打造系列特色助農的蔬菜頻道。2020年,壽光市融媒體中心蔬菜頻道、《北方蔬菜報》與壽光市農業農村局成立由10名農業專家和20名農業記者組成的技術服務志愿團隊,通過進棚指導、微信植保服務、專家熱線解答等方式實現農技服務無死角,并通過廣播開辦《綠色直播間》《田間地頭行》《種豆得瓜》三檔農業節目,每天接聽熱線電話,每年為菜農解決問題數千個。
縣級融媒體不僅是傳遞黨的聲音的“最后一公里”平臺,還是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平臺。縣級融媒體憑借自身的優勢,在不斷完善自身功能的同時,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助力。在脫貧攻堅實踐中,縣級融媒體可以打造脫貧攻堅主題宣傳陣地,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可以強化服務意識,搭建銷售平臺助力扶貧;可以作為農戶知識傳播的陣地,授之以漁,讓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真正武裝大腦,豐盈口袋,最終實現脫貧致富。
|參考文獻|
[1]常凌翀. 鄉村振興視域下縣級融媒體的創新發展路徑[J].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9(3):99-103.
[2]劉雪婷. 探析“脫貧攻堅”中的媒體力量[J]. 傳媒論壇,2019(3):14+16.
[3]李益峰. 堅守內容生產高地 推動縣級融媒體創新發展[J]. 聲屏世界,2020(3):101-102.
[4]范戈. 媒體融合視域下傳統媒體創新思維探析[J]. 中國傳媒科技,2019(11):34-36.
[5]單文盛,宋穎,楊楊. 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縣級融媒體研究[J]. 傳媒觀察,2020(6):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