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霖 馬明勇
摘 要:自2014年開始,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有很大的進步。但大都市問題仍然存在:北京和天津兩個城市位于河北的中央位置,過度擁擠是其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北京市人口過于集中;自然環境污染加重;交通擁堵問題嚴重;高漲的房價居高不下。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北京市集多中心功能為一體。雄安新區的建設是我國中央政府做出的重大歷史性選擇,不僅有利于推動京津冀建設的步伐,而且有利于縮小南北差異,實現全面的經濟振興。
關鍵詞:京津冀一體化;雄安新區;多中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32-0027-02
引言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京津冀一體化工作報告時曾強調,實現京津冀共同發展是重大國家目標,要堅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共同進步,共同奮斗出持續發展之路[1]。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及其他因素的影響,京津冀協同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經濟上,三地分別以各自為出發點、三地差異明顯的產業結構,難以形成結構上的合作;政治上,京津冀政治地位差距顯而易見,天津市和河北省不可能打破原有的政治地位以及為北京市“服務”的原有姿態[2]。北京市“多”中心問題無法根本解決,這是一直以來在解決的問題。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境內的雄安新區,2017年4月1日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為國家級新區。地處三省交匯的中心區域,包括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個縣城和部分周邊地區,是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京津冀面臨的挑戰
(一)地理限制
北京市和天津市地域狹小,而在這么集中且狹小的兩個城市,居住著超過1 000萬的人口。雄安新區區位優勢鮮明,這為兩個城市將來的發展和共同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產業差異
北京市的第三產業優勢明顯,天津市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是支柱產業,而河北省是第二產業比較發達、第三產業發展較為滯后。
(三)政治因素
京津冀三地不僅僅是是簡單三方的關系,實際上是三省市受制于中央政府的關系。而另一方面,北京市作為中央政府的所在地,既承擔著作為一個獨立城市的發展角色,又需要做好服務于中央的角色,而在中國特殊的國情下,作為首都的北京又是集合了多個功能的中心。在經濟和政治資源不對等的情況下,三地之間的其他關系更是單向依賴。
(四)資源限制
教育問題嚴重,小孩上學問題已經對居民的正常生活產生影響;自然環境惡化,從2016年開始,北京市中度污染程度的天數已經達到了90天,PM2.5平均73毫克/立方米,超過了國際的標準109%[3]。
二、雄安新區的優勢地位
(一)地理優勢
雄安新區東鄰大廣高速公路,西鄰京港澳高速公路和京廣鐵路,津保高速公路也從中穿過,交通順暢。距離北京市和天津的中心100公里,距離新機場50公里,距離保定市中心30公里。此外,新區北側的白洋淀空氣清新、環境宜人[4]。
(二)開發優勢
雄安新區資源有較大的開發空間而被中央選中;雄安新區的鐵路、公路等交通方式十分方便,在未來的發展中很快可以連通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與首都第二機場。
雄安新區人口僅有112萬人,顯然,這樣的人口數量對于建立世界級城市還有很大潛力。產業結構較為落后,2016年雄縣、容城、安新3縣的GDP合計為214億元,產業也集中為橡膠及塑料制品業等落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落后。雄安新區地跨雄縣、容城和安新3縣,三縣現有開發強度普遍較低,缺乏統一規劃,因此雄安新區有很大的重建空間。
三、雄安新區未來規劃及對京津冀協調統一的促進
(一)雄安新區在京津冀的定位
首先,河北雄安新區不是陪都,它的任務是疏解北京市的非首都功能。其次,河北雄安新區位于北京、天津以及石家莊市的中心位置,是樞紐城市,通過它可以連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資源。再次,河北雄安新區建設,可以促進本地區和輻射周邊地區發展,可以緩解首都的環境資源壓力。最后,河北雄安新區定位是創新開發區,地位形同于當年的深圳市和上海市浦東新區,是新的希望。
(二)雄安新區的未來方向
1.“一體兩翼”的京津冀城市發展布局
北京和天津兩個城市屬于省級行政區劃級別,而保定市和唐山市屬于地區級行政區劃級別,不對等的行政等級差異造成經濟發展和資源吸引力的不同,從而形成以京津為發展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體系。
在這個體系中,以京津兩座中心城市為軸心,在其兩側分別分布了兩個中等城市,該軸的西南部分為保定市和石家莊市,東部為唐山市和秦皇島市,四個中等城市由京石鐵路和京秦鐵路加以連接形成一個鳥的雙翼形狀,鳥的兩翼的外緣包括了三地經濟相對發達的行政區域。如果未來發展起來,會繼續發展形成京-津-保-唐“四核地區”新的格局,在整個京津冀地區形成共同崛起的新格局[5]。
2.雄安與京津冀協同發展
一是開放的程度,既要面向京津冀三方開放,又要面向國內及世界。二是網絡化的涉及程度,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作用,充分運用網格化互動關系。三是多元化治理,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并調動市場的中介功能。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問題主要通過解決西部問題實現;未來十年,中國將著重發展南北平衡。雄安新區將承擔起維持中國南北平衡、促進中國深度改革轉型發展的重大國家任務。
(三)經驗啟示
1.“深圳模式”的經驗及啟示
深圳市的建設有以下相關的啟示。(1)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推進科技創新;(2)以科技為源頭、產業為終端推進產業創新;(3)以人才為抓手吸納集聚高端創新要素資源;(4)以移民文化為依托培育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5)以金融創新為支撐助推科技創新。
2.浦東新區產業結構現狀及特點
(1)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引領者;(2)重化工業發展趨勢放緩,現代制造產業發展強勁;(3)積極利用國際產業轉移的新契機,產業融合趨勢明顯;(4)產業集聚程度高,功能區優勢發揮顯著[6]。
3.促進一體化發展的合理建議
(1)建立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對口支持雄安新區發展。各有關部門要在建設、資金、結構、人員、環境等方面對口支援新區發展,通過市場中介推進各項工作的進程。另一方面,要加強新區人才培養,不斷從對口部門引進相關人才。
(2)空間上通過建設交通,緩解北京市負擔,從而促進三地空間上的協調與共同進步,區域層面上的不斷開放、合作;加強創新,發展新興產業,從而提升新區城市群國際競爭力;建設綠色新城,促進產業向環保型發展,形成京津冀經濟層層遞進并具有差異化的發展新格局。
(3)雄安新區的意義深遠,作為國家的戰略性要求,雄安新區內在要求是質量。雄安新區應當不斷引進吸收優質資源,設計教育、醫療、培訓、行政、事業機構和企業總部等不同類型方案,用來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加快引進應用型創新,大力發展科學技術類產業。積極改進和完善公共服務發展業,不斷提供優秀的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 孫久文,姚鵬.京津冀產業空間轉移、地區專業化與協同發展——基于新經濟地理學的分析框架[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81-89.
[2]? 薄文廣,陳飛.京津冀協同發展:挑戰與困境[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110-118.
[3]? 蔡之兵.雄安新區的戰略意圖、歷史意義與成敗關鍵[J].中國發展觀察,2017,(8):9-13.
[4]? 肖金成,郭克莎,等.雄安新區戰略發展的路徑選擇——“雄安新區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理論及政策”高端論壇專家發言摘編(上)[J].經濟與管理,2017,31(3):6-12.
[5]? 孟祥林.“一體兩翼”的京津冀城市群發展模式分析[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0,(5):3-8.
[6]? 周桂榮,葉新利.天津濱海新區與上海浦東新區、深圳特區的產業促進比較研究[J].經濟界,2009,(1):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