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培林 邵冰 朱娟
摘 要: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背景下,皖北高質量發展迎來營商環境優化、資金支撐能力增強等機遇。通過對皖北發展現狀的分析,發現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背景下皖北高質量發展存在創新能力弱、發展差距明顯、生態環境質量差、開放發展不充分等問題。因此,借鑒國內學者的研究經驗,提出針對性建議,以期助力皖北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下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高質量;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皖北;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F127?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31-0035-03
高質量發展是以創新為驅動力,以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根本目的的發展,2019年兩會政府報告提出將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建設高質量經濟帶。滬蘇浙皖全域被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其中,位于安徽省北部的淮北、宿州、蚌埠、亳州、阜陽和淮南6個地級市,土地面積為3.92萬平方公里,約為上海的6.2倍,而2018年皖北6市GDP總和僅為上海的26%,人均GDP為上海的22.3%。因此面對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發展機遇,皖北必須發揮優勢,補齊發展短板,提高在長三角區域發展格局中的層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背景下皖北高質量發展的機遇
“高質量”作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的發展理念,要求長三角區域促進資金等生產要素市場一體化、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因此皖北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背景下皖北營商環境改善。營商環境是指市場主體在進退市場及生產經營等過程中所涉及的有關外部環境,如政務環境等。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背景下,皖北營商環境將會進一步優化。首先,放寬了市場準入?;诖耍畋笨梢詫由虾W杂少Q易區,放寬外資企業注冊資本和外界投資限制,取消不必要的貿易監管,增加外商投資,如2019年亳州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比上年多0.6億美元以上。其次,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皖北與長三角地區以互聯網為平臺,實現了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提高了政務服務的辦事效率與水平。皖北可以以“皖事通”為平臺,在線辦理長三角地區業務。最后,降低了企業成本。皖北通過實行包保責任制,實行減稅降費,如2019年上半年淮北市減稅降費總額達7.2億元,降低了企業費用。
2.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背景下皖北資金支撐能力增強。融資能力、預防風險能力、監管力度是影響資金支撐強度的關鍵因素,資金是皖北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背景下,皖北資金支撐能力增強。首先,融資能力增強。如2019年亳州直接融資220.02億元,且新增上市掛牌企業72家。其次,預防風險能力提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背景下,皖北可加強金融風險跨區域聯防聯控的合作力度,主動與長三角地區的人民銀行合作,共同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防治工作。最后,監管力度加大。皖北通過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地方組織的監管政策,與長三角地區協同,降低了不良貸款率,如2019年亳州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1.1%,較年初下降0.17%,優化了金融生態環境,強化了資金的支撐能力。
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背景下皖北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問題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背景下,皖北可以將傳統要素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首先,皖北人力資源豐富。2018年皖北14歲以下人口比重比長三角區域高8.5%,中長期人力資源豐富。其次,煤礦資源豐富。皖北是華東地區的煤炭基地,2018年僅亳州、阜陽兩地的煤炭儲量就為101.2噸。再次,皖北農業資源豐富。2018年皖北糧食種植面積為4 174.4千公頃,約占安徽省的57.1%,但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背景下,皖北高質量發展仍存在以下問題。
1.創新水平低,創新驅動力不足。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動能,但皖北科技創新水平低,創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R&D經費投入強度弱。2018年皖北R&D經費投入為109.8億元,占GDP的1.3%,而長三角區域為5 958.3億元,占GDP的2.8%,皖北R&D經費投入少,投資強度不足,導致皖北研發強度不足,研發水平低,原始性創新不足,難以打造創新活躍區域。其次,科技價值水平低。2018年皖北平均每萬人口發明專利含有量為4.8件,長三角區域為26.9件,科技成果市場運用水平低,弱化了皖北的創新能力。最后,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少。2018年皖北高新技術企業為846家,僅為長三角區域的1.8%,新興戰略性產業比重偏低,導致其難以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群,創新驅動產業的發展力度不足。
2.發展不協調,發展結構失衡。協調平衡發展是皖北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標,但目前皖北發展失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城鄉發展不均衡。2018年皖北平均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44,長三角則為2.22,皖北城鄉發展差距明顯,農業現代化發展不充分,農村產業品牌不突出,城鎮化率低。其次,三產結構不合理。2018年皖北三產結構比為13.8∶43.1∶43.1,長三角為4.4∶41.8∶54,皖北產業發展不均衡,第一產業所占比重較高,第二產業以高耗能、高污染重化工產業、制造業為主導,服務業薄弱,產業發展失衡,導致皖北產業能級低。
3.綠色發展質量低,生態環境壓力大。綠色發展作為新發展理念,有利于皖北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皖北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標。目前,皖北綠色發展理念初步建立,但綠色發展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單位GDP耗能高。皖北節能水平低,高耗能產業數量多,導致皖北能耗強度高,能源消費水平低,如2018年皖北單位GDP耗能為0.52噸標準煤/萬元,長三角區域為0.40噸標準煤/萬元。其次,氣體污染物濃度高。皖北能源結構不合理,對煤炭依賴度高,垃圾廢物處理水平低,處理方式不合理,以焚燒為主,導致皖北PM2.5濃度高,改善成效不明顯,大氣環境質量低。如2018年皖北六市PM2.5濃度均超出50微克/立方米,長三角區域平均濃度為41.5微克/立方米。最后,森林面積比重小。如2018年皖北森林覆蓋率平均為23%,長三角區域則為32.5%,皖北地區林地面積小,質量低,林木蓄積量小,濕地植被破壞嚴重。
4.對外貿易發展層級低,開放程度不足。對外貿易發展質量是衡量區域開放發展程度的關鍵要素,但皖北對外貿易發展質量低,開放程度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對外貿易總額小。受中美貿易摩擦及國際市場變化的影響,皖北對外貿易發展速度減慢,貿易規模小,發展后勁不足,如2018年皖北對外貿易規??傤~為395.2億元,約為上海的1.2%,皖北出口的部分產品市場接近飽和,缺乏新型產品,對外貿易形勢嚴峻。其次,加工貿易增長乏力。皖北加工貿易規模小,發展滯后,且大多為技術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低的企業構成,加工能力弱,如2018年蚌埠加工貿易總額為7.05億元,同比下降17.21%,上海為7 503.7億元,且汽車零部件作為蚌埠優勢產業,仍處于初加工水平,產品附加值較低,影響對外貿易的發展質量。最后,對外貿易發展動能不足。皖北新增進出口企業缺乏支撐項目,支撐能力弱,發展滯后,外貿總額占比小。如2018年蚌埠新增進出口企業55家,但外貿總額僅為3.79億元,約為蚌埠外貿總額的3.7%。
三、皖北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分析
1.提高創新能力,強化皖北創新驅動力。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背景下,皖北若想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首先,應加大R&D投資強度。構建“政府+企業”雙渠道R&D投資模式,使政府加大R&D投資經費在固定投資中的占比,完善研發活動的信貸機制,簡化研發活動的信貸手續。構建“企業研發活動貸款+政府擔保+金融機構放貸”的信貸模式,促進企業加大研發力度,通過企業內部投資、外部融資等多種渠道加大研發投入。其次,提高科技價值水平。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為發展契機,對接科創能力強的滬浙蘇區域,在皖北共建離岸科創中心,建設創新示范區,促使科技成果在皖北匯聚轉化,圍繞產業,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技術中心,提高皖北科創的市場服務能力,提升科技成果的市場運用率,如屆時可以依托離岸科創中心,對接復旦大學等科創資源,開展課題研究,孵化科技成果,提升產業鏈的創新驅動力。最后,建設高新產業園區。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的集聚區,承接蘇浙滬產業轉移,圍繞光伏、生物、新材料等重點產業,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化發展。
2.縮小發展差距,推動皖北協調平衡發展。皖北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低,難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皖北要想實現平衡發展,首先應加快農村產業現代化發展。推動皖北農村產業融合,增強農村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附加值,培育農村產業龍頭企業,依據特色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打造區域特色產業,完善農村物流等服務體系,提高農村產品銷售量,增加農民收入。以宿州為例,宿州可以以“碭山梨花節”為平臺,推動農業與旅游業融合,增強碭山梨的知名度。此外,宿州可以將碭山梨進行精深加工,推動碭山梨加工行業的產業化發展。其次,優化皖北三產結構。重點發展工業,引進長三角地區工業龍頭企業,帶動皖北工業發展,立足皖北六市產業特點,構建“一城一品牌”的發展模式,蚌埠以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為平臺集群發展電子信息行業,亳州重點發展中藥產業,阜陽打造以中西藥為主的新醫藥品牌,淮北培育生物化工行業,淮南則發展以煤礦機為主的高端機械產業。另外,皖北要扶持服務業發展,培育服務業主體,打造服務業行業品牌,推動服務業與其他產業融合,加快服務業發展速度。
3.提高綠色發展質量,緩解生態環境壓力。皖北環境形勢嚴峻,制約其高質量發展,因此,皖北可以通過采用以下措施緩解環境壓力,實現綠色發展的目標。首先,降低單位GDP耗能。一方面,政府調整耗能產業結構,控制高耗能產業如鋼鐵、石化等工業的超速發展,在節能設備和技術引進等方面給予企業信貸支持,對使用節能設備的企業減少稅收;另一方面,企業需要調整生產結構,引進先進技術,生產附加值高的產品,降低高耗能產品產能,提高廢、次產品再利用率,提高能源利用率,發展循環經濟。其次,降低氣體污染物濃度。建設跨區域輸電通道,提高電氣化水平,開發風能、太陽能,提高對清潔能源的利用效率及開發規模,控制煤炭能源的使用量,降低皖北對煤炭能源的依賴程度,優化皖北能源結構布局。最后,提高森林覆蓋率。在皖北城鎮間構建以風景林、防護林為主的綠色走廊,在鄉村要加強森林撫育,退耕還林,發展如梨、石榴等經濟果林產業,恢復濕地植被,設置濕地緩沖區,加大濕地公園的保護力度。
4.提高對外貿易發展層級,加深開發程度。皖北高質量發展要想實現開放共享發展的目標,需要提高對外貿易的發展質量。首先,擴大對外貿易規模。推動皖北產業轉型升級,縮小市場飽和型產業發展規模,引進先進技術和高端設備,發展如硅基等技術密集型產業,提升皖北產業素質,以產業進步促進皖北對外貿易的發展。其次,發展加工貿易。皖北建設長三角的貿易企業產業轉移區,承接長三角地區加工貿易產業鏈,由簡單加工延伸至產品深加工領域。如蚌埠發揮汽車零部件的優勢,延伸加工產業鏈,進一步提高加工技術和水平,與新興產業進行整合,集群化發展,研發設計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最后,強化發展動能。優化“互聯網+外貿”服務平臺,完善跨國電商平臺,提升外貿企業服務能力,構建“外貿重點企業+新增外貿企業”的幫扶模式,保障新增外貿企業發展取得實績。
四、結語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背景下,皖北迎來營商環境優化、金融支撐能力增強等發展機遇。在對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的過程中,皖北勞動力資源、煤礦資源、農業資源等傳統優勢顯現,為皖北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其仍存在創新驅動力低、區域及產業發展差距明顯、生態環境形勢嚴峻、開放程度不足等問題。因此,皖北應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皖北創新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緩解生態環境壓力,促進其更高層次的開放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樊明懷.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皖北對策[N].安徽日報,2019-12-10.
[2]? 伯娜,卞光,王永貞.皖北城鎮化與就業協同發展問題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77-81.
[3]? 孔令剛,吳寅愷,陳清萍.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綜述[J].區域經濟評論,2019,(5):145-150.
[4]? 張暉明.以創新行動落實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13):50-54.
[5]? 安徽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安徽省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安徽省統計局網站,2019-03-01.
[6]? 上海市人民政府.2018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上海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2019-06-17.
[7]? 浙江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2018年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浙江省統計局網站,2019-02-28.
[8]? 江蘇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2018年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江蘇省統計局網站,2019-03-08.
[9]? 阜陽市統計局.阜陽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阜陽市統計局網站,2019-05-25.
[10]? 淮南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淮南調查隊.淮南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淮南市統計局網站,2019-04-23.
[11]? 淮北市統計局.淮北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淮北市統計局網站,2019-05-16.
[12]? 蚌埠市統計局.蚌埠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蚌埠市統計局網站,2019-04-08.
[13]? 亳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亳州調查隊.亳州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亳州市統計局網站,2019-03-28.
[14]? 宿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宿州調查隊.宿州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宿州市統計局網站,201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