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豐哲 黃開健 鄒成林
摘 要 隨著廣西畜牧業的大力發展,飼料問題日益突出,青貯玉米具有生長迅速、營養價值高、易消化吸收、短時間內即可獲得大量生物產量等特點,是牛羊等多種養殖業理想的基礎飼料之一?;诖?,從選地整地、玉米品種選擇、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和適時收獲等方面歸納總結了全株青貯玉米輕簡栽培技術,為廣西科學種植青貯玉米提供了技術參考。
關鍵詞 全株青貯玉米;栽培技術;廣西壯族自治區
中圖分類號:S513;S54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0.016
全株青貯玉米是指在玉米籽粒乳熟末期至蠟熟初期收獲包括果穗在內的鮮綠全株,經切碎發酵后用作草食牲畜的飼料[1]。青貯玉米具有植株高大、莖稈粗壯、生物產量高、淀粉含量高、干物質含量高、纖維品質好、持綠性好、消化率高以及適口性好等特點[2]。青貯玉米是牧草產業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發展青貯玉米產業是促進我國現代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是響應國家規劃、適應市場需求、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動力[3]。發展青貯玉米是發展奶牛、肉牛、肉羊等草食家畜的有效措施,能夠有效緩解人畜爭糧的問題[4]。
目前,廣西大力發展畜牧業,牛羊等家畜的養殖數量與日俱增,為發展全株青貯玉米提供了良好的機遇[5]。2017年的調查統計顯示,廣西牛存欄426.27萬頭,羊存欄208.14萬只,按飼喂1頭?;?0只羊年需青貯玉米667 m2,按飼喂青貯玉米50%計算,需要種植青貯玉米14.9萬公頃。同時根據廣西農業農村廳實施的“糧改飼”政策《自治區農業廳關于做好2019年糧改飼項目儲備工作的通知》(桂農業發﹝2018﹞49號)和《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關于下達2019年糧改飼工作任務的通知》(桂農廳發﹝2019﹞9號)等要求,廣西青貯玉米播種面積將會不斷增加。全株青貯玉米種植技術不同于普通飼料玉米的種植,對種植技術要求較高。為解決青貯玉米種植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從選地整地、種子選擇及處理、適時播種、田間科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適時收獲等方面歸納總結了全株青貯玉米輕簡栽培技術,為廣西科學種植青貯玉米提供技術參考。
1 選地整地
選擇土地平整、土壤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性好、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整地前要清除土壤中的石塊、雜草和塑料袋等雜物。整地時要精耕細作,這是青貯玉米獲得高產的關鍵,整地質量要求達到齊、平、松、碎、凈、墑六字要求[6]。
2 品種選擇
應選擇覆蓋所在區域的國家或廣西正式審定的玉米品種,并從正規種子公司或營業網點購買,并索取和妥善保存發票。目前,廣西還沒有正式審定的專用型青貯玉米品種,因此在選擇玉米品種時,一方面可引進含熱帶亞熱帶種質較多的國審或周邊各省審定的專用青貯玉米品種,并慎重引進帶北方溫帶血緣的青貯玉米品種,否則可能會因不適應而造成較大損失。另一方面,可根據當地的生態環境選擇適應在當地種植的生物產量大、保綠性好、抗病性好和適應性強的普通飼料玉米品種作為青貯玉米。根據相關試驗結果,在廣西適宜作青貯玉米的品種有桂單162、桂單166、正大808、華優168、墾豐808、桂單901和青青921等。
3 播種
3.1 適時播種
地溫穩定在8~10 ℃后,土壤水分充足的情況下可進行播種。廣西地區玉米建議播種時間如下。1)春玉米:一般桂南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桂中在2月上旬至下旬,桂北及高寒山區在3月上旬至中旬。2)秋玉米: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最遲不超過7月底。3)冬玉米:沿海地區宜在10月底前播種,其他地方宜在10月15日前播種。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和熱帶季風氣候,生態環境復雜,因此不同地區在上述播種時間的基礎上應綜合考慮本地區的特異性以及市場的需求等因素。
3.2 施入種肥
播種前先施入種肥,可采用條施或穴施。條施需開溝,溝深10 cm,開溝距離65 cm,肥料施在溝內側面,注意不要讓種子與肥料直接接觸。穴施則直接挖穴,穴深約8 cm,穴長距65 cm,穴寬距23 cm,肥料與預播種子間隔3~5 cm距離。種肥施入量為每667 m2施3~4 kg尿素、4~5 kg磷肥和4~5 kg鉀肥或者施用N∶P2O5∶KCl=15∶15∶15的復合肥10 kg。
3.3 播種方式
一般建議播種方式采用單行單株方式,這樣能盡可能地平衡每株玉米的光照和水分。在缺乏勞動力的情況下,也可考慮采用單行雙株或雙行單株的播種方式。
3.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提高青貯玉米產量的有效方式。青貯玉米種植密度較普通飼料玉米高,一般每667 m2播種4 500株玉米,同時也要根據地力和品種情況采用不同的種植密度。一般地力肥沃,品種為緊湊型玉米,可適當增加種植密;地力一般,品種為平展型玉米,應適當降低種植密度。但高密度建議每667 m2播種不要超過5 000株,否則容易引起倒伏;低密度建議每667 m2播種不要低于4 000株,否則無法最大程度發揮青貯玉米的產量優勢。
4 田間管理
4.1 間苗和定苗
幼苗需要養分和光照,為避免出現相互爭搶的情況,需要在青貯玉米苗開始長出一定數量的葉子時,對其進行間苗或定苗[2]。當玉米長到3~4片葉子時,要進行間苗,做到去弱留壯、去小留齊、去病留健、去雜留純,每窩留1~2株苗。玉米有5~6片葉時,進行定苗,去除多余的苗,苗不足時及時補苗,保證每窩有1株健壯苗。對地下害蟲發生較重、缺苗較多的地塊可根據情況推遲1~2個葉齡進行定苗。
4.2 追肥中耕
玉米施肥的增產效果取決于土壤肥力水平、品種特性、生態環境及肥料種類與施肥技術等。在玉米長到4~5片葉后需及時用微耕機或牛工進行中耕培土,中耕時施入追肥,同時注意肥料不要與植株進行直接接觸。施入追肥主要是達到疏松土壤和去除雜草的目的,一般在定苗后根據玉米生產情況進行2~3次追肥中耕。追肥可分為苗肥、拔節肥和攻苞肥,其中在4~5葉時期施苗肥(每667 m2施入尿素5 kg、氯化鉀6 kg),在
8~9葉時期施拔節肥(每667 m2施入尿素15 kg,氯化鉀15 kg),在12~13葉時期施攻苞肥(667 m2施入復合肥25~30 kg)。
4.3 抗旱防澇
廣西春玉米播種后常遇春旱,夏玉米播種后常雨水較多,容易發生水澇。干旱時應及時澆水和松土保墑。水澇時應及時進行排水,排水后也要及時進行松土,防止土壤板結。
5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應加強監控,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現應及時采取相關措施。廣西青貯玉米主要面臨的病蟲害包括紋枯病、大斑病、地老虎等。1)紋枯病:一般在田間濕度較大時容易發生,需進行田間降濕。早期若發生,可將下部已發病葉片剝去以防止病毒蔓延。也可用5%井岡霉素水劑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噴霧進行防治。2)大斑病:在發病早期可采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
1 000倍液,或25%丙環唑乳油2 0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3)地老虎:可利用殺蟲燈誘殺成蟲,或將麥麩等餌料炒香,每667 m2
用4~5 kg,加入90%敵百蟲的30倍水溶液150 mL,攪拌均勻后于傍晚撒于地面,或于早上在受害地塊找到受害植株人工挖出,將幼蟲殺死。
6 適時收獲
青貯玉米的適時收獲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產量和質量,對于青貯玉米的栽培非常重要[7]。如收獲過早,會影響到青貯玉米的生物產量;如收獲過晚,會導致青貯玉米的營養價值下降,質量較差。因此,一般在玉米養分含量相對最高的乳熟期至臘熟期進行收獲,具體判斷方法如下:1)觀測玉米籽粒乳線達到1/3~2/3時;2)玉米吐絲后30~40 d;3)用指甲刮玉米籽粒,易刮破但沒有明顯水分滲出時即可收獲。收獲時注意控制留茬高度,留茬過高會影響青貯產量,留茬過低則較容易夾帶泥土,進而引起泥土中病菌對青貯玉米的貯藏帶來影響,一般在玉米地上部分10~15 cm處進行整株刈割。
7 結語
對廣西全株青貯玉米輕簡栽培技術進行分析與研究,能夠合理規范種植方式,避免因種植技術方面失誤導致青貯玉米產量減產,從而提升青貯玉米經濟效益。在實踐生產中,必須嚴格按照青貯玉米栽培技術要求進行管理,尤其要注重種植密度、水肥管理和適時收獲等關鍵技術環節的把控,為廣西全株青貯玉米產量和品質的提升提供科學支持。
參考文獻:
[1] 趙振彪,柴茜.定邊縣全株青貯玉米栽培及制作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15):225,227.
[2] 劉祖釗,劉杰,何靜.青貯玉米的概念分類及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9,39(2):98-99.
[3] 魯珊,肖荷霞,徐玉鵬,等.青貯玉米發展現狀及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作物研究,2019,33(6):590-591.
[4] 戴忠民,高鳳菊,網友平,等.青貯玉米的育種及發展趨勢[J].玉米科學,2004,12(4):9-11.
[5] 鄒成林,鄭德波,譚華,等.廣西玉米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探究[J].南方農業,2019,13(8):139-141.
[6] 李海燕,魏建民,安小虎,等.青貯玉米的發展現狀及栽培技術[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32(6):27,43.
[7] 鄭希國.青貯玉米品種的選擇及其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畜牧科技,2019(8):60-61.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