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華 高新華 劉日紅


摘 要 在柑橘黃龍病災后,應快速轉變果農傳統種植和管理觀念,綜合應用生態修復、矮化密植、土壤改良、大苗上山、水肥一體化、合理修剪、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集成技術,生態復產臍橙,推動臍橙產業高標準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柑橘黃龍病災后復產;山地臍橙;復產栽培;集成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0.018
贛南臍橙生態復產是否能保持種植面積不減少、果品品質不變,關鍵在果農能否掌握核心技術。
1 修復果園生態
按照“山頂戴帽、主干道綠化、果園與果園之間種植防護林”的生態建園要求,復產果園四周及山脊、風口種植保護林木或補植與柑橘無共同病蟲害的樹種作為隔離林帶,果園與果園之間隔離林帶寬度3~5 m,修復生態環境。重視防護林建設,可有效改善果園環境,減少風斑果、日灼,減輕臺風危害,減少黃龍病傳染,同時還能有效減少潰瘍病感染[1]。
2 合理矮化密植
贛南臍橙生態復產應采用“合理密植、高干低冠、寬行窄株”的栽培模式,以方便果農打藥、采果、修剪及抹芽。可推行寬行窄株栽植方式,株距2.0~2.5 m,
行距5~6 m,主干高50 cm左右,每667 m2栽植70~80株,以便于果園進行機械化作業。采用此種栽培模式可早結豐產,有利于前期高效益(詳見圖1)。
3 實施沃土工程
建園時挖深1 m、寬1 m的栽植溝,壓埋3~4層粗纖維含量高的雜草或綠肥,回填到栽植溝內。柑橘苗木定植后,每年深土擴穴,按照“春種大豆、秋種蘿卜”的要求培養綠肥并壓埋,改變根系的生長環境,培肥地力,提升贛南臍橙果品質量(見圖2)。
4 推行假植大苗
果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用網棚假植幼苗1~2年后上山定植,以降低幼樹感染黃龍病的風險及苗木生產管理成本。如果常年培育此類大苗,周年實現補缺,在每次清除病株后,及時補種假植大苗,能夠保持園相整齊及整園產量。實現果園早成園、早豐產、早收益[2]。
5 推廣省力栽培
面對現存的勞動力老齡化、用工成本高等問題,要大力推行實施肥水一體化、省力化噴藥等田間管理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時推廣使用機械設備,如節水灌溉設備、旋耕機等,并對樹體進行合理整形修剪,讓臍橙種植更省力、更高效、更智能[3-4]。
6 整形修剪
6.1 幼樹以抹梢為主
對定植前3年的幼樹,及時抹除第一分枝以下主干上的萌芽,保持果樹主干高度在30 cm以上,枝條保持自然生長,對樹冠不用短截、抹芽、摘心等,可通過扭枝調整枝梢生長。
6.2 成年樹以修剪為主
每年采果后及時進行“開天窗”大枝修剪,剪除樹冠中上部1~2枝遮陰大枝,改善樹體通風透光條件,保持立體結果能力、提高果品品質。
7 綜合防治病蟲
7.1 物理防治病蟲
采用殺蟲燈、黏蟲黃板、捕食螨、昆蟲信息素、果實套袋、主干刷白等措施進行病蟲害防治,果樹樹盤覆草防治雜草,人工除蟲除草。
7.2 化學防治病蟲
冬季清園,樹冠噴施殺螨劑、殺蟲劑;春季至秋季抽梢時期,重點防治臍橙潰瘍病、木虱、紅蜘蛛。一般在春芽萌發0.5~1.0 cm時噴藥1次,5~7 d后進行第2次噴藥,再過7~10 d第三次噴藥,選用內吸劑和殺卵劑進行第1次噴藥,選用觸殺劑進行第2、第3次噴藥。在幼果生長期(5月中旬到6月上中旬),對為害幼果的潰瘍病、薊馬、粉虱進行重點防治,同時還要防治柑橘木虱和炭疽病。此外,還可通過鉤殺天牛幼蟲或人工捕殺天牛成蟲對天牛進行防治;及時剪除黑蚱嬋產卵為害的枯枝,并帶出果園,集中燒毀。果實成熟期(10—11月),根據果園柑橘紅蜘蛛、木虱、炭疽病等病蟲發生情況,適時進行噴藥防治[5]。
參考文獻:
[1] 李玲,肖潤林,莫繼榮.贛中南柑橘果實生長發育規律與栽培技術關系[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1998(4):3-5.
[2] Lowell CA,Tomlinson PT,Koch KE.Sucrose-metabolizing enzymes in transport tissues and adjacent sink structure in developing citrus fruit[J].Plant Physiology,
1989,90(4):1394-1402.
[3] 胡正月,李民權,胡美蓉,等.影響臍橙品質的因素與提高品質的技術措施[J].中國南方果樹,1999(4):3-5.
[4] 陳毅群,陳波,易龍,等.3個臍橙品種離體莖段培養及莖尖微芽嫁接條件的優化[J].中國南方果樹,2020,
49(1):22-27.
[5] 胡桂兵,杜育映,林順權,等.朱見雜柑在廣東的引種表現及栽培技術要點[J].中國南方果樹,2006(4):1-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