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平
摘 要 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對水稻產量和質量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從科學選種、加強育苗、秧苗種植、加強水肥管理等方面總結優質水稻栽培技術要點,針對水稻的白葉枯病、稻飛虱、稻瘟病給出相應防治措施,以期將栽培技術的優勢發揮出來,將病蟲害問題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提升水稻產量。
關鍵詞 優質水稻;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0.023
在我國主要經濟作物中,水稻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對于水稻的需求正在不斷提升。為使得市場需求得到滿足,在實際水稻栽培中,要對栽培技術進行合理應用。同時,在水稻生長中,不可避免會出現病蟲害問題。病蟲害問題的出現不僅會影響水稻的健康生長,而且會導致水稻產量降低,影響其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基于此,總結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
1 水稻栽培技術
1.1 科學選種
在優質水稻栽培技術中,科學選種可以提升水稻產量,同時提高水稻品質。基于此,對于水稻科學選種要給予更多重視與關注。在水稻種子選擇中,種植人員要對實際環境情況以及氣候情況進行分析與研究,保證在既定的環境與氣候條件下,所選水稻品種能夠適應生長,實現高產。因此,所選水稻品種要具有高產特性,同時有較強的抗病蟲害能力,可以適應不同環境。選種期間要優先考慮環境問題,因為水稻的生長需要適宜的光照以及溫度。在高溫環境中,水稻抽穗時期容易出現癟穗,因此要盡量選擇耐高溫的水稻種子。對于種子品質,也要給予更多重視與關注,盡量保證同批次品種純度在95%以上,確保選種可靠性。目前,我國雜交水稻在不同的生長環境中都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且萌芽率在80%以上。基于此,在選種中可以首先選擇雜交水稻品種。
1.2 加強育苗工作
在完成水稻的選種工作后,要及時將種子放置在光照下進行晾曬,對于晾曬時間要進行控制,盡量不超過48 h,以免對種子出芽造成影響。曬種后要做好種子消毒處理,消毒液可以選用多菌靈溶液,消毒時間不可超過48 h。消毒完畢后,用清水進行清洗浸泡,浸泡10 h左右,將種子表面藥液全部清洗干凈。在催芽處理時,要將種子環境溫度控制在有效范圍內,一般情況下在28 ℃左右即可。種子進入出芽期后,要適當提升溫度,控制在38 ℃左右。在育苗期,確保苗床土營養均勻,并根據水稻實際生長情況做好定時澆水工作,防止在育苗前期階段出現缺水干旱問題影響秧苗的正常生長。在育苗期間,對于可能影響秧苗生長的因素要及時做好處理工作,比如要將土壤中存在的雜草及時清除。
1.3 做好秧苗移栽工作
育苗結束后最為重要的就是水稻秧苗移栽工作,主要是將秧苗移植到大田中。在秧苗運輸過程中,要注意對秧苗根莖做好保護工作,防止在搬運期間對秧苗根莖造成影響。在插秧之前,要充分考慮氣候問題,盡量在20 ℃左右的溫度環境中插秧,同時避免風力過大,以免秧苗倒伏情況出現。在插秧期間,要將深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一般情況下插秧深度應為1.5~2.5 cm,一旦插秧深度過深或者過淺,都會導致秧苗死亡。此外,對于秧苗密度的控制同樣要給予更多關注,保證秧苗栽植均勻,以免影響水稻產量[1]。目前,很多地區使用插秧機插秧,雖然可以為插秧工作帶來便利,減輕種植人員的工作壓力,但使用不當也會對水稻生長造成影響。
1.4 加強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是優質水稻栽培技術中的重點環節,對于水稻生長會產生直接影響。基于此,要認識到水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保障水稻正常生長。在水肥管理期間,要對氣候情況以及環境情況進行充分考慮分析。在施肥期間,要將氮肥、磷肥與鉀肥的施加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通常比例控制在1.0∶0.5∶0.9即可,保證水稻生長的肥力需求得到滿足。在水稻生長過程中,可以適當施用含錳、鎂等元素的肥料,保證秧苗營養均衡。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對于氮的需求量相對較高,尤其是在返青之后,要及時施用氮肥;在分蘗時期,水稻對氮的需求量會達到頂峰,在這一時期要施加分蘗肥,促進水稻分蘗。一般在插秧后7 d左右施加分蘗肥,抽穗期間以及返青期間做好補施工作,保證水稻良好生長。在水稻種植期間,要做好灌溉管理工作[2]。為保障灌溉合理,要對不同生長時期的水稻需水量進行分析與了解。可以將葉耳作為參考點,灌溉高度不可超過葉耳。在拔節時期,灌溉量可以適當減少,保證稻田水層在2 cm即可。當水稻處于返青時期,灌溉量要保證稻田水層達到5 cm。分蘗前期階段,水層要降低至3 cm左右。淺水層的主要作用就是提升地溫與水溫,使得該階段水稻的根系營養需求得到滿足。
2 水稻病蟲害防治措施
2.1 白葉枯病
白葉枯病是水稻生長過程中的重要病蟲害。該病害屬于一種細菌性病害,在水稻生長期間,一旦在根、莖、葉部位出現傷口,那么細菌將會從傷口處侵入到水稻植株,水稻的維管束導管將會受到影響。為避免此類病害出現,要及時做好防治工作,可采取種子處理、化學防治等方式。在水稻種子處理過程中,可以將水稻種子浸泡在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中,或者浸泡在低濃度的石灰水中,浸泡時間為2 d。通過種子處理,可以保證水稻生長健壯,有效抵抗病害[3]。化學方式防治白葉枯病主要是使用藥物噴灑稻苗,可以使用葉枯唑可濕性藥劑或者氫氧化銅懸浮劑。
2.2 稻飛虱
在水稻病蟲害中,稻飛虱是主要蟲害,其中,灰飛虱以及白背飛虱影響最為嚴重。稻飛虱會吸食水稻莖部汁液,導致組織壞死,對水稻養分的傳輸造成影響,從而導致水稻枯萎死亡。稻飛虱防治可以采取不同方式,如毒土殺蟲、藥劑殺蟲以及滴油殺蟲等[4]。在撒施毒土殺蟲時,要嚴格按照比例將樂果粉與細土均勻混合,比例為3∶4;也可使用40%樂果粉對水稻進行噴施。
2.3 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屬于真菌性病害,在水稻全生育時期均有可能發生,由于發病部位不同,稻瘟病被分為不同類型,如苗瘟、葉瘟、穗頸瘟以及谷粒瘟等。在對稻瘟病的防治中,可采取藥物防治方式,可用40%稻瘟靈可濕性粉劑、23%硫·環唑可濕性粉劑以及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防治。這3種藥劑是稻瘟病防治中經常使用的藥劑,主要是通過噴灑的方式達到病蟲害防治效果。在具體藥劑的使用中,要嚴格按照相應標準進行。這就要求種植人員認真閱讀藥劑使用說明,將藥劑用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避免使用量過多或者過少情況,保證防治效果[5]。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水稻種植期間,合理應用水稻栽培技術,有效防治水稻病蟲害,對于實現水稻健康生長、提升水稻產量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在實際水稻種植過程中,對于水稻栽培技術要點要有正確了解與認識,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好水稻選種、育苗工作等,為我國水稻產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楊林.水稻種植技術要點與病蟲害防治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6):173,175.
[2] 羅淮.農作物高產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家參謀,2020(13):28.
[3] 劉曉強.水稻栽培技術與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措施[J].種子科技,2020,38(10):21-22.
[4] 趙偉東.水稻栽培技術措施對稻米品質的影響分析[J].鄉村科技,2020(12):107-108.
[5] 范新玖.淺談水稻栽培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要點[J].種子科技,2020,38(1):99-100.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