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詠梅
摘 要 清產核資作為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我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水平有著重要意義,有必要展開詳細分析。基于此,從摸清集體資產存量、理順資產產權關系以及強化集體資產管理等方面入手,簡略闡述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重要性,并對其實踐展開深入研究。
關鍵詞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產權關系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0.045
農村集體資產主要指的是農村集體共有的資金、資產以及資源,良好的清理與核查工作是保障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但當前我國部分農村地區仍存在諸多資產管理混亂、資產虛置以及賬目不清等問題,有必要加強對于清產核資重要性的認識,以高效提升農村集體資產利用效率。
1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重要性
1.1 摸清集體資產存量
我國部分農村地區由于會計核算以及管理工作不到位,各村資產時常出現賬實不符、有賬無物以及壞賬呆賬等問題,各種債權債務不實等問題頻繁產生。加強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采用以物對賬、以賬核物以及實地盤點等策略,能夠全面并一次性清查以及核實村集體經濟組織賬內的資源、債權債務、固定資產以及各項資金,查明各類無法支付債權、無法收回債權以及報廢和毀損固定資產的原因,并依照相關程序開展相應的報批以及核銷工作,同時針對賬簿記錄進行相應調整,落實好“五相符”。以內蒙古赤峰為例,該地區截止到2018年12月,清產核資的總金額已經達到147 337.81萬元,其中還包含高達32 531.97萬元的經營性資產;清查核實的集體土地總面積數量達4.84萬公頃,其中包含未利用地、建設用地以及農用地分別為6246.67 hm2、293.33 hm2以及4.19萬公頃,當對各類資產進行重新核實之后再重新建立起相應臺賬,可保障相關產權制度改革順利進行[1]。
1.2 理順資產產權關系
除了摸清集體資產存量以外,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還可以理順資產產權關系。以內蒙古赤峰為例,該地區受到歷史原因影響,各類公共服務資產包括衛生所和村級小學教學樓等存在多部門投入問題,權屬關系不明確。開展高質量的清產核資工作能夠使該地區的集體資產舊教學樓和各地塊實現權屬厘清,有利于利用該地區有諸多外來人口的優勢,將原本沉睡的資產激活,重新開發舊教學樓以及各地塊,構建商住綜合樓,有效激活農村的發展活力,并有效保障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
1.3 強化集體資產管理
現如今,我國部分地區村集體資產在登記管理方面仍然有所欠缺,村干部難以正確認識到資產管理的重要性。開展對于農村集體資產的全面清產核資工作,能夠對集體資產的價值、存量及其使用情況進行核實明確,并在原有基礎上對集體“三資”管理制度進行完善與健全,提高農村集體資產的透明度以及公開度。
2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實踐研究
2.1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具體方法
2.1.1 界定歸屬
農村集體資產可劃分為非經營類、經營類以及資源類三大類。其中資源類集體資產包含的內容較為廣泛,主要涉及到包括草地、土地以及林地等自然資源類的共同資產,在個人承包之外,并無確定的權屬。基于此,在對上述集體資產的歸屬進行界定的過程中可以與已有的權屬記錄信息相結合,以此有效降低界定歸屬的工作量,并實現工作效率與效果的提升。針對資源類的清產核資屬于整體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中較為基礎和簡單的部分。
經營類集體資產與資源類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相比要更復雜,部分地方政府會采用轉讓、投入以及劃撥的形式建立農村集體企業,以此促進鄉村經濟發展;部分村集體還會通過自籌資金的形式完成鄉村集體企業創辦。上述內容便是實際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過程中遇到的難點與重點問題,若是無法順利界定好權屬問題,勢必會制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正常開展。因此,要根據集體資產的不同狀態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2.1.2 完善合同
從目前來看,部分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效率不高是因為合同簽訂以及執行存在不足。基于此,若想實現我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高效開展,應加大力度開展合同管理以及合同完善工作。例如,承包合同不明確,其中條款并未對各方的權利義務進行明確時,要連同清產核資工作組以及承包商和村委會,共同展開協商工作,將原本欠缺的各項合同條款補足,對雙方的權屬界定進行明確,有效緩解各方面的矛盾與糾紛。在實際使用范圍同合同規定范圍不符的情況下,應加大力度展開實地丈量,并結合真實的數據針對合同開展相應更正以及補簽工作。與此同時,還要從相關行政規定以及法律法規出發,對合同的期限進行修改,等到合同到期之后,再進行續簽[2]。
2.1.3 理清賬目
無論是對何種資產開展清產核資工作,最終都應展現出賬目的清晰性以及完整性,所以在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過程中,要理清賬目,切實達到賬賬、賬物、賬款等相符合。部分農村地區各部門的成員時常會出現較大的變動,包括財務管理以及村委會等,都會在若干次換屆選舉的過程中產生變化,嚴重影響了集體資產清理稽核工作的正常開展,直接影響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質量,產生部分資產賬目實際內容與記錄內容不相符的問題。因此,在出現這一問題時,清產核資工作組應加強歷史回溯,并積極尋找各個關聯人員取證,最終實現相關記錄規范化和科學化。針對那些已經損壞和經歷過維修的部分,要仔細確定其現有價值,并明確記錄下來。
2.2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改善策略
2.2.1 加強宣傳教育
若想切實提升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有效性,應加大力度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幫助相關人員實現實踐技能以及思想覺悟提升。務必要從當前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實際情況出發,展開針對性的宣傳教育工作。地方政府應安排具有良好專業技能、專業素質,同時對于相應的宏觀政策較為熟悉的管理人員以及技術人員深入到一線,對具體的清產核資工作進行指導,切實提高有關人員的認知程度。要重視相關實踐技能以及理論知識教育,使得所有成員都能夠充分認識到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重要性。
2.2.2 完善流程機制
良好的流程機制能夠對農村集體資產清查合資工作起到一定的規范和約束作用,對于其效率與品質的提升有著推動作用,所以要事先開展相應的設計規劃,提供完善的流程機制,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從目前我國農村資產清產核資的實踐來看,高質量的流程機制包含清理賬務、價值重估、核查備案、納入平臺化監管系統以及歸檔管理等多項流程,尤其是要注重其中同估價、產權、資產以及賬務等相關的流程。因為與資產和賬務有關的環節幾乎與集體資產都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對于全面開展清理核查工作有著重要作用,所以該類工作較為煩瑣,應當加強對其重要性的認識。
2.2.3 創新相關機制
在進行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時應在原有基礎上對相關機制進行創新,成立科學完善的村級管理機制,形成由資產管理委員會和村委會共同參與、村黨支部委員會主導的資產清產核資機制,以保證高質量開展資產規模確定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梳理工作,保障工作開展的有效性以及科學性。與此同時,應加大力度開展監督工作,在整體的監督體系中加入普通村民、村民代表以及村民小組,并嚴格公示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結果,規范相關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行為,建立健全系統的資產清產核資體系[3]。
3 結語
綜上所述,加大力度開展對于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工作能夠有效劃分權益并明確產權歸屬,對于遏制不當損失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務必要強化清產核資行動的開展力度,逐漸實現我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規范化以及系統化。
參考文獻:
[1] 雷虹偉.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農民致富之友,2020(15):234.
[2] 高倩.我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0(9):34-35.
[3] 魯月娥.淺析山丹縣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22):49-52,5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