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波 高海濤 喻惟 杜貴勇
摘 要 萬載縣作為農業種植大縣,對農業發展十分重視。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萬載縣傳統的農業種植技術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尤其在水稻種植方面,傳統的種植方式限制了水稻的生產量。而水稻是萬載縣種植歷史悠久的糧食作物,水稻種植是當地農業種植的重要組成,這就要求當地不斷改進水稻種植方法,推進水稻機械化種植。基于此,分析萬載縣水稻機械化種植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 水稻;機械化種植;江西省萬載縣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0.080
水稻一直是萬載縣重點培育的糧食作物,且當地水稻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始終居于江西省前列。水稻作為一種糧食作物,能為萬載縣農業發展提供極大的助力。為了保障水稻種植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重視綜合性水稻種植技術,不斷推進農業現代化、機械化進程。傳統農業往往采用人力種植技術,需要手工插秧、收割,大大浪費了人力物力,水稻產量較低。為了保障水稻的種植效率和產量,機械化種植逐漸取代人工種植,不僅節省了時間,也能節約種植成本。基于此,就水稻機械化種植技術提出現存問題與解決方案,為實現萬載縣水稻高產、穩產的機械化種植提供理論依據。
1 萬載縣水稻機械化種植現狀
萬載縣水稻種植面積廣闊,在當地推廣機械化種植技術不僅能使單位產量提高,也能大大減少人力物力的浪費。但是,萬載縣的水稻機械化種植技術推廣工作往往由于農村土地分散無法大面積開展。土地承包制度導致當地水稻種植以家庭為單位,多采用人工種植技術,即采用人工插秧收割的傳統種植方法;同時,由于農村青壯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剩余勞動力多是在農村駐留的老人與小孩,對機械化設備使用不夠熟練,而且部分農村家庭沒有充足的資金購買相關的種植設備,無法實現機械化種植。
2 萬載縣水稻種植機械化存在的問題
2.1 水稻種植機械化技術不成熟
萬載縣當前的水稻機械化種植存在許多問題,如當地大多數地區的機械化裝備不夠完善,機械化插秧效果不好;從縣外引進的技術和機器往往不能適應萬載縣的種植條件和作物。水稻種植一般來說有兩種模式,即直播和育秧移栽。萬載縣現有的機械化直播技術會導致水稻產量不穩定,成苗效果相對人工育秧移栽較差。另外,人工種植能注意到稻田中的雜草,便于插秧后的管理,而機械化種植會促使雜草種類和數量變多,導致水稻養分被雜草吸收,還會使得農作物在成熟時期出現倒伏問題。
2.2 地形地貌和地區經濟制約
萬載縣雖然在三興鎮、羅城鎮等平原地區擁有大片田地,便于推廣機械化種植技術,但仍有高村鎮、茭湖鄉等許多地區的地形為山區和丘陵,地貌復雜、交通不便,大型機械無法通過,同時由于田地大小不均、形狀不規則,大面積的機械種植難以開展運作。此外,不同地區的種植制度也不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機械化種植技術的推廣。
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且各鄉鎮經濟發展不均衡,貧困山區農民沒有獨立購買種植機械的能力,往往需要政府撥款才能購入種植機械,無法在全縣范圍內大面積推廣機械化種植技術。
2.3 農村勞動力條件無法滿足機械化需求
多數農民在實際操作中,不適應機械化種植技術,一方面是因為多數有種植經驗的農民更依賴于傳統手工種植技術,無法接受新型機械化種植方式,另一方面是因為在采用機械化種植技術后發現,水稻后續的種植管理方面還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比傳統人力種植更加麻煩。此外,農村地區人口老齡化嚴重也導致水稻機械化種植技術無法得到有效普及。農村地區的青壯年勞動力大多流向城市,而留守的老人、婦女與兒童往往沒有較強的勞動能力,無法接受用大量資金購入種植機械,導致機械化生產種植技術無法有效推進。
3 萬載縣水稻實現機械化種植的策略
3.1 加強對水稻機械化種植的政策支持
各部門應該以推廣機械化種植技術為目標,加強對于水稻種植地區的資金投入,以完善各地區水稻機械化種植設備。農機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水稻種植機械化技術的研究、宣傳以及推廣,完善相關的政策補貼,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貸款貼息政策,解決農機組織融資問題[1]。應積極分析當前萬載縣水稻機械化種植技術的缺陷,研究符合萬載縣地區種植條件的機械設備。鼓勵國產種植機械不斷創新完善,提高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解決機械化種植機器成本過高問題,同時也要注意機械化種植后續管理問題,切實提高機械的使用率和利用率,實現標準化的農業合作經營。
3.2 選擇適宜的機械化種植方式
在宜春市萬載縣,應依據當地實際種植情況來制定符合區域內水稻生長環境的技術方式,使用高產栽培技術,按區域實現機械化種植。可通過引進先進技術與設備來提高宜春地區的水稻種植水平,避免干旱、暴雨等自然災害對以水稻為主的農作物造成傷害,提高單位面積農作物的產量與質量。只有結合當地具體的生產環境,才能制定出符合當地種植要求的機械化種植方案,促進水稻種植的質量和產量提高[2]。
3.3 選擇適宜各地區水稻種植的農機
針對不同地區的具體問題,采用不同的農機進行機械化作業。對于山地、丘陵地區以及農村地區的不規則小塊田地,可以研制體型較小的插秧機等器械,以便于運輸和耕作。只有推廣符合當地種植條件的器械,才能吸引更多農戶使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水稻種類,比如在東北地區多為單季稻,但在南方以雙季稻為主,因此對種植技術的要求必須細化到具體環境,以便于對種植機械進行調整。
3.4 加強宣傳,轉變農民思想
為了改變農戶的思想觀念,要加大對于機械化種植技術的宣傳和推廣,通過示范點普及機械化技術。也可以運用報紙、電視、廣播等媒介,讓廣大勞動群體認識到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認識到使用機械化種植技術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水稻種植,幫助農民群體轉變傳統種植思想,實現現代化種植技術的廣泛推廣。當地政府可以請農業專家進行演講示范,促使農民理解機械化種植技術,并掌握種植機械的實際操作方法,同時掌握后續的管理維修知識。
4 萬載縣水稻種植機械化發展前景
萬載縣非常重視當地的水稻種植,為實現水稻種植產量提升、節約成本而不斷推廣機械化種植技術。萬載縣的水稻種植布局已然開始改變,這不僅有利于水稻機械化種植的開展,也更便于萬載縣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要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目標,必須不斷改進種植技術,大大提高全縣范圍的機械化程度[3]。
萬載縣的水稻種植機械化發展前景十分廣闊,要在全縣范圍內大力推廣水稻種植,不斷完善水稻種植機械化運營,使得水稻機械化種植技術可以長期穩定更新和發展,以推動萬載縣農業現代化發展。
5 結語
萬載縣水稻機械化種植的推廣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如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地貌復雜、農村勞動力自我條件約束等,都需要國家制定相關的扶持政策,通過具體、細化的政策來點對點解決問題,實現水稻機械化種植技術在全縣范圍中的推廣。為了實現萬載縣水稻機械化種植,必須使萬載縣水稻種植經營規模化,不斷提高水稻的種植效率。為實現萬載縣水稻全面機械化種植,就必須完善萬載縣現有的機械種植技術,提高國產種植機械工具的穩定性,減少前期種植機械的投入成本,實現水稻種植利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黎仲冰.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化的發展前景與對策研究[J].南方農機,2019,50(12):39.
[2] 史巖鵬,齊艷利,王軍尚.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化發展問題及對策分析[J].江蘇科技信息,2018,35(3):11-13.
[3] 王向光.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化的發展前景與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7(10):23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