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覓
摘 要 近年來,國家對農業科技創新及農產品保障能力提升提出發展建議,同時強調建立健全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路徑及相關補償制度的重要性。在政府公共財政能力和宏觀調控的控制下,森林生態效益的發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國家及各地區政府要求森林生態效益發展以森林資源和維護森林生態涵養功能為核心與出發點,對森林生態效益提供者與使用者之間的關系進行調整,從而為森林生態系統經濟補償政策的實施奠定基礎。基于此,分析森林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及具體實現路徑。
關鍵詞 森林生態服務系統;服務價值;實現路徑
中圖分類號:S718.55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0.091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路徑的建立是促進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移的有效措施,也是現階段建立健全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機制的重要手段。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路徑與森林生態效益發展之間是相輔相成的,該路徑的建立不僅需要不斷補充與完善,還要根據時代發展趨勢進行不斷創新。因此,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路徑的建立具有較大難度。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路徑的建立需要依靠政府扶持,同時還需要考慮市場發展趨勢對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從市場化的角度建立健全實現路徑。
1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
森林在自然界中有很大的價值,能夠為人類和生態的發展服務。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是依靠森林生態系統與生態過程共同發揮作用的,對于自然環境的保護是一種基礎的保障條件。森林能夠發揮多種生態服務功能,包含對于水資源、土壤、空氣、生物等多方面的保護。在大數據時代下,各種先進的技術為研究森林服務系統的服務功能提供了很大便利,如連續收集并分析森林資源的清查數據等,這些都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依據。對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行評估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流程。1)要有一個明確的評估區域,也就是確定森林評估范圍;2)從整體上對該區域進行分析,進一步確定此區域內森林具有的生態服務功能;3)確定森林的生態功能,以此為依據進行評估指標體系的篩選,明確采用何種評估方法才能更好地對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行分析和研究;4)要根據所收集的所有數據和材料進行科學的分析,得到所確定區域森林的具體生態功能服務價值[1]。
2 我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2.1 水源涵養價值
有關數據表明,1993—2003年,我國水源涵養價值量由最初的3 576.51億元上升到17 288.26億元。通過對不同氣候帶的水源涵養價值量進行分析可以看出,亞熱帶的水源涵養價值量最具優勢,而溫帶荒漠、青藏高原等地區的水源涵養價值量較低。同樣對1993—2003年的水源涵養量進行觀察,可以發現不論水源涵養量上升還是降低,各氣候帶水源涵養價值量的排序幾乎不變。盡管評估森林涵養水源價值的方法不一樣,但是評估的步驟都是相同的:要準確定位森林涵養水資源的數量,并根據實際情況來進一步明確評估方法。通常情況下,對于森林涵養水資源數量的確定會采用水量平衡法、徑流深法、森林土壤蓄水法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優缺點,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選擇。
2.2 固定碳經濟價值
森林對于空氣質量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從本質來看,主要是通過CO2和O2之間的互相轉換來實現對于空氣的凈化作用。隨著環境的日益惡化,低碳生活越來越被人們重視,而森林具有固定大氣中CO2的作用,同時也能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更多人類所需的O2。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溫室效應帶來的不良影響,對于環境和人類生活都是具有很大意義的。近年來,我國森林生態系統固定碳經濟價值量在不斷上升,通過對近年來各氣候帶固碳價值的分析可以發現其與水源涵養價值量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亞熱帶為固碳價值最高的地方,而青藏高原、溫帶荒漠等地區固碳價值不占優勢[2]。
2.3 營養物質循環與儲藏價值
隨著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機制的不斷完善,我國森林生態系統的養分循環價值也在不斷提升。自1993年開始,我國森林生態系統營養物質的循環與儲藏價值量呈現大幅度的上升趨勢;近年來,雖然在不斷上升,但上升幅度越來越小。對各氣候帶的營養物質循環價值進行分析,發現亞熱帶同樣具有較高優勢,青藏高原、溫帶荒漠等地區營養物質循環價值還有待提升。
2.4 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
近年來,我國生物多樣性功能的支付意愿在不斷增加,但相對于其他服務價值,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增加的幅度比較保守。通常情況下,會根據需要采取市場價值法和機會成本法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價值進行有效評估。市場價值就是交易中所形成的生物多樣性的市場價格;各種自然資源在使用過程中都會有最優的方案,如此其他的使用方式所獲得的各種效益也就被放棄了,而這些效益綜合起來則被稱為機會成本。
3 我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路徑
3.1 依靠政府力量直接購買
作為公共物品供給的重要渠道,在政府支持的背景下直接購買服務在實現森林生態服務價值方面十分重要。直接購買森林生態服務主要是為了保護部分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森林生態系統,且該生態價值實現方式在森林權屬以私有為主的國家十分常見。在此情況下,政府從森林生態的公共物品屬性出發對人居生態環境與增進民生福祉進行思考,通過對公共財政資金的合理利用直接購入相關生產經營主體所提供的森林生態服務,從而為自然保護區或森林公園等的建立奠定基礎,提供物質保障。在政府的支持下完成森林生態服務的情況通常歸入國有林管理的范圍。雖說直接購買的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但歸根結底,該實現途徑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不能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來實現森林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還應該加強對此方面的研究力度[3]。
3.2 政府給予建設補貼
政府應該對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的相關政策進行調整與創新,引導更多的森林生態服務提供者實施創新路徑。與此同時,政府根據不同措施的投入力度給予一定的補貼。該政策的重點是向森林所有者提供政策補貼如稅收減免等,相對來說,該措施的建立間接性較強,因此可稱為間接購買服務。事實證明,該措施的確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森林生態服務的有效供給起到促進和推動作用。
目前,我國政府補貼的方式有多種。1)個案協商協議是解決森林生態服務問題的一種典型做法,該政策并不是由政府對其進行統一補貼,而是按照一定的標準或根據相關數值等采取相對靈活的方式對補貼數額進行計算。2)投標協議也是政府在森林生態服務方面所提出的措施之一,該措施主要適用于項目類型較多、補貼要求存在差異或主題類型十分廣泛的條件下,該措施的實施者主要是森林資源所有者,他們根據政府公開的標的物進行項目投標,此后政府只需要按照常規的項目投標流程對其進行評估即可,由此也可確定發展成本,還能夠對最終收益率進行預算,從而從長遠利益出發進行選擇。政府途徑的實施雖然能夠解決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的問題,但在實施過程中過多的財政支出會增加政府的負擔,對于經濟發展情況不佳但森林資源較多的地區來說通常會面臨政府補貼資金投入不足的情況。此外,在政府補貼的背景下實施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路徑流程較多,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工作效率降低。因此,我國開始對其他類型的森林生態服務價值實現路徑進行探索。
3.3 市場化補償路徑
市場化補償路徑的實施是市場化資源配置的體現。目前,我國市場化補償路徑也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1)私營企業通常采用生態保護企業股權融資的方式。該類型企業可通過相關渠道獲得有關組織或部門的低息貸款,甚至存在獲得貼息貸款的情況。除此以外,所獲得的貸款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可以轉化為公司的股權等,有助于森林生態保護目標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企業的資金負擔,避免資金緊張或資金鏈斷裂等嚴重問題的出現。2)可采用十分典型的土地信托的方式實施補償機制。該補償機制以保護地役權為核心,通過協議的簽訂將森林生態服務的所有權或經營權等轉托他人,這樣的補償機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森林生態服務供給者的獲利空間。3)生態服務信用額度交易也是森林生態系統實現服務價值的常用措施之一。該措施所包括的服務類型較多,如碳信用額度、生物多樣性信用額度等。碳信用額度在我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方面的應用價值較為廣泛。企業要想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或減輕減排指標的壓力,可嘗試使用此方法參與強制性碳交易市場。當然,參與自愿性碳排放交易市場同樣也能夠達到這一目標,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強制市場森林碳匯交易市場的項目數非常少,通常占比較少,相對來說自愿市場所占份額較多,一般可以達到35%以上。
4 結語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路徑的建立需要立足于時代發展的根本,通過對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進行客觀評價,可以建立健全價值補償措施,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人居環境改善的目標,又能夠實現我國自然生態大環境的構建,有利于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同時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及兩型社會發展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兵,牛香,宋慶豐.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評估及其價值化實現路徑設計[J].環境保護,2020(14):28-36.
[2] 任平,陳文斌.小興安嶺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J].林業科技情報,2020,52(2):1-4.
[3] 潘鶴思,李英,陳振環.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方法研究綜述及展望[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8(6):72-7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