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波
【摘 要】近年來,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不斷增強,為我國企業國際化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會計準則呈現出國際趨同態勢,為促進我國企業國際化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形式,并提出在國際趨同下與我國財務會計本土化策略,以期為實現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提供一點啟示。
【關鍵詞】國際趨同;財務會計;本土化;策略
一、前言
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進程快速推進的時代,直接影響著國際經濟關系和各國的經濟活動。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要求,各國紛紛開展各項改革活動,其中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和推行成為國際會計領域的熱點話題。在經濟一體化過程中,資本跨國流動性增強,各個國家和跨國企業之間的資本運作活動愈發頻繁,要求提高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速度,以便進一步促進經濟一體化進程,為實現全球經濟繁榮發展奠定基礎。我國在國際市場上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經濟地位,肩負著大國責任,因此更要積極參與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工作,為積極完善國際財務會計準則貢獻力量。在積極參與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過程中,我國要兼顧國家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從國情出發積極開展我國財務會計本土化研究,將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與我國財務會計準則有效結合起來。
二、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形式和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現狀
(一)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形式
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結果,我國積極參與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工作,有助于完善現有的會計理論,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進而提高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性,為企業做出科學的經濟決策和管理決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據,有效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形式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直接采用模式,即一個國家或者地區不保留原有的會計準則制定權利,也不需要履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修訂和審批義務,選擇完全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二種是趨同模式,該模式是指各個國家并不是將國際財務報告直接收錄在國際會計準則中,不直接將國際會計準則納入本國或者本地區的會計準則體系之中,而是保留了會計準則的制定權利,通過趨同模式重新制定并創新財務會計準則,細化財務會計準則的內容,以便全面提高原有會計準則的規范性,實現國際會計準則與本國會計準則之間的有效結合。第三種是認可模式,一國或者地區需要法定機構先執行認可程序,并有權對擬采用的國際會計準則進行修訂,然后再決定采用某項國際會計準則。第四種是趨同認可模式,該模式下的國家或者地區需要在保留本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和會計準則制定權力的前提下,積極推動本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對國際會計準則采取逐項認可的態度,因此趨同認可模式下的國家和地區可以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進一步發布會計準則應用指南或者解釋文件,逐步實現本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目標。
(二)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狀況
我國積極開展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工作,有助于加快我國經濟全球化的步伐,為我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基礎。會計準則是一種通用的商業語言,我國會計準則趨同路徑并不是采用全盤認可的模式,而是選擇了先漸進式趨同再突變式趨同的路徑。2005年我國與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聯合發表聲明,表明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存在較少差異,這代表著我國與國際會計準則完成了實質趨同。在此基礎上,我國在保留會計準則制定權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國內會計準則進一步趨同工作,以期減少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此時我國采用的是漸進性趨同方式,國內會計準則逐步縮小與國際會計準則實質差異。我國于2006年發布了新的會計準則,修訂了基本會計準則和16項具體會計準則,同時還增加了22項會計準則內容,并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方式,在會計確認和計量方面做出了巨大變動,此時標志著我國采用了突變式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模式。近年來,我國財政部頒布新會計準則并制定了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路線,全面部署了我國會計準則建設工作的相關舉措,這標志著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工作穩步推進。
三、國際趨同下與我國財務會計本土化策略
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是不斷調整的過程,需要充分借鑒其國家和地區會計準則趨同的經驗和教訓,并結合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情況和要求積極把握主動權,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提高我國對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認知水平。我國會計準則建設工作要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嚴格遵循求同存異的原則積極推動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發展,提高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質量,提高國際會計準則完整性和科學性。
(一)將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與我國會計環境相結合
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工作進程穩步推進,市場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為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實力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雖然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處于不斷完善的階段,我國政治、經濟和法律環境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我國法律環境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我國在積極推進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工作過程中,要深刻關注我國會計環境的特殊性,重視我國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并將其與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為促進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有效實現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和我國會計環境相結合的工作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全面考慮我國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環境等因素,并將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發展模式與會計準則規范相結合,進而提高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工作的質量,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以便真實反映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積極開展會計準則制定程序建設,提高會計準則制定的科學性
我國會計準則制定程序主要有立項、起草、公開征求意見和發布這四個階段,不同的階段對會計準則制定工作的要求和標準是不一樣的。會計準則制定機制是提高我國會計準則建設工作質量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國要積極開展會計準則制定程序建設,要在借鑒國外會計準則制定程序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特色的審批標準和要求,完善會計準則制定程序,優化會計準則制定流程,充分保證會計準則制定程序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以便為實現我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的實質趨同目標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時,我國相關部門要重視會計準則制定程序的公開性和民主性,可以積極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和傳媒手段擴大會計準則征求意見稿的傳播范圍,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專業人士的才智,將理論和企業實際情況與需求結合起來,強化在會計準則制定過程中的頭腦風暴效應,進而提高會計準則內容的科學性和全面性。
(三)提高參與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主動性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增強的時代背景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是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必要要求,因此我國要根據時代和經濟發展的要求更新觀念,提高對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認知水平,要以開放的心態積極參與到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工作中去,主動參與并協作制定國際會計準則,防止部分國家或者地區為了自身利益操控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同時,在參與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工作時,我國相關部門要以國情出發,充分結合我國經濟和會計環境的現狀,努力爭取國際會計準則制定和修訂的話語權。要加強與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溝通和交通,動態關注委員會的工作重點和研究方向,積極搭建信息共享交流平臺,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溝通成本。國家相關部門要在兼顧發展中國家實際情況和切身需求的基礎上,積極配合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工作,積極獻言獻策,提高國際會計準則制定程序的全面性和科學性,為實現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四)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人才競爭是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提高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以便實現財務會計本土化,就要重視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對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工作的影響。國家相關部門要完善人才晉升和培養機制,提高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意識,加大會計教育和專業培訓力度,提高培訓和教育方式的多樣化,積極為國際會計準則理論知識學習提供便利化的渠道。同時,要從會計準則的國際化發展要求出發擴大國內會計人員的國際化視野,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式,充分發揮“干中學”模式對會計人才的培養作用,逐步提高會計人員將國際會計準則與我國實際會計業務緊密結合起來的能力。此外,國家相關部門要完善人才引進管理辦法,積極落實人才引進措施,特別是要積極引進具有國際會計準則制定方面專業知識和經驗的國際知名會計專家,加強國際知名會計專家與國內專業會計人員的交流和溝通,加深國際知名會計專家對我國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了解程度,實現國際人才中國化。
(重慶嘉豪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重慶 402260)
參考文獻:
[1]許銘原.基于“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探究我國會計行業存在的問題[J].時代經貿,2020(18).
[2]郭彤.新時期下國際會計趨同形勢和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策略選擇[J].商情,2019(26).
[3]楊玉紅.基于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策略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 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