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稚平
立足于數字化的科技生態,是“生態銀行”建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長沙銀行不斷深化科技與金融、生態與場景的融合,持續推進線上化、數字化和智能化體系再造。無論是數字化賦能,加快構建長沙銀行“16213+”數字銀行體系,還是敏捷組織塑造,都為建設面向零售小微的本地生活生態、面向公司業務的投行生態和面向資產管理的投資生態提供了強大的科技與組織支撐。為此,本刊記者特對長沙銀行首席信息官李興雙進行了專訪,以揭開長沙銀行在數字化轉型、金融科技生態領域的布局之道。
“在長沙銀行看來,‘生態銀行并非一地一隅的銀行,也并非一行一業的銀行,而是開放與無界的銀行。”正如李興雙所言,在金融科技生態領域的布局中,長沙銀行并不滿足于“關起門來搞建設”,而是把目光望向了科技巨頭,向外部力量借力。2020年9月,長沙銀行聯合騰訊、阿里、華為、中國銀聯、科大訊飛和湖南大學等48家單位共同組建了“金融科技湘江生態聯盟”。該聯盟既可以借助“科技巨頭”的實力提升長沙銀行在數字化應用細分領域的技術和業務優勢,又可以構建“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的金融科技生態。
立足“數字驅動”,布局“16213+”數字銀行體系
繼2019年“數字驅動元年”之后,長沙銀行于2020年又躍入“數字驅動提質年”,通過大規劃、小場景、敏捷迭代推進數字化轉型。全行上下貫徹“科技引領、移動優先”戰略,推動科技與金融、生態與場景的深度融合,加快從“應用啟動”向“數字驅動”的動能轉換,逐步實現線上化、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
長沙銀行是如何布局數字化銀行體系的呢?在回答這一問題時,李興雙向我們介紹道:“數字化銀行體系的愿景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把最合適的產品,以最舒服的方式和最快的速度,提供給最需要的客戶。我們希望做到不知不覺中,毫無違和感地即時交付我們的產品。相信大家都有網購的體驗,被電商猜中你想要的產品,是一件愉悅的事情,也相信大家都接到過不勝其煩的電銷電話,一般都會果斷掛掉。作為金融服務的提供者,我們希望更加智能地滿足客戶未來的需要。”
為了實現這一愿景,沒有數字化、智能化的服務體系是難以想象的。長沙銀行將數字銀行體系中要綜合構建的五種能力總結為“16213+”。其中,第一個“1” 代表的是基礎設施能力;“6”代表的是中臺能力,包括數據、產品、運營、財務、風控和人力六個中臺;“2”代表的是線上、線下兩個渠道能力;另外一個“1”代表的是銷售能力;最后的“3”代表的是本地生活、投資和投行三個生態能力。
基礎設施能力。包括多活數據中心、云計算、分布式、人工智能等多個方面。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IT的基礎設施能力更為關鍵,這一點也是業界吸取很多教訓后達成的共識。隨著技術的發展,更多、更好的新技術不斷涌現,在當前異常復雜的中美關系下,“卡脖子”的技術問題依然存在。為此,我國的金融機構要更有前瞻性地考慮和采取行動,不斷完善我們的算力。“可以想象,算力未來也會進入數字經濟的資產負債表。”李興雙肯定地對記者說。
中臺能力。中臺是可復用資源的集合,長沙銀行要建設數據、產品、運營、財務、風控和人力六大中臺。在指揮作戰中,只有形成強大的中軍體系,才能運籌帷幄。有中臺的支撐,才有前臺的快速敏捷、輕裝前進。
渠道能力。得渠道者得天下。長沙銀行在原有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基礎上,重新解構自身的渠道服務體系。持續加強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能力。在線上流量到頂的當下,很多互聯網企業都在重視線下流量和服務體系,傳統銀行更要把手上的一副好牌打好。因此,長沙銀行提出要加強雙柜的建設,就是在原有智能網點轉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云柜的服務模式。
銷售能力。作為服務型企業,沒有強大的銷售能力是不行的,要建設服務型銀行也是一樣。為此,長沙銀行要構建起自身的數字化、智能化營銷體系。
生態能力。李興雙風趣地說:“現在不談生態就感覺不夠高大上了。長沙銀行就是要把生態真正扎根在湖南,深耕本土。希望在本地生活、投行和投資領域建立起長沙銀行自身的生態。”長沙是一個網紅城市,也孕育著快樂文化的基因。長沙銀行將做好場景金融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圍繞本地客群的需求,建立“弗蘭社”客戶權益平臺,構建覆蓋“吃、喝、玩、樂、醫、教、游、養”,連接政府、商戶、消費者的本地生活生態圈,與戰略客戶建立品牌聯盟,與茶顏悅色、步步高等企業發布聯名信用卡;與芒果TV合作快樂聯盟,做更懂湖湘文化的生態。
除此之外,在金融科技布局中長沙銀行還采取了以下重要措施。2019年,長沙銀行科技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2.76%,科技人員(含外包)較上年末增長了36.22%;出臺了大數據建設三年規劃,成立了數據創新實驗室和數據社區,構建數據平臺,提升數據賦能;網點智能化改造提速,智能設備迭代升級,金融科技更加廣泛深入地應用,平均離柜率持續提升;上線了開放銀行平臺,實現了19項服務的標準化輸出,推動了15項外部客戶對接和8家業務應用的落地;穩妥推進與華為、阿里云、騰訊云計算的戰略合作,持續提升了金融科技的應用能力;探索組織模式和文化變革,加快部落制和敏捷轉型,完成了六大部落、近千人規模的金融科技組織架構的調整,大幅提升了系統開發、數據分析和產品創新效能,為業務轉型提供了強大的內驅力。
重塑組織架構,探索先進的IT治理之路
從2019年起,長沙銀行開啟了敏捷研發方面的探索,從需求管理、設計管理、任務管理、測試管理、上線管理等方面進行“端到端”的數字化、可視化敏捷轉型,并且聘請專門的敏捷教練來全員輔導和提升IT團隊的能力。正如李興雙介紹的:“市場競爭很激烈,中小銀行最大的優勢是接地氣,決策快。我們只有把差異化、個性化、定制化做好了,才能在市場上建立屬于自己的賽道。所以‘大平臺+小團隊一直是我們在打造的敏捷模型。”
具體來說,長沙銀行的敏捷轉型首先是組織架構層面的“部落制”建設,其次是DevOps體系的建設。(DevOps體系是指Development和Operations的組合,是過程、方法與系統的統稱,用于促進開發、技術運營和質量保障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與整合。)
在IT治理方面,每家城商行都不可回避地面臨著或多或少的困難。比如,以定制化開發為主,自主研發的比例較低;龐大的技術體系復雜度高;業務板塊“又快又好”的科技需求與科技板塊供給能力的矛盾始終存在。在短期內技術人員的基礎能力難以改進的情況下,長沙銀行在組織架構層面選擇了“部落制”建設的策略。“部落制”本質是一個虛擬的市場型組織架構,通過部落的“端到端”、部落小隊的“端到端”設計,以部落、小隊為單元直接面向業務條線、業務產品,以小團隊的敏捷方式實現業務需求,減少跨團隊的摩擦損耗,從而解決“快”的問題。在研發小隊第一層迭代的基礎上,選擇部分小隊與業務融合,通過派駐等方式,實現技術與業務的第二層迭代,解決“好”的問題。目前,長沙銀行將1200人的IT團隊劃分到6個部落當中,實現全員敏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業務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IT自身的數字化轉型往往容易被忽略。長沙銀行積極借鑒業界DevOps思想,針對自身研發工具不統一、流程不標準、數字化過程缺失等問題,從標準化、數字化方面著手,做到全流程貫通,進而實現持續集成(CI,Continuous Integration)和持續部署(CD,Continuous Deployment)的工程流水線。通過一年多的努力,目前長沙銀行已建立了研發運營一體化平臺,針對研發過程的主要指標進行全流程度量改進,包括需求、開發、測試、上線等階段,完成了全行50個重要系統的自動化測試,未來CI/CD流水線將覆蓋到全行所有系統。
發展和創新離不開人才。在談到長沙銀行對于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上的經驗時,李興雙向記者介紹道:“2019年,長沙銀行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占營收比重的2.76%。在2019年新招聘人員中,科技人員占比超過74%,同比增長了36.22%。長沙銀行將在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上持續加大投入,2020~2022年長沙銀行計劃將把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在目前數量的基礎上再翻一番,并進一步優化人才結構。”
聯合優勢企業,共創良好科技生態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業利用新技術取得了革新發展。金融業由于其良好的數據基礎和客戶基礎,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最為廣泛的行業之一。從企業本身的數字化轉型到產品設計、營銷、風控,再到業務流程智能化、自動化等各個環節都在積極擁抱金融科技。基于當前湖南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現狀、前景及趨勢,長沙市在2020年3月份明確提出:要抓住場景應用開發這個“牛鼻子”做文章,集中力量和資源,打造場景應用、培養產業人才,促進產業集聚、優化產業生態,推動長沙軟件業再出發。所以,長沙銀行認為成立一個集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的金融科技生態聯盟很有必要。
2020年9月,長沙銀行聯合騰訊、阿里、華為、中國銀聯、科大訊飛和湖南大學等48家單位共同組建了“金融科技湘江生態聯盟”。聯盟的籌建一方面是利用成員單位在金融科技產業領域的資金優勢、技術優勢、行業優勢、產業影響等,構建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的金融科技生態;另一方面圍繞金融科技的“產、學、研、用”,結合高校科研成果,增加知識產權積累,助力實體經濟,賦能普惠金融,服務社會大眾。積極推動長沙市金融科技產業更快、更優、更強發展,打造有長沙特色的金融科技產業生態鏈。
“金融科技湘江生態聯盟”的成立來自于多方客觀條件催化。2020年3月,長沙市政府提出了《長沙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三年(2020~2022年)行動計劃》,為聯盟的成立提供了政策支持。此外,后疫情時代加速了全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對于大多數非IT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也正是金融行業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機會。長沙銀行希望攜手金融科技企業壯大“朋友圈”,通過引進、孵化和培育市場主體,秉持“平等、開放、連接、共創”原則,推進湖南本地數字化轉型,建立數字生態,對轉型提供相應的幫助和支持。這正是聯盟成立的初心。
長沙銀行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把“開放銀行平臺+產融合作平臺”作為聯盟的基礎運營平臺。這是對銀行創新理念的一次全面檢驗和實戰演練:一是以產融合作平臺來承載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賦能,把在長沙銀行打磨好的或者為客戶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對外輸出,提高客戶的數字化能力;二是以開放銀行平臺來承載銀行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更好地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務。
未來,長沙銀行將通過資源整合、能力互補、聯合攻關、場景開放、能力輸出、資金扶持、快速創新來完成創新生態的打造,包括打造行業領先的“政、企、學、研、用、金”全面融合的金融科技創新生態模式,以高效的孵化平臺推動本土金融科技初創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