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以食為天,保障好國家糧食安全,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本文圍繞維護糧食安全的主題,就培養健康文明消費方式、推進農業科技現代化創新、完善農業農村管理體系、打造全球糧食命運共同體等多個方面做出了探討,以期為提升我國糧食保障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糧食安全;綠色消費;農業管理;農業現代化;可持續發展
1 養成健康文明的消費方式,推動實現節用裕民、節儉興國
我國當前存在糧食產量多、進口多、庫存多、浪費多的“四多”現狀,針對糧食“浪費多”的情況,要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緊要思維、底線思維,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糧食浪費成為新時期社會新風尚。遏制餐飲浪費是抑制不合理消費、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綠色可持續消費的重要抓手。要加強餐飲行業從業人員以及消費者的宣傳教育引導,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現象,實現“光盤行動”常態化。
2 推進農業科技現代化創新,構筑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銅墻鐵壁”
促進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業科技現代化的深度融合,為實現農業生產耕、種、管、收智慧化發展持續賦能,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供應安全。發揮好國家農作物種質保存中心等機構在農作物育種和生產領域的關鍵作用,培育推廣一批高產穩產、多抗廣適、品質優良的新品種。構建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體系,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與生物防治,深入開展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完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創新農產品保鮮技術,持續穩定并優化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無土栽培、立體種植、滴灌噴灌等現代節水節地農業技術,全面提升農業生產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助力維護國家糧食安全。
3 完善農業農村管理體系,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堅實制度保障
以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為目標導向,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強農業領域“產學研用企”之間的合作黏性,以“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模式打造一批集約化建設、規范化管理的高標準“標桿”農田。嚴守耕地紅線,持續清理規范農村閑置宅基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亂象,妥善應對逆城市化潮流帶來的潛在沖擊。培養造就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復合型人才隊伍,不斷推進優質涉農人力資源下沉。構建“節用萬物,和諧并進”的農業發展模式,走出一條高產出、高效益、低污染的新型農業發展道路,引領我國農業走向持續、穩定、協調、綠色的發展軌道,以生態文明建設筑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
4 全面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共同打造全球糧食命運共同體
目前,國內外糧食市場正走向深度融合,在糧食供需保持緊平衡狀態和全球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我國需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促進全球糧食貿易,依托“一帶一路”倡議、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等重要平臺,推進農業科技國際合作朝縱深發展,穩定糧食出口國家的產業鏈、供應鏈,同時助推國內大型糧油企業“走出去”,提升我國在國際糧食市場中的話語權。要在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域下,更加積極主動地與國際社會攜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避免氣候變化引發系統性糧食安全問題。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創新糧食生產經營模式,加快糧食全產業鏈現代化建設,積極構建適應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新發展格局的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不斷推動我國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簡介:羅錦程(1992-),男,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環境研究碩士,中南大學分析化學碩士,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