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杭笑
摘要:近年來,地方國有企業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參與基礎設施、公益民生領域的項目越來越多,由于財政結算等諸多因素,企業名下所屬的存貨、在建工程等公益性資產越來越多。如何提高國有企業資產的利用效益,確保國有企業持續穩定發展,本文試圖對其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地方國有企業;資產利用效益
引言
自1978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國有企業,特別是地方國有企業不斷面臨著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種種沖擊。大量國有企業效率低下,三角債頻發,國有企業整合重組也就成為必然。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又提出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大量地方國有企業從競爭性行業退出。時至今日,地方國有企業往往從事地方城市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等項目投資建設,大量公園、道路、綠化等資產保留在企業財務賬面上。如何對該部分資產從資產的定義出發進行有效利用研究,已經日益迫切。本文試圖從地方國有企業角度出發,根據企業會計準則關于資產的定義要求,就如何提高企業基礎設施類、公益民生類資產利用效率進行討論與分析。
一、地方國企資產利用現狀
目前,地方國有企業資產主要是貨幣資金、應收預付款項、存貨、長期應收款、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及無形資產等。部分企業資產中的存貨金額較大,但都是以前年度政府投資所形成的道路、公園、全民健身體育設施等(以下簡稱“公益性資產”)。該類資產是以前年度結轉下來,財政部門提供30%項目資本金,有些30%項目資本金都未達到,大部分都是由企業以銀行貸款的形式所籌資建造的。這類項目建設完成后,因政府后期結算資金未到位或未進行項目結算等原因造成長期掛賬,未結轉。幾年下來,該類賬面資產總額越來越大,大部分為公益性資產,企業實際能支配使用的資產卻不多。
該部分資產是由企業出資建造的,但是企業不一定享有該項資源的所有權,也不能被企業所控制。道路、公園等完成建設后無法申請不動產權證或是其他所有權證,而且企業更多時候也不可能設立道路收費站或是將公園圍起來收費,這是與當前提倡全民享有經濟發展改革紅利相違背的。即使某些公益文化類資產(如劇院、會展中心等)企業擁有所有權,也能被企業控制,而且還能產生一定的業務收入,但相對其建造成本來說也是微不足道的。
該部分資產能否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流入很難斷定。如果狹義地從具體的某個地方國有企業而言,基本上無法取得相關經濟利益流入,也無法在地方國有企業個別報表中體現出來。這是公益性資產區別于其他經營性資產最明顯的區別。
二、造成地方國企資產利用效益不高的原因分析
國有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石,其存在和發展有著其必然性,也是受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制約。不管是從國有企業功能性質還是從項目本身特點出發,都有必要對資產的定義進行重新詮釋。
1.這是國有企業自身的功能特性
國有企業,是由國家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是國家意志在經濟領域的重要表現,包括中央和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其他部門所監管的企業本級及其逐級投資形成的企業。各地方國有企業主要從事基礎民生行業投資,政府相關部門在考慮項目投資時也往往更多或是僅考慮社會效益,而不是從國有企業本身出發去考慮經濟效益。當然,一方面這類投資確實改善了人民生活,提高了當地生產生活環境,極大地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容易出現“拍腦袋”工程,項目資金平衡方案沒有落實到位,或是根本未考慮項目建設資金來源就急切上投資項目,甚至出現“面子工程”,投資資金也是越來越大,造成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高企。相關國有企業在建工程、存貨等科目公益性資產金額巨大,又很難變現,造成企業資金沉淀,甚至依靠借新債還舊債的地步,嚴重影響到企業正常運營。正因為如此,公益性資產的投入與建設自然而然地就落到了國有企業,特別是地方國有企業的身上。
2.公益性資產項目的特殊性質的本身特點所決定的
從所處行業來看,地方國有企業基本上處于基礎設施、公益民生等行業,經濟效益不明顯,投資回收期長,收益回報率偏低。但是該類項目又是社會經濟發展或是公益民生行業所不可缺少的,社會效益明顯。道路、橋梁、公園等建設項目公益性明顯,但沒有或很少會有經濟利益流入。私人資本具有逐利性,對該類項目投資沒有興趣,唯有地方國有企業有責任也有義務進行該類項目投資。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公益性資產項目只能由當地政府投資建設運營。
3.從廣義上看,公益性資產還會體現較大的經濟利益流入
從地方國有企業個別報表來看,賬面虧損是在所難免的,因為項目投資當地政府往往只投入30%的項目資本金,其他資金都是靠企業以自身資產作為擔保從銀行或社會融資而來。完成建設并運營后,項目本身現金流量就少或基本沒有,同時還要歸還銀行貸款本金和利息,賬面虧損是必然的。雖然企業有短融、發債、中票等融資方式籌集項目建設資金,但到期歸還本金和利息必然會加重企業營運成本,除非政府建立全額補貼機制補償該部分支出。
如果從當地社會總的社會報表來看,又是盈利的。加強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改善當地投資營商硬環境,能夠引來好的企業落戶。好的企業不僅能帶動當地勞動就業,又能增加當地稅收收入,還會吸引更多更好的企業落戶等。栽得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從這個角度來說,該類投資項目必然也只能由當地國有企業提供。國有企業提供之后會形成賬面的存貨、在建工程等資產,如果未能與當地政府財政等部門建立有效的移交補償機制,就一直會存在于企業賬面。
如果從整個國家的角度出發,將各個經濟主體活動投射到國家報表上,地方政府、地方國有企業、金融機構等等相關活動參與方也是其報表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總體上這些財富還是能夠體現在報表上,只不過是在各個主體之間流轉。即使沒有在資產所在的相關地方國有企業財務報表上反映,但是必然會在政府相關部門諸如稅收等報表上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