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這一概念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很多行業運用到了人工技能,教育領域也并不例外,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成了許多專家學者們研究的重要話題,本文對人工智能時代下英語教學的主要特點、英語教師面臨的挑戰、未來教師的角色定位及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取代教師等問題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人工智能;英語;教師角色
【作者簡介】 蔣小玲(1985-),女,湖南永州人,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實踐。
【基金項目】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職公共英語混合式教學研究,課題編號:XJKX20A031。
一、引言
人工智能最初是在1956年,由美國數學家在特茅斯會議上提出,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及廣泛運用,匯聚了海量數據信息,人工智能無論是在研究層面還是各種實踐領域的產品與服務上都取得了實際性的突破。近年來,我國發布的《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 提出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加快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引導高校積極開展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合理利用人工智能進行教學,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這意味著人工智能即將深入地滲透至我國教育領域, 對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各個方面都將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人工智能時代下英語教學的主要特點
人工智能在英語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現在語音識別及測評技術、圖像識別系統、語言合成技術、英語口語糾音、英語個性化水平測試、作文自動批改等,因此,人工智能將會高效率地取代部分英語教師的工作,并為學生提供精準的個性化服務。
1.高效率地替代重復性的工作。對于英語教師來說,人工智能可以從以下方面幫助教師分擔甚至替代教師的部分工作,英語教師將不必花大量時間去做一些重復性機械性的工作,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節。
(1)詞匯測試。教師很難掌握每位學生掌握詞匯的情況,通過大數據在線教學平臺,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和文字識別功能將學習的詞匯導入到對應的授課班級,平臺系統自動啟動匹配搜索功能,從網絡資源庫的海量數據中快速地搜索到這些詞匯的具體含義、讀音、翻譯、詞綴詞根輔助記憶方法等相關信息,給詞匯記憶帶來極大的便利,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詞匯的效率。此外,平臺有配套的詞匯檢測手段,如闖關模式、人機交互、關卡解鎖等方式帶給學生趣味性的記單詞體驗。另外,人臉打卡能夠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已學單詞,預習新單詞。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下,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到合適的詞匯積累方式。
(2)口語訓練及測評。英語教師在智能教學平臺導入聽說練習材料,以大數據為基礎,通過人工智能的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語義識別、知識處理等技術,準確識別學生的語音輸入,并從音準、重音、語調、連讀、完整度、流利度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另外,教師可以通過人機互動一次性安排多名學生進行口語測試,既能節省時間,又能保證測試的公平性。
(3)語法點的剖析。英語語法對于大多數高職學生而言是似懂非懂,甚至非常頭疼。然而,課堂上的時間非常有限,英語教師很難根據每個學生的語法問題來詳細解決。教師發布作業到學習平臺,人工智能的文字識別功能可以分析學生的作業及練習,找出語法錯誤并給出修改建議。同時,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利用網絡資源如微課、慕課等進行針對性地學習,以突破自己的語法盲點。
(4)作文批改。英語作文的批改,是一項非常耗時的工作,同時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需要不斷地練習方見成效。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英語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將寫作任務發布到智能作文系統中,學生在系統中完成撰寫之后提交,很快人工智能系統進行評閱并給出詳細反饋意見,如拼寫錯誤、語法錯誤、糾正方法、知識點撥等。學生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寫作水平,便于在下一次寫作中更正錯誤。
2.提供學生精準的個性化服務。對于學生來說,人工智能產品的出現方便了英語學習,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廣,不再局限于教師、教材,學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下載各種學習APP,隨時隨地享用海量網絡資源。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優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效果。
三、人工智能時代英語教師的挑戰
人工智能通過大數據和智能化,對網絡資源進行篩選、加工和處理,便于教師選擇教學內容,此外,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進度等,將教師從繁重的重復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實現了個性化教學,增強了學生的體驗感。但是,隨著現代信息化進程的加速,人工智能時代的英語教師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1. 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英語是高職學生的必修科目,也是必考科目,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應試教育,在人工智能時代,如果教師依然采用以往的題海戰術或者反復訓練的教學方式,傳統的知識灌輸式的教育必然受到猛烈的沖擊。在英語教學領域中,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化數據分析學生學習內容和能力,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拓展了知識面,豐富了學習內容;但一定程度上卻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的培養和價值觀的引導。因此,英語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自己的課堂,而不是排斥新事物,同時又不能完全依賴人工智能。
2. 師生互動的影響。人工智能在現代化教學中起到了很大的影響。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聲音、表情、言行舉止等信息進行高度智能化采集并分析,很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通過人工智能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由于教師的高度掌控,而大大降低了人工智能本身的地位及作用。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學習的態度及體驗的效果,以增加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
3. 教學方式的消極影響。人工指智能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常見的模式有個性分析、智能推送和精準反饋服務。而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虛擬教學情境,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在逼真的虛擬世界中完成了學習和交流,但是人工智能的教學內容是提前設置好的,學生在模擬情境中獲得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技能,適合一個固定的場景,一旦出現不同的情景,需要學生靈活應對。生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交流只有在真實教學環境中才能體現,學生不能只沉迷在虛擬時間,教師需要很好地結合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教學方式。
四、人工智能時代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未來,教師的使命不再是教書,而是學生的人生導師或者心理咨詢師,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以實現自身人生價值。在人工智能時代,人工智能會慢慢取代知識型的教師,不斷凸顯教師的育人角色,我們將邁向教師與人工智能協作的未來教育時代。教師將擔當起“人生導師、 智能課堂設計、督促引導和互動交流者”的新角色。
1.學生的人生導師。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需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雖然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教學和生活提供了便捷,但卻無法代替人的思維,是因為人有邏輯思維,能夠反思過去,思考現在、規劃未來。在英語教學中,除了語言技能外,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思辨能力、創新精神和跨文化交流的綜合能力更加的重要。因為,每個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天賦和價值,教育的目的是解放學生的個性,發掘學生的潛力,發揮個人的優勢,幫助他把激情和天賦轉換成對別人有價值的東西和事業。人工智能技術解決了很多智力層面的問題,但無法走進學生的心理,學生更多地需要教師的人文關懷、引導和鼓勵。比如,一篇英語作文,人工智能可以批改拼寫錯誤、句子結構、語法知識等客觀題,但怎么判斷這篇文章寫得好不好,學生的觀點和心理活動,機器是無法覺察到的。因此,在未來的教育中,教師的人文底蘊、責任擔當、跨文化交往、審美等核心素養是人工智能時代教師的核心價值。
2. 人機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人工智能時代,英語教師要順應技術變革的時代潮流,提高信息化素養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操作水平。一方面,教師根據教學計劃,發布教學任務到智能網絡平臺,實現智能化精準教學,同時,利用人工智能產品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進度及效果,給出及時反饋及建議,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引導學生篩選出合適的產品,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深度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應扮演好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角色。
3. 督促引導者。人工智能時代,英語教學活動必將是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式,同時,學習者可以接觸到虛擬或真實的語言環境,設定個性化的語言學習和測評體系,實現精準化教學。一方面,人工智能很難監督學習的整個學習過程,缺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勵和培養。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自律能力有差異,學生的惰性不會因為人工智能的參與而減少。因此,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生為中心,這就需要教師的督促、管理和引導,使學生更熟練地掌握智能技術學習英語知識,有利于學生實現自主學習、泛在學習和終身學習。
4. 互動交流者。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是區別于智能機器人而可以發揮出人格魅力的工作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失敗,經歷的成功和喜悅,智能機器人可以替代教師部分機械性和重復性的工作,但是他沒有情感和思想,不會表現出喜怒哀樂,也無法體會他人的感受。然后,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表現及課堂參與情況,跟學生的互動交流中,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安慰、一起分享成功與失敗,尤其對那些在語言學習方面有困難、興趣不高的學生,可以給予他們更多細致的關注及關懷,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樹立信心,使其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
盡管人工智能為教育提供了極大地便利,但人工智能仍無法取代人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人有思想,能夠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智能機器人不具備社會交際能力,人機互動是提前準備好的虛擬活動。(3)人有情感,能夠洞察學生心理,從而培養學生社會價值。
五、結語
人工智能技術對英語教學將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工智能給英語教學提供了技術支持,方便了教學。同時,也促進了教育的變革。在這場變革和發展中,英語教師應緊跟時代步伐,積極轉變教學理念,轉變角色,加強自身專業素質和信息化素養,增強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能力,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固定思維,明確自己的定位。人工智能優勢明顯,但也無法取代教師的人生導師、監督引導和陪伴交流的角色。因此,未來教育是人工智能與教師共同協作教學的時代,教師需及時應對智能化的未來和挑戰,并讓這一職業在將來的智慧教育領域中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棠,徐啟豪.人工智能背景下英語教學改革路徑研究[J].現代交際,2020(2):7-8.
[2]劉佳.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職英語教學研究[J].海外英語,2019 (7):96-97.
[3]李林鴻.人工智能視野下的英語教學發展趨勢與應對策略[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6):156-158.
[4]王燕波.人工智能時代下的外語教師角色定位探索[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1):88-89.
[5]余勝泉.人工智能教師的未來角色[J].開放教育研究,2018(2).
[6]趙勇.未來,我們如何做教師?[J].中國德育,2017(1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