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學是語言的一種表達方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學就是語言的升華,也是作者思想上的一個濃縮,能夠有效地抒發出作者在文章當中的感情、傾注的思想。文學就是語言的一個載體,在各個時代都是這樣,英語文學作為人類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自己非常獨特的魅力,從歷史上來看,英語文學存活了多個世紀,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并且在那么長的時間內還能夠經久不衰,更加蓬勃發展,其中的關鍵因素就是英語文學當中具有非常獨特的語言魅力。語言藝術的應用使得英語文學具有更加獨特的內涵,本文將對此進行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語言藝術;英語文學;應用
【作者簡介】任天騏,西安外國語大學長安校區。
在日常生活當中,語言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關系到人們的工作和生產,沒有語言作為基礎,人們就無法理解彼此的意思,因此可以說從古代到現代,語言都促進了當時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甚至人類的文化也通過語言繼承,人們利用語言來記錄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思想內容。在英語文學的發展過程當中,關于語言的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完整的體系,并且也有了延伸的發展,出現了更多語言藝術表現方面的內容,使得英語文學展現出來的形象更加生動,更加豐富,當然也更加具有內涵、更加深刻。
一、意向性應用
英語文學相對于別的語言文學來說,傳播的范圍更廣泛,并且有很多作品,并不局限于本國,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大量的讀者,所以可以看出英語文學不同的各個作品,都具有自身獨特的魅力。而在英語文學作品當中,也離不開對于意象的刻畫,所謂的意象,有自身獨特的解釋,就是在文學作品當中出現的各種藝術的加工,通過這些內容來對一個虛擬的世界進行描述,在這個世界當中出現的各種故事,都對作品主體的情節進行深化,讀者也正是通過這些內容進一步加強了對于文章閱讀的興趣。作者在進行寫作的時候,也會更加充分地應用各種語言,對周邊的環境進行渲染,從而描繪出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和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的發展也使得讀者沉迷其中,感受故事當中主人公的情感,或者是快樂的,或者是哀傷的,在經過閱讀后,徹底喜歡上文章當中的人,或者是情節。英語文學作品對于讀者來說,帶來的不僅僅是時間的消遣,還是情感的經歷,它承載的是作者的一個態度,以及作者面對世界的思想,也是作者對于自身在現實生活當中各種經歷和感情的一種重要的、真實的反應。社會的真實情況從文學作品當中體現出來的更加清晰,通過對于文學作品的刻畫,包括作者在情感方面的抒發,表達出作者對于當前社會統治者的蔑視態度,以及作者對于現在社會上一些現象的批判,比如說著名的作家雪萊就通過自己的文學作品《西風頌》批判了一些現實社會當中的事情。《西風頌》這個作品當中描述了宏大壯麗的場景:西風吹過了山川,也吹過了平原,在西風吹過之后,萬物出現了凋零,世界在西風的肆虐下,更加的寂靜,沒有一點聲音。這種情況體現出來的就是當西風出現,當西風到來時的狂暴,作者描述這一場景也是有原因的,在這個場景當中,作者就是西風,就是那個狂暴的西風,激烈的語言,表達的就是對當時社會的不公,而作者面對這種現象是勇敢的,作者本身就具有比較頑強的斗志,還有對于自由的向往,那一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已經成為一個至理名言傳唱到今天。而英國還有一位著名的作家莎士比亞,他在作品《哈姆雷特》當中,對哈姆雷特這一主人公性格的詳細的刻畫,以及故事情節所造就的主人公前后性格的變化寫得非常詳細,通過一個個發生的事件,所展現的是主人公面對不同的事件的愛恨情仇,從對于世界充滿愛,轉變的對于世界充滿恨,當然,對于作者來說,這只需要幾個小的悲傷的故事而已,就可以充分地表現出原先的一個高貴的王子,在人生重大的轉折之后,變得瘋狂,變得可恨,各種事情使得他自己變得更加的絕望。這篇文章對于主人公的描寫非常詳細,也非常傳神,更加具有參考性的意義。也正是對于這一主人公的描寫,造就了這一個文學作品具有的傳世性,衍生出的是一個個至理名言,比如一千個人里面就會產生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于文學作品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因為他們會不自覺地帶入自己的想法,這些都可以看作是意象性的表達,能夠和讀者自身的思想產生共鳴,而有的讀者甚至會和作者的思想產生相反的表達,這就是英語文學所體現出的無限魅力。
二、情感性應用
作者在開始創作的時候往往會加入很多自己的感受,表現得方式就是通過故事當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抒發自己的一些意愿,所以在進行英語文學閱讀的時候,讀者就會充分地感受到作者情感方面的變化和轉變。作者本身心中的變化,就是基于事件的變化而產生的,因此讀者在閱讀的時候,能夠了解到作者的內心也是英語文學的一個重要魅力。作者和讀者之間會通過文學作品而產生情感,上面的共鳴將讀者帶入到作者的內心世界,從而使得讀者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的心情,理解文學當中的一些故事,或者是文學作品本身所表達出來的內涵,也幫助讀者能夠進一步加深對于英語文學作品自身特點不同而體現出來的不同印象。英語文學當中出現情感方面的描寫,基本上都和作者自身人生經歷當中的一些感悟和哲理有關,作者在經歷了眾多的事情以后,所得出的一些深刻道理、處世的淡然性也成為作者的一個主要特點,看似非常枯燥的英語文學,雖然有些突兀,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非常有趣的,并且相對也非常的活潑,比如說著名作家托馬斯格雷的作品《鄉村教堂內的挽歌》就利用了一些非常蒼白的文字,展現了虛無的風格,而非常飄渺的內容,從文字上面來看,韻味是缺失的,但是也正是這種手法,讓讀者想象出作者內心到底有多么的空洞,到底有多么的空虛,這正是語言文字上的一個深刻表達,以及深刻體現,狄更斯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描寫,他有一部著名的作品叫作《霧都孤兒》,在《霧都孤兒》這個著作當中,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對文章當中不同角色的情感進行深入的刻畫,作者內心的情感在文章當中顯現得淋漓盡致,還有作者對于現實世界的幻想,在讀者進行閱讀的時候,自己也會投入到主人公創造的環境當中,體會到社會上不同人物的生活,感受到周遭萬物的眾生百態,從而發現不同的角色自身所產生的不同的情感。而故事當中主人公的一些情感和心情,包括心理狀況,也表達了當時作者對于社會的嘲諷和抨擊,除此以外,在一部叫作《小鎮畸形》的著作當中也描述了一些情節,有著非常相似的表達,作者安德森在文章當中寫出的內容,沒有絲毫完整的內容,非常的混亂,甚至沒有區分大小寫,還沒有加上標點,整個文章的視角體現出來的就是精神病人的世界。在一個混亂的小鎮當中,表現得不僅僅有居民的生活,他們對于愛的追求也是非常明顯。這是作者的中心思想,但是作者無法和別人進行交流,無法從別人那里得到真實的有效反饋,所以作者對于自身的情感無法宣泄,只能在文章著作當中進行表達,而作品當中,角色的內心世界就是作者的想法和內心世界。不同角色的行為特征方面出現的差異,也體現出作者本身的差異,世界的表達和主角情感方面的流露,也會對讀者造成一定的影響,讓作者的思想得到傳播,以及繼承。
三、生動性應用
一個作品是否成功、是否合格需要從多個方面體現,而其中作品是否具有生動性,則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標準。英語文學對于事件場景的刻畫非常重要,刻畫得好更加能夠顯得生動無比,一般情況下,這種生動性主要體現在對于人物形象的描寫、刻畫和動態方面的描述,在非常多的語言描繪下,故事當中的世界被表現的千姿百態,更多的生命在紙上展現出來,讀者通過閱讀作品,就會感覺到這些人物栩栩如生,好像活在自己身邊一樣。當然,這樣的作品需要作者具有極好的文筆和豐富的見識,如果作者沒有經歷過那么多的事情,肯定無法寫出生動的作品,使得整個作品充滿靈動性和藝術感。英語文學作品如果想要更加靈動,對于讀者的感官更具有沖擊力,得到讀者的欣賞和喜愛,作者就必須要有非常好的文筆進行支撐,使得文章具有可讀性。比如說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其著作《簡·愛》當中,通過對于文章中不同角色的描寫,還有生動形象地刻畫,塑造出了簡·愛的勇敢形象。敢于反抗,爭取自己的自由構成了簡愛獨特的品格,而在對簡·愛進行其他方面的刻畫的時候,還運用了一些別的描寫手法,比如說使用一些側面的描寫或者是語言方面的描寫等,使得作品當中的主人公形象更加的清晰明了,不僅僅如此,作者還通過側面鋪墊,以及伏筆等多個方式,使得作品的生動性展現得更加清晰,故事的情節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整體更加豐富。除此以外,拉夫列尼約《第四十一》這個著作當中也是這樣描寫的,通過對于兩位青年男女性格方面的刻畫,以及故事情節的描繪,表現了在當時人物追求相愛的故事,隨著最后的槍響,這場愛情悲劇雖然結束了,但是體現出的是當時的社會階級斗爭,生動的故事清楚地展現了當時殘酷的社會環境。讀者通過閱讀文章也能夠體會到其中主人公的無助,體會到當時社會的兇險,這也能夠更進一步地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奧斯汀的著作《傲慢與偏見》當中則是更加詳細地描繪了這種情感,通過非常細膩的文筆描繪出文章當中主人公生動的愛情故事,也展現了當時社會的眾生百態。
四、結語
語言是一種良好的表達方式,不僅僅能夠使作者的情感得到宣泄,也能夠成為承載文化的重要載體,對于社會來說,語言是其進步的一個重要工具。在大部分的英語文學作品當中,對于內容描繪作者都會直接使用一些語言方面的藝術,也正是因為語言藝術的大量使用,導致在不同的作品當中人物的性格以及故事的情節被描繪得都特別生動,特別細致,不僅僅人物的形象更加豐富,而且文字讀起來跌宕起伏,使得讀者的興趣被快速地激發。由此可見,在英語文學當中,語言藝術應用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李艷紅.英語文學翻譯中藝術語言的處理原則[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33(06):4-6.
[2]蔡青.英語文學翻譯中藝術語言的處理原則探究[J].中國新通信, 2019,21(22):197.
[3]杜凌俊.英語文學翻譯中藝術語言的處理方法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9,6(84):165-166.
[4]閔亞華.英語文學翻譯中藝術語言處理的原則[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15):183-184.
[5]薛玲玲.英語文學作品中修辭手法的認識及研究[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9,36(01):114-115.
[6]宋曉茹.英語文學中的語言藝術探討[J].科技資訊,2018,16 (30):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