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

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把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作為教師培訓的關鍵詞和主旋律,結合“大農村”“大城市”區域實際,在助力教師發展上,構建“兩大”機制,實施“三級”培訓,確立“四個”序列,注重新時代教師培訓的“起跑線”。
“兩大”機制提升專業素養
敘州區始終將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根本性民生工程,支持各級各類學校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積極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
面對撤縣設區后“大農村”的新定位及鄉村教師大隊伍,敘州區科學布局城鄉教師結構,把重心放在鄉村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機制上。
注重師德素養,建立師德師風培養機制。重點以思想政治、師德修養、社會擔當為主題;堅持“四有”好老師的使命與責任,以身邊最美教師故事、鄉村振興與教育等專題內容,促進鄉村青年教師樹立崇高教育理想,增強終身從教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做具有鄉村教育情懷的教師。
提升專業素養,建立專業培養機制。建立區級教師培訓團隊,作為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新的著力點和支撐點,推進鄉村教師專業素質跨越發展;建立送教下鄉培訓團隊,形成“研訓一體”模式,打造農村優秀中青年教師專業素質;建立片區(學區)教師培訓計劃,立足鄉村中小學課堂,現場指導,提升鄉村教師專業能力;建立鄉村教師訪名校培訓機制,通過鄉村教師訪名校及跟崗實踐,拓展鄉村教師專業素質與能力。
在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上,敘州區健全培訓體系,實施校長培養計劃,努力造就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長隊伍。
建設“知名校長”“骨干校長”培訓制度。在全區遴選培養具有改革創新精神、辦學成效突出的中小學校長隊伍,通過高層次、高水平、高標準培訓,提升校長業務能力和辦學水平,使之成為教育家型校長的后備梯隊。
建力“提升校長專業素養和領導能力”培訓制度。實施新任校長任職資格項目培訓,按照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標準,嚴格新任校長持證上崗制度,強化初任校長合格培訓;實施在職校長提高培訓制度,落實新一輪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學時的在職校長全員培訓,提高治校專業素養,打造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具有較強能力的校長團隊。實施名優校長高級研修項目,培養一批善于辦學治校的優秀校長,從而打造一批高品質學校。
在創新教師培訓中,同時開辦杰出校長高級研修班,每年選拔不少于30名具有培養潛質的中小學校長參加培訓,以3年為一個培養期。開辦專家、知名校長培養班,每年組織10名左右中小學校長赴國外考察,同時組織優秀校長到國內教育先進地區進行“影子校長”掛職培訓,擴大國際、國內教育交流。實施農村校長素養提升項目,開辦中小學校長掛職培訓班,每年遴選20名農村(鄉鎮以下)校長到基地學校作為“影子校長”掛職鍛煉,通過集中培訓、實踐基地培訓、返崗實踐等措施,使農村中小學校長開闊視野、更新理念、提升治校能力。啟動德育骨干教師理論素養提升工程,自2020年起,利用3年時間,有計劃、分層次對全區德育骨干師資隊伍進行全員培訓。以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重要論述為指導,以《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及《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政策為培訓依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鍛造一批立德樹人,不忘初心,為國育才為使命的教師隊伍。
“三級”培訓改革研修短板
教師研修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根據區域教育發展規劃,在對區域教師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利用各種資源,系統開發、設計、實施旨在滿足區域教育需要的教師教研活動。借助區域規劃調整,加大城區教育反哺鄉村教育,落實基層學校培訓基地,堅持運用區級、片區研訓隊伍,聘請專職研訓員,強化區片校三級培訓網絡,著力解決“大農村”“大城市”及校點多、分布廣、路程遠、往返難等難題,補齊教師隊伍建設短板。
區級培訓以研培中心為軸心,開展區級集中培訓。注重全區性專項培訓,以片區為輻射,向下聯動基層學校;本著城市優質資源服務農村教育原則,向上爭取“院校合作項目”,爭取市級研修項目帶動區域教師研修向內延伸;與教育發達地區聯系合作,建立教師教育聯盟平臺,實現教育資源共享。
片區研訓植根于基層學校,資源整合定位服務鄉村教育,破解“大農村”教育普遍存在的“研訓少”“指導少”“師資不均衡”“資源匱乏”等難題;通過主抓轄區內教師、薄弱學科及新教師崗上培訓、隨崗培訓、跟崗指導,構建城鄉校與校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共享資源的橋梁,徹底改變農村學校教學落后面貌。
以片區研訓為基礎,抓實基層學校教師全員培訓;以教育教學及課堂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校本研修內容,聚焦課堂、提煉問題、確定主題,按照 “設計、行動、改進”流程,實施一校一策的校本研修。
強化培訓過程,從培訓課程設置、培訓內容、授課教師、培訓模式入手,強化過程管理;注重訓后檢測,從培訓內容、教師專業技能、學科知識修養等方面,注重訓后檢測,保證培訓質量。實行參訓通報制度,將參訓教師出勤、考試成績在一定范圍內通報;同時強調訓后跟崗服務,建立訓后跟崗服務網絡。
構建分層分類教師培訓體系,分類施策,關注個體,滿足個性化發展需求。依托區片校三級研修平臺,以師德與素養、知識與技能、實踐與體驗三大內容模塊為架構,充實培訓內容;依托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構建個性化專業發展圖譜,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
每學年,注重做好新教師崗前入職培訓,實施“春苗計劃”,對任教不到3年初高中新教師進行專業水平測試,實行新教師教材及新課標培訓,同時要求學校跟進,輔導有方。
示范引領,實施省、市骨干教師選、送、培制度,強化縣骨干教師選、培、訓管理;同時開展幼兒園、小學、初中校負責人及科室主任“教育管理素質提升工程”;強化“名師工作室”建設,為卓越教師、教育家型教師提供成長平臺。
注重抓薄弱環節,強化薄弱學科教師培訓及針對薄弱學科的研訓活動。利用研培網絡,強化網上研修,鼓勵承擔“國培”培訓任務,做實校本研修。指導教師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形成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能力。
創新教師培訓中,敘州區還注重外聘專家與本土骨干教師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個體研修相結合;師德教育與專業技能相結合;通識理論與學科教學相結合;理論提升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專題講座與對話互動交流相結合的形式,確保培訓質量,注重培訓過程,共促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四個”序列優化頂層設計
為了長期打造優秀教師成長土壤,敘州區根據不同專業發展階段、不同崗位、不同區域教師特點與需求,細化教師發展序列,實施多層次、多梯度培養。對入職新教師開展規范化入職培訓;對全員教師開展基于課程標準教學的培訓;對骨干教師提供團隊發展平臺;對專家教師實施 “量身定制”再提高。
面向新入職師范類和非師范類教師,采取集中培訓、網絡研修、跟崗培訓等方式,通過一年研修,開展職業修養、課堂經驗與教學實踐培訓,引導新教師扣好職業生涯的“第一粒扣子”,盡快成長為合格人民教師。
面向有發展潛力的青年教師,采取集中培訓、網絡研修、 跟蹤培訓、工作坊研修等方式,通過兩年“通進式研修”,通過師德養成與學科課堂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實現青年教師從合格到勝任。
面向骨干教師、專兼職研訓員、優秀中小學負責教學副校長,采取集中培訓、名校跟崗培訓、工作坊研修、導師帶教等方式,通過3年遞進式培訓,通過理論素養、學科教學能力、科研能力提高研修,打造具有示范作用和輻射能力的骨干教師團隊。
面向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優秀骨干教師,與高校聯手,采取集中培訓、名校跟崗培訓、工作坊研修、導師帶教等多種方式,通過2年遞進式培訓,開展教育研究、教育家精神品質引導與塑造研修,造就一批具有教育家情懷、專業基礎扎實、具有教育科研能力的創新型中小學卓越教師。
近年來,敘州區不斷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注重教師培訓的“起跑線”,把牢教師隊伍建設正確方向,始終將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養與專業能力放在首位,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抓住關鍵環節,優化頂層設計;強調優先謀劃、優先保障教師培訓,注重區域、城鄉、片區、校級差異,精準施策,定向發力,破解教師發展瓶頸,致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為適應“大農村”“大城市”的現代教育,為建設教育強區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系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教育和體育局總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