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坤
高考評價體系中的“四層”回答了“考什么”的問題,即重點考查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和必備知識。而學科素養是連接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和核心價值的重要層面,應有正確的思想觀念方法和健康的情感態度,是在復雜情境中解決復雜問題的集中綜合體現。所以“考什么”不僅決定了高考的內容,也決定著教師的教研方向。作為教師教研主要載體的集體備課,也應隨著高考方向的變化而作出調整。下面圍繞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目標,探討如何以素養為導向,優化集體備課。
明方向:研討評價體系和課標
以往的集體備課,備知識點多,備教學方向少;備教材多,備學生參與學科學習活動少。這與核心素養導向的教育理念是不匹配的。新時代課堂教學應立足于立德樹人,立足于學科本質,立足于學生學習,所以必須改變集體備課現狀,以問題為切入口,基于核心素養導向開展集體備課。首先,針對學科核心素養,應當反復揣摩高考命題方向與評價標準。抓住“立德樹人”這一核心,以文本為基礎,深入挖掘內涵。圍繞課堂教學改革,認真思考課堂重心的變化,教學中多方面思考如何讓學生堅定理想,如何培養奮斗精神,如何提升學科素養。各科教師只有明確這些理念和方向,由內而外地思考課堂核心素養的培養點,課堂的重點才能確立,授課方式和課堂模式才會改變。
挖教材:提取學科素養培養點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載體,更是學科素養培養的寶藏。教師只有深入研討、把控,才能充分發揮教材在培養學科素養方面的作用。如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包含《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探界者”鐘揚》三篇人物通訊,需重點研討:在學科素養上三篇通訊給學生怎么的啟發?研讀后不難發現,讓學生領悟勞模勇于實踐、大膽探索的精神,不盲從權威、敢于創新的精神,追求真理、百折不撓的精神;讓學生體會胸懷祖國、忠于職守、平凡創造偉大的人生境界,體會堅守信念夢想、不忘初心、樂于奉獻、報效祖國的高尚情懷。又如其他學科中涉及的“嫦娥”攬月、“胖五”飛天、“天問”工程、北斗組網等,旨在引導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如可貴的創新精神,祖國建設的成就給學生的自豪感,從而更加堅定“四個自信”。
引教學:挖高考題素養考查點
高考題是日常教學的指揮棒,基于學科素養目標研做高考題,對平日教學和學生素養的培養大有裨益。如2019年文科綜合全國二卷第40題寫了平凡勞動者其美多吉無私奉獻的事跡。在集體備課時就要探究:命題者為什么要提供這樣的閱讀材料?很明顯,命題者就是引導學生學習體會其美多吉理想堅定、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立志在為民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2019年語文作文題“青年與祖國”,就是引導學生以參與者的身份思考歷史,展望未來,激勵學生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與國家民族命運融為一體,讓人生在為民族、人民的奮斗中煥發出絢麗的色彩。2020年高考歷史卷,以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為理論依據,分別列舉詹天佑、鄒容、周恩來等三位偉人少年時期的故事,談你對“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的理解,意在激勵廣大青年以天下為己任,勇于擔當,敢于奮斗,歷練廣大青年坦蕩弘毅、砥礪奮進的堅強品格。凡此種種命題,都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在集體備課時就應以此為突破口,多方面拓展培養,這也應該成為集體備課的重點。
調內容:探討知識向素養轉移
集體備課研討學生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是必要的,但隨著高考評價體系的變化和課標要求,集體備課的重點應從知識點向學科素養轉移,因此應多討論課堂環節設計,多研討學案的編寫內容。只有通過有效的課堂環節設計,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和思考,教師才能有效指導、著力培養。如果忽視甚至省略這一環節,知識可能掌握了,但面對新的情景,學生卻不能表現出處變的能力和水平。學案編寫同樣如此,這一環節的考査必須有,而且要精心設計,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在有效訓練中根據情景思考人生和社會,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追求,也才能在高考考查中融會貫通,處變不驚,巧妙作答。
促共享:強化個備交流活動
在集體備課之前,個人先設計學科素養方面的授課環節,再集體備課一一交流,互相借鑒學習,形成好的環節,然后大家共享學習。這一環節很重要,一是個人備課時不致于忽略;二是便于平衡教學,對改變教學理念十分重要,對學生的平日素養訓練也十分有效。仍以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為例,其主題是“勞動”,包括三篇人物通訊《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探界者”鐘揚》以及新聞評論《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面對任務群閱讀教學,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每位教師在學科素養方面的設計不盡相同,如“從三位勞模身上我們學到了哪些優秀品質”“學習勞模后我的勞動價值觀”“從勞模事跡談大國工匠精神”。對此,大家互相學習借鑒,從而設計出更加適合學生素養發展的課堂活動,實現學生與文本、與同學、與老師、與心靈的多重對話,讓學生真正從課堂活動中體會到國家提倡的“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勞動最崇高、勞動最美麗”的理念,從而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和人生觀。
集體備課要應時而變,順勢而為,圍繞“一核四層四翼”這一原則,立足于學科素養去備更有價值的素材,將集體備課由形式轉向內容,由知識轉向問題,由講授轉向活動。這樣的集體備課,才能適應新的教學要求,同時適應高考命題要求。
參考文獻
[1]楊學為.高考政策與命題解讀[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
[2]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單位:山東省諸城繁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