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國際之間貿易規模不斷增長,尤其是我國的水產品出口行業,更是獲得了長足的進步。截止至2019年,我國水產品出口已突破200億美元,連續17年位居世界第一的位置,而且在國家的嚴格要求下,水產品的質量合格率均達到了97%以上,使我國水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良好的聲譽。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水產品出口市場中,日本作為第一大市場,其份額遠超第二名,是中國水產品的主要出口地。但是近年來其他國家的市場份額有所提升,出口日本的水產品數量卻在下降。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本文針對水產品對日出口的貿易規模、貿易結構、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且結合所學知識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能夠改善我國對日水產品出口的情況。
關鍵詞:水產品;出口貿易;影響因素;對策分析
前言:水產品出口一直是我國對外貿易中比較重要的環節,涉及到眾多民生就業問題,雖然我國近年來水產品出口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但是在2019年,卻因為國內以及國際上諸多因素,導致水產品出口數量降低,尤其是對第一大出口地日本的貿易額下降幅度較為明顯,使我國水產品出口行業受到了阻礙。本文通過中國海關收集相應的出口數據,并且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分析中國水產品對日出口額以及出口規模下降的原因。之后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進行探討,追尋問題所在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希望可以對中國水產品出口日本市場的穩定、持續、繁榮有所幫助。
一、中國水產品對日出口現狀
1.產品種類及產地分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水產品種類較多,對日出口的水產品種類主要有魚類、甲殼類、貝類、頭足類等類目水產品。而產地則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以及內陸擁有豐富水資源的湖泊和河流。其中天然水產品占比在20%左右,人工養殖的水產品出口占比已經達到了近80%。從省域分布來看,出口規模最大的為廣東省,其次是山東省和福建省,水產品出口規模遠超其他省份。
2.水產品出口規模及出口結構
雖然近年來中國水產品出口總額呈現波動趨勢,總體規模有所上升,但是對日出口規模及出口額都有所下降,而且下降趨勢較為明顯。
從下表中的數據可以發現,在2017年-2019年,中國水產品對日出口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出現了下行的趨勢。尤其是在2019年,同比2018年下降4.08億美元,下降幅度為4.38%。而同期相比,中國水產品出口在國際上總規模是在提升的,這也就表明在進口我國水產品方面,日本市場出現了不正常的現象,對此,本文將深入地進行分析其影響因素。
從出口結構上來看,由于日本市場的風俗習慣,對于活魚的需求量較大,我國水產品在對日出口時,活魚所占比例最高,達到了33%。其次是凍魚類,占比也達到了20%。貝類、頭足類、其他類別所占比例相差無幾,為16%、15%、16%。在人工養殖和天然捕撈方面,所占比例為78:22,大部分均為人工養殖魚類,其原因在于我國政策限制天然捕撈,并且人工養殖的魚類成本要低于天然捕撈的魚類。從初級產品和制成品角度來看,我國水產品對日出口中,制成品占據了絕大部分比例,占比高達85%,初級產品比例僅為15%。
3.深加工層次不高
對于水產品而言,只有通過深加工,才能充分發揮出水產品的價值,并且獲得較高的附加值。而由于我國水產品出口企業大部分屬于中小企業,對于水產品的深加工能力不足,出口的水產品加工較為粗糙,難以獲得較高的附加值。而且由于技術過于單一,大量的水產品出口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使其在日本市場中相互競爭,壓低了價格,減少企業所能夠獲得的利潤。
二、影響水產品對日出口因素分析
1.中國角度
(1)產品種類較為單一,缺乏多樣性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我國水產品對日出口中鰻魚、蝦類、金槍魚類和蟹類所占比例較高。尤其是鰻魚類,更是幾乎搶占了日本的絕大部分市場。鰻魚類產品占據了日本所有進口鰻魚類產品的80%以上市場份額,而其他三種排名靠后的產品僅僅占據日本市場該類產品進口額不足10%。這樣一來,由于鰻魚類市場規模較大,需求較高,國內企業更加偏向于生產鰻魚類產品,產品的質量雖然有所提升,市場競爭力加強。但是對于其他類別產品的開發程度落后,導致這些產品的競爭力更加低下,對于我國水產品出口行業的均衡發展十分不利。
(2)生產成本逐漸提高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內工資水平也水漲船高不斷上升,使我國原本擁有的勞動力價格優勢喪失,產業整體生產成本提升。而且近年來隨著物價的不斷上漲,原材料的價格提高,水產品出口制造業的總體成本也在不斷提升,使我國水產品的利潤空間被壓縮。而且目前和我國處于競爭狀態的越南和印度,由于經濟發展速度滯后,依然擁有低成本的勞動力優勢,在水產品出口上,可以憑借價格獲得競爭力,對我國水產品對日出口十分不利。
(3)環境污染加劇
我國對于水產品出口執行了嚴格的標準,質量不過關的水產品是被杜絕出口的。而由于近年來水產品出口行業的快速發展,周邊配套的加工廠等企業對水域造成了污染,使水產品的質量有所下降。而當水產品質量下降之后,就無法滿足水產品出口的標準,使水產品出口受到嚴重影響。而如果我國降低水產品出口標準的話,會使我國水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和其他國家的水產品形成對比,損害我國整體水產品行業的形象和聲譽,對整體水產品行業發展十分不利。
(4)出口檢測水平較低
由于水產品出口行業屬于買方市場,我國水產品在進行出口的過程中,不僅要滿足我國海關的出口檢測標準,同時還要滿足日本方面的進口標準。目前由于我國海關對于水產品出口質量的檢測體系不夠完善,國家投入的技術力量和資金不足,使我國海關對于水產品的檢測能力較為落后,在水產品中有很多微量元素無法檢測出來,導致很多水產品通過我國海關檢測之后進入日本,卻因為檢測不合格扣留在日本海關,直至遣返,這樣一來就導致了我國很多水產品出口企業在產品檢測時蒙受損失。
2.日本角度
(1)日本水產品消費量降低
從日方的角度來看,雖然日本一直都是水產品的消耗大國,但是由于近年來日本經濟發展遲緩,國民收入水平增速不高,國民對于消費持保守觀念,導致市場不夠活躍。而對于日常消費的水產品而言,當消費者持謹慎消費觀念時,市場會出現萎縮的情況,當日本市場消費能力下降,那么我國水產品對日出口的規模必然會有所下降。
(2)政策調整
由于我國和日本貿易中常年處于順差狀態,出于政治、經濟需求,日本政府不斷更改對于我國水產品出口的政策。例如取消我國462個稅號下產品的普惠制資格,又提出了肯定列表制度,使我國水產品進入日本的門檻不斷提升。而當進入門檻提升之后,相當于變相增加我國水產品出口的成本,提升我國水產品在日本的銷售價格,使我國水產品在日本市場中的競爭力降低。而且日本的政策調整往往只針對我國,對于越南和印度等國家的水產品進口往往執行另外的政策,使我國在競爭中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3)設立貿易壁壘
貿易壁壘是在國際貿易中十分常見的保護本國產業的手段,由于日本屬于我國水產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場,其本國相關水產品產業受到了我國產品的強烈沖擊。日本政府為了保護本國的相關產業,通過行政手段,設立了技術性的貿易壁壘。不斷提升我國水產品的進入標準,使我國水產品的成本有所上升,失去了價格優勢。而對于本國相關產業無法滿足的市場,則對印尼、泰國、印度等國家給予關稅優惠,使其產品能夠在市場競爭中擁有高于我國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日本設計的貿易壁壘中,我國水產品所受到的扣留次數是最多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對于其他出口產品,水產品對日本的市場沖擊最大,導致日本政府更加針對我國的水產品出口。目前我國水產品如果要進入日本市場,需要執行三重標準。首先是我國的海關出口標準,在國內先進行一次檢測,合格之后才能進行出口。之后要經過國際標準的檢測,最后還要經過日本國內的標準檢測。而日本標準和國際標準只有極少數的條規一致,使我國的水產品出口十分困難。
例如我國的鰻魚出口,日本就設立了恩諾沙星措施,設定的最低標準僅為0.05PPM,而其他東南亞國家則不受這個標準限制。日本政府是利用這一技術壁壘,意圖打擊我國的鰻魚出口,減少我國水產品的出口總量,降低通過水產品進出口帶來的逆差。而根據數據統計來看,日本對于藥物的存留量每增加10%,則我國鰻魚出口的數量就會降低3.6%,在日本不斷提升技術壁壘之后,我國的鰻魚出口數量和規模都有所下降,嚴重打擊了我國水產品出口行業的發展。
(4)標簽作用明顯
由于日本政府對于我國水產品出口的限制態度,在民眾間對我國水產品進行了大量的負面宣傳。而且由于日本的產品需要進行粘貼標簽,標明產品的產地、生產日期、是否屬于解凍品等相關信息。而在日本政府對我國水產品進行負面宣傳之后,我國水產品的聲譽不斷受到負面影響,一旦我國的水產品被認為是劣質水產品,那么以后日本民眾在進行購買水產品的時候就會下意識地避開我國產品,使我國的水產品出口行業無法繼續發展。
三、擴大我國水產品對日出口的對策建議
1.鼓勵水產品深加工出口
對于水產品而言,只有進行深加工,才能夠獲得更高的附加值,從而為企業獲得更高的利潤,使企業能夠擁有足夠的資金進行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水產品出口雖然給予了退稅政策,但是只有針對初級水產品的力度較大,從之前的8%降到了0%,而深加工的水產品,稅率僅僅從4%降到了2%,雖然也給予了扶持,但是相對于初級水產品而言,力度較低。而在日本市場中,中國產品不僅僅面臨著技術的競爭,同時也面對著價格的競爭。只有將成本降到最低,才能在和印尼、泰國、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的水產品競爭時獲得優勢,提升我國水產品的競爭力。因此,我國政府應該提升對深加工水產品的退稅力度,使國內的企業向深加工水產品方向發展。
2.推進水產品貿易升級轉型
在我國傳統的水產品出口中,是以產地—中間商—銷售作為主要貿易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中間商會在中間賺取差價,從而提升我國水產品在日本市場中的出售價格。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電子商務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尤其是跨境電商平臺的出現,使國際貿易之間呈現了新的發展趨勢。當前我國水產品對日出口應該更加注重升級轉型,從傳統的產地—中間商—銷售體系,升級到跨境電商模式。這樣一來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產品由我國的產地直發,能夠大幅度降低產品的銷售價格,使產品能夠在市場中擁有較高的競爭力。而且跨境電商平臺模式的國際貿易,屬于未來的發展方向,隨著跨境電商平臺模式的發展成熟,必然會成為未來國際貿易之間的主要模式。我國當前著重發展跨境電商平臺進行國際貿易,能夠在未來的發展中占據先機,為未來水產品出口日本,提升貿易規模起到奠基和促進的作用。
3.優化出口產品結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水產品出口日本的產品結構相對較低,大多屬于低附加值的初級加工品,而且這種加工品十分容易被卡技術壁壘,導致我國水產品對日出口貿易受到阻礙。我國水產品出口企業應該積極提升自身產品結構,提升產品的附加值。而且日本屬于經濟發達國家,對于高結構的水產品需求量較大,我國初級加工品很多到日本之后還要經過再加工,如果我國自身就將再加工這道工序進行的話,再加工之后所帶來的附加值就能夠為我國水產品出口企業所擁有,能夠促進我國水產品出口企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優化我國水產品對日出口的產品結構,已經是我國水產品出口行業急需改進的方向。
4.提高水產品出口標準
由于我國水產品資源豐富,水產品擁有巨大的出口潛力。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水產品出口標準距離國際標準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國政府應該提升水產品出口標準,和國際標準達成一致的水平,為我國水產品出口樹立一個高標準、嚴要求的形象,使我國的水產品能夠成為精品的象征,形成品牌,進而進一步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在提升水產品出口標準的同時,也盡可能地適應日本的水產品進口標準,精益求精,走精品路線,從而賺取高產品附加值。
5.完善反貿易壁壘機制
目前我國水產品對日出口尚沒有完善的反貿易壁壘機制,導致我國水產品對日出口經常受到貿易壁壘的阻礙。針對這種情況,我國應該建立相應的追蹤體系,及時向國內企業提供貿易壁壘的相關信息,同時利用國家的力量對建立貿易壁壘的國家施加壓力,從而保護我國對日水產品出口企業的生存能力。同時加強與日本的溝通,爭取建立和諧共贏的貿易關系。
6.加大口岸通關服務力度
在國際貿易中,口岸通關服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口岸通關效率較低,十分容易造成產品損壞的現象,使出口企業受到損失。目前我國海關由于人員數量較少,通關效率較低,不僅使產品容易受到損失,同時還延長了收貨時間,對于水產品的出口發展十分不利。因此,我國應該提升口岸通關服務水平,爭取以最高的效率讓水產品快速出口,在國際貿易間樹立中國產品好、收貨速度快的形象,從而為我國水產品對日出口提供便利。
參考文獻:
[1]曾鳳仙,周道志.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水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分析[J].江西水產科技,2018(3):47-48+51.
[2]李輝,黃凌宇.技術壁壘:農產品對日本出口面臨的長期挑戰[J].現代日本經濟,2004,(3):51-55.
[3]劉依陽,孫琛.中國與日本水產品貿易關系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39(3):177-181.
[4]王國華.日本水產品消費的變動與啟示[J].世界農業,2012(2):66-69.
作者簡介:王偉嬌(1999.08- ),女,本科學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