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
【摘要】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的給排水的應用中具有諸多優勢,可以在緩解城市內澇、積水問題的同時,可以有效地優化生態環境,改善城市水資源短缺狀況。
【關鍵詞】海綿城市理念;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應用
海綿城市概念的應用能更好地促進現代城市設計的發展,而這一概念的引入有助于完善市政工程排水設計。因此,設計人員應能充分掌握現場的具體情況,認清設計方向,進一步發揮海綿城市理念的影響力,推動城市建設的進一步完善。
1、海綿城市理念應用的意義
1.1提高雨水利用率
在傳統的市政道路的給排水的設計的工作中,雨水的資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造成大量的雨水資源的浪費現象。以“海綿城市”的理念對市政道路的給排水系統進行合理的設計,可以實現雨水資源的最大化循環利用,有效儲存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雨水資源,有效的改善雨水資源的浪費現象,能夠有效的緩解城市的水資源的短缺的問題。同時,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還可以有效減少強降雨天氣對城市內澇、內澇等不利影響,優化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安全。
1.2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
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隨之而來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和突出。因此,人們對改善環境污染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在城市道路給排水設計中引入海綿城市的概念顯得尤為重要。此次大規模推廣應用海綿城市,不僅可以有效改善和保護城市環境,減少城市生態環境污染,而且可以優化居民生活。
1.3弱化氣候對給排水的影響
氣候是一種自然現象,更不可預測。因此,氣候變化將直接影響市政道路給排水系統的功能,進而破壞城市居民的日常生產生活。海綿城市的應用可以合理削弱氣候變化對市政道路給排水系統的不利影響,起到良好的防洪減災作用。同時,海綿城市的應用也可以減弱惡劣天氣對市政道路和城市居民生活的不利影響。
2、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的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
2.1路基的排水的設計
在對市政道路的設計之前,相關的設計部門必須要對城市道路的路基的條件進行綜合的分析研究,結合道路的路基的條件,制定出科學的給排水的設計的方案,并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適當的優化調整。如果道路的路基的滲透性能比較差,應在施工之前就要完成路基的預處理。一般情況下,處理措施為烘干或碾壓。若仍不能有效的解決路基的排水問題,就應當選擇使用換填技術,以提高路基的滲透性。當施工場地為軟土層時,應選擇堆載預壓或真空處理措施,完成有效的地基處理,使路基施工達到規范要求。
2.2人行道及車行道設計
目前,我國城市人行道、車行道路面呈現不透水性,往往會導致道路的區域內出現水害的問題,不僅影響了道路的交通情況,而且難以實現地下水的有效補給,甚至存在熱島效應。基于海綿城市的概念,選擇特殊材料或新材料設計人行道和道路作為透水性好的路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小直徑水流,使地下水回流,從而避免道路區域的水問題。此外,在人行道和道路的設計中,應選擇透水性能好的瀝青材料來完成路面的上層的鋪筑,并且應選擇非透水性材料來完成下層和基礎的鋪設。這樣,既能使路面吸收水分,又能避免雨水滲入地基,從而保證了路基的穩定性。
2.3 綠化帶設計
2.3.1雨水收集設計
在地下水滲透的情況下,雨水會通過地表流向綠化帶的雨水的收集口。因此,綠化帶的設計的高度應在路面下方,一般的深度應控制在15cm~20cm之間。在雨水的收集口的設計中應注意分布的均勻性,還要保證雨水的收集口的高度應在路面高度與綠化帶土壤的高度之間。
2.3.2水質過濾設計
雨水的過濾能有效的提高水體的清潔度,使收集的雨水能得到廣泛的利用,并能防止污染地下水。在具體的施工時,先鋪一層種植土,再鋪砂石層,最后設置滲水管。這樣既能起到土壤濾水的作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雨水的入滲,實現地下水的補給。
2.3.3滯洪蓄水及慢排水設計
設計人員必須對綠化帶的結構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合理設計分流系統,使雨水能夠流入地下。雨水進口處應設明溝,使雨水得到適當沉淀。同時,明溝兩側應修建溝渠,發揮配水功能,使雨水有效流入明溝。在這種設計形式下,在暴雨天氣下,雨水入口的有效干預可以使部分雨水滯留在綠化帶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市政道路的排水壓力。
2.3.4排放設計
科學設計和建立溢流系統是實現雨水有效排放的重要途徑。其設計的根本目的是將雨水和排水管道直接連接起來。在雨季,如果雨水入口難以發揮作用,相對低洼的綠地可以保留部分雨水,同時利用溢流系統流入市政排水管網,從而實現過量雨水的有效排放。
2.4附屬設施設計
① 路緣石的設計需要根據不同類型進行研究,這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排水工程。如果平邊石高度始終與周圍地面一致,可使降水流向綠化帶和雨水出口,避免過多積水的問題,進而對城市道路交通造成障礙。如果邊石高于周圍地面,多余的雨水直接收集到雨水出口。但由于立石的特殊性,很難保證雨水流向綠化帶,相關設計人員必須鉆孔;②在路肩溝設計過程中,必須認真分析城市建設中的實質性問題,如:混凝土材料大多是以前選材的,由于觀測不足,雨水凈化能力差,很容易堵塞雨水。
2.5與城市綠地銜接設計
如果將城市綠地納入市政道路附近,應將二者有效銜接,使道路徑流得到分流,有效發揮分流作用。基于海綿城市的概念,不同區域道路與綠地的連接形式總體上是不同的。①在水資源相對貧乏的地區,由于需要收集、儲存和利用雨水,路面雨水應借助排水管排至濕地,經凈化處理后儲存,在一定程度上補充水資源。② 在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應選擇雨水截流凈化處理技術,將處理后的雨水排入綠地,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徑流洪峰;對于道路徑流,雨水凈化處理宜選擇雨水花園或植被緩沖區。③ 在徑流污染方面,首先要完成有效的污染控制。一般采用雨水花園、植草溝、植被緩沖帶凈化雨水后排入綠地。
結語:
綜上所述,海綿城市的建設離不開合理的市政給排水設計的支撐,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合理的開發利用水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流失,有助于提高城市整體形象,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
參考文獻:
[1]林雨初.“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磚瓦,2020(05).
[2]鄭飛.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研究[J].居舍,2020(13).
[3]王海.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住宅設施,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