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剛
【摘要】伴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學科整合在課程中能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改變西部農村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有助于西部農村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幫助西部農村小學數學老師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的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數學? 整合? 探究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2019年度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一般課題《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學科整合有效策略的探究》,課題立項號:GS【2019】GHB1645。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6-0033-02
小學數學是一門來源于人們日常生活的基礎學科,同時小學數學也是綜合、分析、應用信息的學科。農村數學老師必須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現代信息多媒體技術有機融合到西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等教學一樣熟練和自然。對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去體驗、去感受,經歷數學知識的構建過程,達到對數學知識的完全理解。還可以讓西部農村小學生在現代互聯網環境下主動自覺的學習,通過互聯網獲取自己在數學課堂上、在教材中沒有得到的知識和體會,最大限度地拓寬農村小學生的知識面。西部農村數學老師在課堂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可以使自己所傳授的數學知識通過文字、圖像、動畫、聲音等方式展示給學生,快速吸引西部農村小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使農村孩子產生強烈的心理需求,主動參與小學數學的學習活動?,F代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還能夠把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點形象化、趣味化讓農村孩子直接感知和理解數學知識點,使數學課堂達到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促進農村小學數學課堂精彩高效。
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思維大多都是具象的,不能深刻理解抽象的事物,但是由于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身心發展特征,鮮艷動態的事物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信息技術可以將知識轉化為圖片、視頻等,通過直觀形象的圖片或者視頻,改變以往的數學知識,活躍課堂氣氛。比如,在“乘法口訣”的知識講授中,為了幫助學生快速學習這部分的知識,教師如果繼續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久而久之就會對數學學習產生厭煩的學習心態。教師可以從網絡中尋找這部分的視頻,科學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在數學情境中學習知識,讓乘法口訣深深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對知識進行固定記憶,并提升學以致用的素養。另外,教師還可以運用探究式教學情境,運用信息技術對圖形進行轉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比如,在“平行四邊形的計算”中,教師在講解“面積公式”時,如果運用以往的教學形式,會讓教學過程變得比較呆板。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數學課堂中,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運用自己的教學思路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最終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就是長×高。教師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無形中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對數學知識的記憶。教師將信息技術與數學知識緊密相連,能夠彌補以往教學過程中的問題,突破重難點知識的教學。如果還是運用以往的教學手段,教師在闡釋圖形的轉變時就會遇到困難,但是運用信息技術后,就可以將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進行轉換,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就能看出平行四邊形的變化,從而讓課堂“活”起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西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使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和傳統的教學有機的整合,設計具體實際問題情景,重新組織教材結構網絡,創設情景教學模式,從而促進農村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孩子們對小學數學知識學習的欲望,改變了傳統滿堂灌的學習方式,學生下面聽,老師在講臺上口若懸河地講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老師變成小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互動式教學,確立“教即學、學即教”的觀念,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協作能力和合作意識;啟發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進而促進班級的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老師在數學課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建一個有聲有色、生動有趣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多媒體的課件成了老師的表達工具,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真正把小學新課程改革落到實處。
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小學數學教學,老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動靜結合,使課本上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能形象直觀展示圖形的變化,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和欲望,教學活動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充滿了生機,使學生學得主動而且快樂,在快樂的氣氛中學到了知識,可謂是寓教于樂。例如我在人教版四年級數學《角的概念》這一課時,應用最新教學軟件希沃白板,首先在白板上顯示一個紅色的點,然后用藍色從這一紅點作出兩條射線,然后同時閃爍紅點及兩條藍色射線所組成的圖形,農村小學生馬上就能體會到了角是如何形成的。接下來我再依次閃爍出紅點和藍色的兩條射線,小學生馬上就知道了什么是頂點,什么是角的邊。在講解角的大小時我采用了動態教學的方式,我先將一條邊固定,另一條邊移動,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種角,我在課件上利用扇子的開合及打開的大小,動態的讓孩子們認識到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而和邊的長短沒有關系。在教學中課件的動態顯示,把看似靜止的事物活動起來,化靜為動,配合聲音效果,使小學生形象、直觀地獲得了這節課的知識點。課堂上歡快的氛圍,小組討論的激動,通過那一雙雙充滿靈氣的小眼睛和神氣活現的表情中體會到了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學科整合后產生的效果,高效而圓滿的完成了教學目標,進而必然會提高西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讓信息技術成為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金鑰匙。
教師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數學課堂中能夠讓課堂變得多元化,學生可以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并且在充滿趣味性的環境中學到更多的知識,開發思維,并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看到豐富多彩的世界。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查詢資料,將課堂內外緊密聯系起來,提升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素養。其一,教師應該注重激發學生收集信息的意識,充分整合各種素材,對數學問題進行深入挖掘。比如,在“軸對稱圖形”的知識講授中,教師可以在布置課后練習時,讓學生借助信息技術查找資料,并從生活中收集軸對稱圖形。部分學生從計算機中收集軸對稱圖形,像大自然中的山水和花草等,很多都是軸對稱圖形;教師可以將學生搜集到的軸對稱圖形放到教室內部的走廊中,讓學生有在學習中收集信息的意識。教師還要注重提升學生處理信息的素養。比如,在“百分數”的知識講授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數,電視、網絡都可以是學生搜集百分數的途徑。教師應該讓學生學會在信息化環境中從多條途徑搜集資料,然后將搜集到的資料運用到課堂中,將課本中的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知識進行對比,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作用。提升學生自主探索的素養。比如,在“扇形圖”的知識講授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搜集本省的城市森林面積,在學生整理這些數據后,學生就會探究到統計的本質。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讓學生發言,將搜集到的數據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感受到知識在社會中的作用,并讓學生學會正確分析和處理生活中的信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世界聞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論述中指出小學階段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抽象邏輯思維也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感性經驗,但是小學高年級的概念往往是抽象難懂的,需要正確理解才能掌握,并加以有針對性的數學練習進行鞏固。有的學生面對枯燥的知識厭學,怎么把枯燥的數學內容變為易于學生理解掌握的呢?這是我們農村數學老師在教學中關注的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對數學產生畏懼和厭學心理,不想學習。我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數學概念、公式等通過圖像、動畫、視頻手段直觀再現,使小學生可以直觀感知,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了農村小學生對知識的獲得的速度和效率,增強了課堂活力。例如在《平移》這一節教學中,老師在講解“平移”概念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用動畫的方式展現小船在方格紙上的運動軌跡,在動態的變化演示過程中引導小學生體會平移的運動方式,最后得出結論:平移時物體本身沿著直線運動,在運動過程中物體的方向不能發生改變,實現數學概念教學的動態化、生動化。又比如,我在教學《射線》一課時,為了引導學生理解射線的特點,我利用小視頻演示一道光線在黑夜照向天空,直的線一端有端點,一端沒有端點,沒有端點的邊可以無限延長,接下來我及時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把直線、線段、射線進行比較,在希沃白板直觀的對比和分析中讓學生深刻理解直線、線段和射線的區別,當堂學生就把這個知識點完全掌握了,老師也完成整堂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一定層次上也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是動態發展的。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并獲得真實的感受。一方面,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形成邏輯性思維,小學階段的學生的邏輯性思維正在發展中,對抽象知識理解起來比較差,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比如,在“圓錐”的知識講授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圓錐的形狀,并向學生提出具有教育意義的問題:“如果將裝滿圓錐的黃沙倒入等高的圓柱中,需要倒幾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這樣學生會將注意力完全放到課堂中,最終得出三次的答案,并概括出圓錐的公式。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梯形面積”的知識講授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拼接,學生在畫畫、折紙和剪貼的過程中能夠總結出梯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另外,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將數學知識直觀生動演示出來,讓學生概括出圖形與圖形的關系。教師將信息技術與數學知識緊密相連,能夠突破重難點知識的學習,還能優化數學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將信息技術與數學知識結合時,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信息技術的運用效率,教師應該認識到信息技術與數學知識緊密相連是長期過程,在實際的數學知識的講授中,教師應該注重以人為本,根據教學大綱,整合教學資源,推動數學課堂地順利實施。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有效整合,為西部農村小學新課程改革增添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已經成為當前發展的必然模式,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中以文字為基礎,配合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多媒體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從各個方面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的興趣,使小學數學學習化枯燥為生動,變繁難為簡易,從不喜歡走向有興趣,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合理優化了小學數學課堂,大大提高了學校的教學質量,我們應大力提倡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整合在農村小學推廣運用,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數學教學。只要我們全體老師共同努力,去探索、去研究、去實踐,數學教學就會借助信息技術,開創小學數學教學的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解光月.《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實踐的探索》[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邵澤義.《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的整合》[J].中國電化教育,2001(11)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新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陳建軍.教師怎樣做學生數學學習的引導者[J].中小學教材教學,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