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磊
【摘要】自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課堂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逐漸成為教學改革的基礎選擇。地理作為中學學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空間性、區域性、綜合性、動態性兼具的課程,包含了天文、地質、水源、土壤、氣象、生物等多個領域,與生活息息相關。高效地理課堂的構建是實現地理學科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發展的必要措施。為此,本文就相關教學策略展開詳細分析。
【關鍵詞】初一 ?高效 ?地理課堂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8-0054-02
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教學受“五環教學模式”的影響,課堂上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處于被動聽課的狀態,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不僅使課堂顯得陳舊、乏悶,還不利于知識的透徹性講解,此種課堂被稱為低效課堂。而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社會需要創新型、能力型人才,因此教育教學也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構建高效課堂,擺脫應試教育的弊端,注重學生能力和精神的培養,助推素質教育。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有責任和義務革新課堂教學,挖掘地理知識本質,創新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地理教學中不斷獲得成長。
一、高效課堂的內涵分析
所謂高效課堂是指具有高效率、高效益的課堂。具體指單位時間內,在遵循教學原則的基礎上,通過最少的精力、物力的投入,收獲最高的教學效果,進而出色的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在此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獲得了智慧的培養,情感的熏陶以及個性的發展。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師生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教師要有“對象”意識,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另一方面學生要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與觀點。從而實現課堂的有效運行,獲得高效的教學收益。
二、地理高效課堂的特征分析
(一)常態性
地理高效課堂是在基礎課堂教學流程的前提下,通過對結構進行優化,使課堂發揮最大的效果。因此,地理高效課堂仍然具有常態性,包括精心備課、科學組織教學、教學評價、作業布置與課外輔導等內容。該課堂不具有功利性,其唯一的價值是促進學生有效發展,透徹理解地理知識,發展地理學習能力。
(二)學科性
地理高效課堂必須圍繞地理學科的特征與教學要求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系統的獲得地理學科知識,掌握地理學習方法,促進創新意識和地理實踐能力的發展。逐漸學會從地理的視角看待生活現象,或者從生活中提取地理知識,從而加強地理與生活之間的聯系。由于地理學科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學方法選擇上會有些特別,向地理圖像、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知識所需的教學方法存在細微的差異性,需要教師結合知識特征科學選擇。
(三)和諧性
和諧性一方面體現在師生關系和諧,另一方面體現在教學流程和諧。教師與學生都能夠在各自扮演的角色基礎上,和諧相處,共同進步,達到“教”與“學”之間的平衡。教師既能夠發揮主導地位下的引導作用,還可以遵循學生主體地位,使其發揮主觀能動性,體現高效課堂的關鍵與核心,營造良好的地理學習氛圍。在教學流程上,通過優化課堂教學的微觀結構與宏觀結構,使課堂成為一個和諧的統一整體。
三、初一高效地理課堂構建的策略分析
(一)深入挖掘地理圖像,提高學生讀圖能力
圖像是地理學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地圖、表格、板畫、統計圖等。其中地圖是地理學習的首要輔助工具,大多數地理知識的分析與探究都離不開對地圖的深入挖掘,同時看懂地圖、會看地圖也是生活必備的技能之一。通過讀圖可以強化學生空間定位能力以及地理事物記憶能力。板畫是將地理抽象知識形象化的有效手段,承載著豐富的地理信息。以“七大洲”知識教學為例,需要學生能夠通過地圖輪廓判斷屬于哪一洲。如果單純的記圖對初中生而言難度比較大,為此教師可以借助藝術、形象化手段,提高識圖的趣味性。比如亞洲是“邋遢的羊”,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是羊頭,南亞印度半島和東南亞中南半島為羊腿,亞洲東部的弧形群島為羊的排泄物,通過此種方式不僅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還加強了學生對七大洲的記憶,了解各洲其它特色,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恰當的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加課堂教學容量
在互聯網背景下,以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逐漸應用于各個領域,其中以教育領域最為突出。多媒體生動、直觀的特點,成為教師課堂教學中有效的輔助工具。為此,在初一地理課堂上,教師要抓住多媒體技術集圖片、文字、視頻、動畫為一體的優勢,動態化、生動化、直觀化的展示地理事物發生、發展和變化過程,從而揭示其內在的規律性,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以“巴西”國家相關知識教學為例,主要教學目標為學生能夠在地圖上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并可以描述巴西的自然環境特征,對亞馬遜河展開深入分析,并提出開發和保護熱帶雨林的措施。導入環節,利用多媒體播放巴西足球賽截取視頻,展示羅納爾多身披巴西國旗的圖片,讓學生對巴西形成初步認識,調動學生高昂的情緒。之后讓學生自學看書、找重點,進一步了解巴西國家的相關知識。完成自主閱讀后,教師可以播放《花兒與少年》在巴西拍攝的飛躍叢林、街頭熱情桑巴舞、草原足球賽等片段;展示金磚五國位置分布;巴西“三怪”;地球之肺——亞馬遜熱帶雨林被破壞前后的照片,從而讓學生對巴西有全方面認識,深化課堂探究,提高學習興趣,在討論中滲透可持續發展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境觀。
在地理知識的講授中,教師是課堂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可以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課堂中,優化課堂教學環節,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一方面,教師應該發揮出多媒體的作用,為學生營造生動形象的教學環境,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在講解那些比較抽象的地理知識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地理知識直觀形象展現出來,讓學生在觀看多媒體中的視頻時,引入本節課講授的地理知識,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揮出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教師還可以教給學生自己運用多媒體的方法,學生可以自己制作課件,再利用多媒體將課件反饋給其他學生。這樣比教師直接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更好。學生成為了“小老師”,更能對知識有強烈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優化教學環節,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素養,提高地理教學的效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查找自己需要的學習材料,突破重難點知識的學習。教師再總結學生預習時遇到的困難,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三)實施激勵性評價,端正學生地理學習態度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也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教師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對于初中地理高效課堂而言,教師要將重心放在學生的生成與提升,實施激勵性評價。合理的教學評價可以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反思,認清自我,發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學生作為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彼此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對于學困生而言,教師的激勵性評價可以幫助其捕捉學習中微小的進步,增強學習自信心,更加認真的對待學習,端正學習態度。以地圖方向辨別知識學習的評價為例,有的學生總結能力強,在學習中將相關知識創編了一套順口溜,像“東南西北,一(E)生(S)為(W)你(N)”,針對此種總結,教師不要認為學生是在東掰西扯,而是要發現學生的創作意識,并及時提出鼓勵與表揚,激發學生學習自信,培養地理學習興趣。
(四)明確生本理念,構建生本課堂
在初一的地理知識的講授中,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果,應該將生本課堂作為教學目標,明確生本理念。
生本理念是指教師在地理知識的講授中,秉承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將以人為本的觀念落到實處,讓學生成為地理課堂中的主體,尊重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在講授地理知識時圍繞學生進行。因此,生本理念在地理教學中是教學觀念的表現,能夠提高教學效果。
在初中地理知識的講授中,生本理念不僅僅是教學觀念,還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滿足課程的需求,推動地理課堂的發展,提高教學效果。從這個層面來看,生本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推動初中地理課程的變革。
在以往初中地理的知識講授中,學生在課堂中是比較次要的,教師在課堂中占據著權威性的地位,是課堂中的主體。在地理課程的變革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成為地理課堂的主體,這樣能夠滿足地理教學的需要,還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五)創設良好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初中地理知識的講授中,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應該注重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方面,在地理知識的講授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將游戲融入到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比如,教師在講授關于山脈和景觀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在游戲中加入山脈或者景觀的圖片。當教師介紹國家或者地區的知識時,學生根據地域屬性進行組合。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學習知識。另一方面,在地理課堂中,教師要想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應該尊重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地理課堂的主體。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師在地理課堂中,應該積極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豐富學生的認知。比如,在講授關于美國地理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科幻大片,將影片中的信息與地理知識緊密相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六)開展隨堂練習,對學生進行引導
在初中地理知識的講授中,教師要想提高地理教學的效果,可以開展隨堂練習,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他們學習的弱點,有針對性地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解決他們的問題。另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時,應該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在地理知識的講授中,教師應該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對那些比較容易做錯的問題進行解決。當學生解決完這些問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和過程進行評價,也可以讓學生之間互評。在學生自我評價后,教師再進行總結。當然,教師應該為學生設置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與學生一起共同探討,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地理課堂中。另一方面,在地理知識的講授中,教師要想提高地理教學的效果,需要對學生科學引導,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更好地獨立學習或者自主探究,發現學生學習的優勢,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地理作為一門綜合性、地域性學科,在生活中具有很大的實用性。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的優化,擺脫以往低效的教學和學習狀態,結合高效課堂內涵和特點,革新教學策略,強化學生地理學習體驗,培養地理學習興趣,發展地理學習能力與創新意識,促進地理核心素養的滲透。
參考文獻:
[1]郝希為.初中地理和諧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
[2]徐艷寧.核心素養下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4):85.
[3]黃信耀.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策略探討[J].才智,2019(17):97.
[4]楊玉紅.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構建高效課堂的基本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