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惠英
【摘要】讓學生主動關注前后知識的聯系,在充滿情趣的情景中學習理解算理,學會枯燥無味的計算方法,有效地提高計算能力。
【關鍵詞】情景 ?興趣 ? 探索 ? 思路 ? 評價 ?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8-0075-02
計算能力影響學生對數學知識與技能的理解,推進學生觀察、記憶和思維等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情感、意志和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因此每個學生都應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
之前聽到學生這樣的訴說,A說:做計算題太枯燥乏味了,機械的計算訓練更讓我厭煩,做計算題真沒意思呀!B說:我的同桌做一會兒計算題,就會擺弄文具手指、鉛筆、橡皮,摳鼻子等,計算題太沒吸引力了。C說:我的計算測試結果總是不理想。
根據學生的思維和經驗基礎,設計計算教學環節,讓學生主動關注前后知識的聯系,在充滿情趣的情景中學習理解算理,學會枯燥無味的計算方法,有效地提高計算能力。
1.情景教學法定義與作用
情景教學法在教學中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歷史。早在三百多年前,著名的教育學家夸美紐斯就在其著作《大教學論》中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一切知識最初都來源于感官?!边@句話意思是要提高學習者對知識的接受度,就必須要盡可能多地激發其感官;所以在學習中能夠有效創設情境,讓學習者融入其中,就能夠幫助提升學習效率,加快認識和理解。情景教學法就是由此而演變而來。所謂情景教學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有意識地加入某些帶有特定情緒色彩、形象主體,創設某種特定的場景,進而幫助學生建立一種特殊的感受和體驗,進而對學習內容有更好理解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我們日常的中小學教學課堂上,情景教學法的應用非常普遍。
皮亞杰也曾在其知識建構理論中總結了如下的觀點:“學生的學習都是基于自身經驗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所以情景教學法就是要讓學生在知識和自己的經驗之間建立一種有效聯系,進而改善學習效果。數學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而通過創設情境,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將抽象轉化為形象從而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事實上,在當前新課改要求中,也提出要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創設生動的情境,進而幫助學生解決知識抽象性和思維形象性之間的沖突。情景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將生活問題數學化,從而充分應用他們自身的經驗,進而達到理解學習的效果。
2.小學計算教學的問題與原因
數學是一門與生活有著非常密切聯系的學科,可以說生活中處處皆有數學,所以無論是計算教學,還是數學實踐,都需要與學生的實踐建立直接的聯系。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認識數字,掌握基本的加減法是最重要的任務;如果教師僅僅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讓孩子們會計算加減法的題目,只是以這樣的目的來展開教學,學生在理解和接受方面必然存在很大的困難,同時也難以真正的實現教學目的。然而這也是當前小學數學在計算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
2.1 教師對計算重視程度不高,教學方式單一
計算對數學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且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加,一般的計算能力會逐漸地提升;也是因為這一點,很多低年級教師對于計算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在教學中往往更加側重于知識的傳授,而對學生當前的接受狀況和應用狀況不夠重視。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常常將書本要求學生掌握的計算知識,一股腦的全部灌輸給學生,既不管學生是否能夠有效接受和完全理解,也不管學生的這些知識是否可以被靈活使用,而是一味地依靠題海戰術,布置大量的計算題目,以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特別是布置大量的筆算題目,而忽視了心算、估算等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讓學生越來越感到數學的枯燥乏味,而且付出的精力也難以收到有效成果。
2.2 教學內容脫離實踐,教師可以追求形式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材是學習內容的載體,也是教學的指引。但是就當前教材的實際情況來看,其中的一些計算應用題,以及圖片設計都存在著科學性不足的問題,或者說這些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距較遠,一些抽象的內容甚至是生活中不可能出現的場景;也有一些教材中盡管看似與學生日常生活有關,但受制于小學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經驗,對這些場景并不能有效地理解,所以依然無法體現場景應有的效果,這也使教學無法實現應有的效果。而一些教師盡管認識到情景教學法的重要性,也嘗試創設情景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情景創設生硬,甚至牽強附會,這也會無法體現出情景教學的效果。
3.情景教學法在計算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3.1創設情景,激發計算興趣
創設情景交融的課堂氛圍,引導與啟發學生產生積極思維,讓學生更有興趣參與到計算學習中來。
3.1.1生活情景,接地氣
在看得見、摸得著和有切身感受的熟悉生活情景中體驗學習,更易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如低年級學生接受的計算信息既多又雜亂無章,在計算準備課上,給學生提供線索,讓學生自己觀察、回憶、對比和感受數字的存在和意義:(1)你覺得數字是什么?(2)你在哪里見過數字?(3)這個算式是什么意思?學生很樂意把自己了解的數字知識與大家分享,特別是說到生活中的數字時,精彩紛呈。星期幾、日歷、時間、生日、車牌、頁碼、路口的紅綠燈計時、超市標價、比賽名次等等。學生對算式“3+2=5”的經典解釋:“今天早上媽媽讓我吃了3個包子,我沒吃飽,就又偷偷吃了2個,我實在是太能吃了,一共吃了5個哦”,就是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絕佳生活體驗!
3.1.2卡通情景,生趣味
以貼近學生喜愛和關注的卡通形象為計算起點,營造趣味盎然的課堂計算氛圍。
如教《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時,通過創設學生喜歡的卡通人物收集郵票為情境,讓學生通過擺小棒、撥計數器等活動弄清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基本算理,結合動手操作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進而引出列豎式計算的常規算法。
搭建生活經驗與數字之間的橋梁,激發學習計算的興趣,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參與到計算學習活動中來。
3.2探索情景,拓寬計算思路
有意義的探索體驗活動,能讓學生開闊思路,大膽發表看法,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計算能力。
3.2.1新舊情景,促融通
把點狀的計算問題整合起來,新舊計算知識串聯成線,讓核心的計算問題觸及計算鏈的連鎖反應,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如教《兩位數乘兩位數》23×12時,根據對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已掌握的學情,通過引導回憶、幫助規范和總結提升等環節,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計算出結果。
學生在試算中,找到新計算知識的始發點: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方法,把其中一個因數拆分之后,轉化成學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算式:
(1)20×12=240 ?3×12=36 ?240+36=276
(2)23×10=230 ?23×2=46 ?230+46=276
接著讓學生和小組的同學一起商量,試著用豎式計算23×12,共同梳理出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應做到:在用個位上的數去乘時,得數的末位要和個位對齊,用十位上的數去乘時,得數的末位就要和十位對齊。
3.2.2練習情景,提技能
學習新的計算方法后,通過多種形式的計算練習加以鞏固、提高、拓展、創新,形成計算技能,發展計算智力。
如教《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可編排以下層次分明的練習。
(1)神算小將軍。(2)數學醫院,下列計算對嗎?為什么?正確應怎樣計算。
學生通過完成“神算小將軍”和“數學醫院”的練習,由淺入深地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熟練地正確計算和應用。
學生參與到操作與算理的融合點中去,感知觀察、記憶、思維等計算能力的建構過程,形成科學的計算概念和終身受益的計算能力。
3.3評價情景,夯實計算策略
在計算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簡算、巧算的方法,還要長時間嚴格訓練:規范計算過程,書寫工整,作業和卷面潔凈,蓄養學生習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3.3.1交流情景,養習慣
重視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如做新授后的鞏固練習時,同時進行個別學生板演和全班練習,按書寫是否工整,計算是否認真細心,計算結果是否正確的標準,先由師生共同對板演計算評價,再由學習組長對組員的計算進行評價,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計算練習交流,促進學生養成認真計算的習慣。
3.3.2總結情景,強方法
即使學生掌握了計算算理和方法等知識,但如果看錯符號,看丟數字,錯判運算順序等,計算結果也是錯誤的,因此認真審題才能正確計算。如通過體驗各種四則混合運算的錯題,引導學生總結出做四則混合運算提高正確率的方法:(1)看清運算符號、數字。(2)根據符號確定順序,看能否進行簡算等。(3)運用知識正確地計算。(4)驗算檢查。
3.3.3糾正情景, 明技巧
學生做看圖計算題時,如只瀏覽圖意而忽視文字說明,很容易導致片面理解,列錯式子。糾正錯誤的技巧是:首先看清圖意,弄懂圖中的數據,接著讀懂文字說明,然后分析要求的問題,理清圖意和文字說明的內在聯系,進行有板有眼的列式和計算。
注重教材研讀、學習單設計與學生內在的認知規律及學情即時涌動的體驗,讓學生在解決實際數學問題時,不但列對式子,也正確計算結果。
3.4活動情景,升華計算應用
常規化和系列化的計算實踐體驗活動,能奠定提高計算教學質量的良好基礎。如學生參與數字書寫比賽,糾正數字書寫的不良習慣,做到“正確、規范、工整”地書寫數字,提高計算準確性;通過時間轉瞬即逝的口算比賽,立下奮勇爭先的決心和信心,養成“正確、迅速、合理、靈活”的口算習慣;經歷“計算小狀元”競賽活動,產生扎實有效的計算技能,孕育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在“我能算,我會用”比賽中,盡享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問題時殊途同歸的奇妙感受,更加喜歡計算;進行數據調查活動,在創意無限的呈現方式中,滋養健康的生活情趣和計算能力。
學生在趣味化和傾向性、活動化和操作性的實踐體驗活動中,進行看、聽、讀、寫、擺、畫、做等計算探究體驗,升華計算的應用,領略計算的樂趣,為正確計算留下堅實的腳印。
小結
對于小學生來說,計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計算的抽象性也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在計算教學的過程中,務必要通過有效的方法將抽象性與學生的思維形象性建立有效的聯系,情景教學就是這樣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采用循序漸近、化隱為顯,探索發現,引導反思等情景式計算教學方法,讓學生弄清“算理”與“算法”的依存關系,通過前后對應、由淺入深、環環相扣、順理成章的流程,讓“算理”與“算法”完美結合,構建合理完整的數學概念、運算定律、運算性質和運算法則體系,從而讓計算學習達到更鮮活、立體和質感的實效。
參考文獻:
[1]張偉彬.淺析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幾點做法.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
[2]段海霞.農村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科普童話,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