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
3293門
2月17日,清華大學師生按原定教學計劃以在線教學的形式正式開課。據悉,2020年春季學期,清華大學共開設4254門次課程。其中,3923門次課程進行在線教學,延期、停開課程331門次。
4倍
由于社交平臺突出的便利性和穩定的音視頻通話能力,QQ成為越來越多老師開展線上教學的主要陣地。疫情期間,QQ群音視頻最高同時在線用戶數達日常4倍。
66.96%
中青校媒面向全國高校的1000名大學生發起調查,發現這個假期66.96%的被調查者給自己制定了假期計劃,有12.63%被調查者的計劃有序進行,成果顯著,48.47%計劃執行效果一般,但基本能夠完成,還有38.90%大學生“Flag立了就倒”。
874萬
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74萬。然而,受疫情影響,春季高校開學時間延后,各地高校都已暫停各類校園現場招聘活動,“空中宣講”“線上雙選會”及“遠程面試”等“無接觸招聘”成為各企業優先選項。
資訊
四川:延遲開學耽誤的教學時間,可通過調整周末和暑期補齊
2月14日,四川省教育廳下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中小學教育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方案,要求各地教育部門要認真評估推遲開學對春季學期教學活動的影響,研究制定延遲開學期間的學生學習組織工作方案。明確中小學因延遲開學耽誤的教學時間,可通過調整周末和暑期等方式補齊。
此外,在疫情期間,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堅持適度適當原則,綜合考慮當地實際及不同學校、不同學段、不同群體學生特點,分類施策、因地制宜制定延遲開學期間指導學生在家學習的實施方案,做到“一地一校一策、一班一案”。實施方案要符合實際,操作性強,對線上學習平臺選擇、資源提供、技術保障、內容審核、培訓指導、效果監督等要提出要求,形成合理有效的學習安排。
進行學習安排時,要注重疫情防控知識學習和綜合素質拓展,注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和公共安全教育,指導學生鍛煉身體、開展課外閱讀,養成閱讀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綜合素質拓展課程包括心理健康輔導、家國情懷教育、體育鍛煉、書法練習、藝術欣賞、家務勞動,以及寓教于樂的電影和電視節目。
疫情期間,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免費使用
為支持全面打贏防疫阻擊戰,服務全國近1.8億中小學生居家學習使用,經過緊密籌備,教育部整合國家、有關省市和學校優質教學資源,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于2月17日正式開通,免費供各地自主選擇使用。
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提供防疫教育、品德教育、專題教育、課程學習、電子教材及影視教育等6大模塊的學習資源,其中課程學習模塊,是從近年來全國開發的課程資源中擇優選取,并根據需要由北京等地的骨干教師補充錄制,課程覆蓋了初高中12個學科,課程將分周陸續上線,第一周上線169節。為了保證學生在線學習網絡的暢通,工信部部署百度、阿里、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網宿、華為等企業全面提供技術保障支持,協調7000個服務器,90T帶寬,可供5000萬學生同時在線使用。同時,中國教育電視臺4頻道通過直播衛星向全國用戶播出小學有關課程及部分初高中課程,第一周共75節,電視信號覆蓋到了偏遠農村網絡信號弱或有線電視未通達的地區。
教育部:不得違反規定安排教師超前超限超綱在線教學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有針對性地做好教師工作若干事項的通知》(簡稱《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有針對性地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教師工作,對指導教師積極有效開展應對工作進行部署。
《通知》指出,要加強對教師群體的疫情防控工作。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嚴防死守,始終把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從嚴從緊做好學校疫情防控及需要返校教師的妥善安排,不得組織教師參加線下集中面授培訓、集中職稱評審、大型會議等集聚性活動,確保教師立足教育教學崗位,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做好“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組織部署工作,結合當地線上教學平臺和各校實際,因地制宜組織教師開展在線教學,注意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得違反相關規定安排教師超前超限超綱在線教學,教師承擔在線教育教學、在線輔導答疑、作業批改等計入工作量,納入績效管理。同時,做好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和師訓資源開放的共享工作。
聲音
“果子貍全身都是寶,它們的肉可以吃,是我國歷史悠久的稀有‘山珍,它們的脂肪是化妝品生產中難得的高級原料,也可以醫治燙傷,它們的皮毛可做皮手套,它們的尾毛和針毛,可以制成毛刷和畫筆。”
——近日,有網友指出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動物小百科》中存在關于果子貍的不當表述。目前,武漢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回應稱,已第一時間通知全國各銷售網點全面下架該書。
“孩子聽沒聽進去不清楚,我擔心天天盯著屏幕,孩子恐怕很快要得近視了。”
——抗擊疫情背景下的“停課不停學”導致很多學生、教師涌向了在線教育平臺。然而,線上教學的許多問題也隨之凸顯:老師備課工作量太大,與學生互動成難題;學生每天盯著屏幕學習,眼睛腰椎都傷不起;平臺承受不住巨大流量,時時掉線……如此現狀,讓不少老師、家長、學生都大呼心累。
“孩子寫作業遇到不會的題目,就直接用作業搜題答疑App搜答案抄。這并非是孩子自己獨立思考完成的,所以我們會擔憂。”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都擁有了智能設備。然而,隨著各種作業搜題答疑類App的推廣,讓不少學生養成了“作業不會,拍個照片搜一搜答案”的習慣,這一現狀也引發了家長們對于此類App影響青少年思考能力培養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