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前,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已成為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趨勢,ESP教師專業發展是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師走出發展困境的關鍵。ESP教師專業發展不僅需要教師自身努力,也需要學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給予支持。只有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推進高職院校ESP教師專業發展,從而推動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關鍵詞】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師專業發展
【作者簡介】陳艷(1979.12-),漢族,廣東江門人,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教師發展、職業教育。
【基金項目】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2017年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創新強校工程背景下高職院校專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171219)。
一、 引言
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17)指出,“英語作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人們通過學習和使用英語,能直接了解國外科技發展、管理經驗和思想理念,有助于增強國家語言實力,傳播中華文化,提升國家軟實力”,而專門用途英語(ESP)已被列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三大類課程之一,“大學英語的工具性也體現在ESP上,學生可以通過ESP學習,獲得在學術或職業領域進行交流的相關能力”?!冬F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指出,現代職業教育目標是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服務一線,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在此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師向ESP教師轉型,從而提升大學英語課程的實用性和競爭力已是大勢所趨。
二、 ESP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
1.ESP理論。在我國,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簡稱ESP)最早出現在1999年修訂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早期也被稱為專業英語。其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的西方英語國家,是英語教學的一個分支,指與某一專業或學科有關的英語,是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需要而設置的英語課程。它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目標是培養學生在專業領域運用英語的能力。學者蔡基剛認為,ESP教學是語言教學而不是內容教學,是跨學科的某一領域的英語教學,重點仍是這些學科的語篇和題材,尤其是這些領域的交流策略和技能而不是內容。
2.高職院校ESP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不斷學習和進步的一個長期過程。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一方面是指教師個人在知識、技能、教學經驗和態度等方面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另一方面是指教師群體成員之間以及群體之間分享教學經驗,相互學習專業知識技能,共同進步。簡言之,它是大學英語教師專業成長或專業結構和素養以及教學方法不斷更新和改進的動態發展過程。ESP教師專業發展更為細化,著重關注教師對自我角色轉變、知識結構更新、課程設計這三個方面的認知與發展, ESP教師至少要經歷ESP課程學習者、課程設計者和教學研究者三種角色轉變。
三、 高職院校ESP教師的發展現狀
1. ESP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滯后。我國ESP教學起步較晚,發展尚未系統化、正規化。2015-2019年,國內高職院校關于ESP的研究以非實證研究為主,實證研究不多,研究多為教學理論實踐和改革,集中在教學法、教學改革、課程建設、人才培養等領域,ESP師資建設領域研究不足10%。因此,探索高職院校ESP教師專業發展宏觀策略和自我發展路徑,適應高職學科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勢在必行。
2. ESP教學師資不足。由于ESP教學起步較晚,高職院校通常采用兩種途徑來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①由各專業提出用人需求,公共外語部統籌安排,由大學英語教師兼任或轉型為ESP教師;②由英語較好的專業教師承擔ESP課程。這兩種教師在ESP教學中各具特點,教學效果各不相同。畢業于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教師,語言基礎扎實,且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總結出大量的語言教學經驗,但對專業知識未必能全面掌握,因此一旦在教學中遇到專業知識就會信心不足,容易把ESP課程上成專業知識的翻譯課。而英語水平比較高的專業教師,尤其是有海外留學經驗的專業教師,對于專業知識十分熟悉,但英語寫作、閱讀及翻譯的能力并未受過正規的語言教學訓練,即使可以做到全英文授課,但更側重于講授專業內容,對語言教學的方法不夠重視,導致學生在語言運用能力方面沒有得到提高。學者蔡基剛曾多次提出,ESP是語言教學而不是內容教學,真正的ESP課程應該是大學英語教師能夠勝任的。由此看來,這兩種ESP教師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ESP教師。
四、 高職院校ESP教師專業發展的宏觀策略
打造一支專業英語素養穩定的ESP教師隊伍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應當開展一系列戰略性研究分析,從宏觀層面入手,支持ESP教師發展。
1. 明確ESP教學定位。ESP教學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它是以專業內容為載體的語言學習。一段時間以來,大學英語界有一種代表性的誤解,認為ESP教學要突出知識的系統性與全面性,要反映相關領域的先進成果,這種錯誤認識也誤導了高職院校有決策權力的教學管理部門,使之逐漸邊緣化大學英語教學,也讓許多有志于從事ESP教學的大學英語教師望而卻步。因此,教育部門應組織專家明確ESP教學定位,例如牽頭組織相關專業類和語言類專家共同制定有現實操作性的ESP課程大綱,學校也要重新認識ESP教學的重要性,在政策和資源上給予ESP教師專業發展支持。
2. 開發科學實用的ESP教材。如前所述,由于對ESP教學的認識存在誤區,過去曾衍生了一批以系統介紹一個學科內容或專業知識的偽ESP教材,這種教材和雙語教材并無差別。ESP的重點應該是學科的語篇和體裁,尤其是這些領域的交流策略和技能,而不是內容,要訓練的是學生專業方面的聽、說、讀、寫等學術交流能力,內容只是一個載體,并不需要系統或全面,更不必是專業的前沿成果,只要有這個學科的語言和題材特點即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出版社應集合全國英語語言教學專家和其他學科中具有較高英語水平的專家,共同致力于ESP教材開發。
3. 制度保障,合理賦權。近年來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師逐漸被邊緣化,學校在評優、培訓、科研、課程制度政策等方面都會向專業課教師傾斜,大學英語教師要轉型ESP教師舉步維艱。ESP教學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今后的發展趨勢,學校應重視ESP教師專業發展,在制度上給予足夠保障和合理賦權,為其發展提供幫助和支持,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1)管理層面可采取合理的激勵措施,激發ESP教師專業能力提升能動性,使其享有接受專業培訓的平等權,對校內規章制度有一定的建議權和話語權。(2)給予ESP教師下企業實踐一定的政策支持,使其能切實了解行業或企業一線的典型工作任務特點、工作流程和運營模式,挖掘行業和企業對高職學生英語技能的真實需求,如適當抵扣工作量用于下企業實踐、提供參與企業橫向課題的機會等。(3)學??山y籌建立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為ESP教師搭建協同發展平臺。ESP教師、專業課教師和來自企業一線的專業課教師各有優勢,學校要為這三類教師組織開展協同學習,使其取長補短、共享資源、合作共進,有效推動ESP教師專業發展。
五、 高職院校ESP教師自我提升的路徑
1. 加快更新理念,培養自我發展意識。ESP教學最顯著的特征是以專業內容為載體的語言學習。如何獲取ESP教學能力,拓展自身職業發展空間,這是轉型中的大學英語教師必須正視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首先是來自教師內在的主觀能動性。大學英語教師自身要有危機感和緊迫感,要有自主發展和終身學習的意識,要有對自己未來專業發展目標的設想,主動尋求學習機會,拓展自身專業領域,使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不斷完善,從而提升自己的職業競爭力。
2. 積極改善知識結構,贏得職業發展空間。為解決學科英語和行業英語能力不足這一問題, ESP教師必須對ESP課程的詞匯、句式、語法、文章框架等進行良好的掌握,以便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使ESP教學得以順利開展。同時,積極學習相關行業和專業知識,把握參加行業英語、職業教育等方面培訓的機會,探索ESP教學方法和手段,開展ESP教學理論研究,反哺ESP教學實踐,為自己贏取更大的職業發展空間。
3. 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能力。ESP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教育成果,高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面對海量資源,ESP教師要有熟練獲取并處理各類信息和資源的能力,并將其運用于ESP教學中。如積極運用慕課資源提升自身知識技能水平,緩解備課壓力。中國大學慕課平臺為教師提供了許多優質的教學設計參考方案,為ESP教師提供了靈感和素材,使其樹立了信心。此外,ESP教師要善于選用線上軟件,大膽進行教學創新,改進教學和評價模式。
六、 結語
教師是教育的根本,其素養決定了教育的結果。在新的發展形勢下,ESP教學已成為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趨勢,ESP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成為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師走出發展困境的關鍵。因此,高職院校要重視ESP教師的專業發展,ESP教師也要持續地主動地開拓新視野,豐富自身知識體系。當然我們也要認識到,ESP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需要教師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國家、學校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相關社會機構的共同支持。只有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推進高職院校ESP教師的專業發展,進一步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17年版)[OL]. https://wenku.baidu.com/view/69680453d1f34693dbef3e7a.html.
[2]劉卓群,劉春華.高校EGP教師向ESP教師轉型發展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0(3):156-160.
[3]教育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OL]. https://wenku.baidu.com/view/b8a8b392be1e650e53ea9978.html.
[4]蔡基剛.誤解與偏見:阻礙我國大學ESP教學發展的關鍵[J].外語教學,2013(1):56-60.
[5]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6]李柯金.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路徑——以羅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7):168-172.
[7]劉潤清.英語教育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8]李君華.專門用途英語教師認知發展研究[J].文學教育,2020(4): 146-147.
[9]張雨曦.關于國內高職院校ESP研究的思考[J].黑龍江科學,2020 (11):7-9.
[10]高盼.ESP教學改進與教師能力提升問題探討[J].大學教育, 2020(6):136-138.
[11]劉福英.高職公共英語教師角色轉型及發展途徑探討[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2):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