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占國
摘要:煤礦工的“三違”行為包括違反勞動紀律、違規作業以及違章指揮,這些行為是導致煤礦工作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本文首先介紹了在當前情況下,導致煤礦工產生“三違”行為的原因,進而提出了解決煤礦工“三違”行為的對策,從而保障煤礦工作業的安全性,以及提高煤礦作業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煤礦職工;三違;對策分析
引言: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煤礦能源逐步成為了我國工業、制造業等領域的重要資源,因此,對于煤礦作業的安全問題更應該加強重視。在當前情況下,由于安全意識不強、作業現場管理疏忽以及缺少現代化作業水平等行為,導致越來越多的煤礦工出現“三違”情況。基于此,應該深入進行“三違”情況的對策研究。
一、導致煤礦職工產生“三違”情況的原因
(一)煤礦作業現場情況復雜
煤礦作業地區大多以山地為主,地理環境極為復雜,因此,如果沒有對于作業環境做到充分、科學的治理,不光會造成安全隱患,還會增加“三違”情況發生的概率。地壓大、煤礦災害嚴重、生產環境復雜等因素,是導致煤礦工人作業環境復雜,并且存在大量潛在的安全隱患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隨著各行各業對于煤礦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煤礦采深也隨之加深,所以對于支護系統、通風系統、提升系統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高。如果煤礦作業現場的實際情況沒有得到治理,就會導致煤礦作業環境熱害嚴重、能見度低,再加上作業地點較多、人員分散等原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三違”情況的增加。
(二)煤礦作業流程不規范
一方面,是對于煤礦作業工作流程的規范性并不強,對于作業標準的落實也不到位。由于在目前的發展形勢中,人們對于煤礦的生產需求不斷增多,因此有關部門對于安全生產的重視程度也就越來越高。基于此,對于煤礦作業的安全檢查也在不斷變多,有關部門也在不斷完善對于煤礦作業的施工標準,但部分規章內容存在應付安全檢查的現象,進而導致煤礦工人在作業時,即時按照作業標準來進行,但也只是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是對于煤礦作業流程的監督,沒有具體的落實,雖然有相關監督制度,但沒有落實到某個具體的部門上去,進而導致對煤礦作業的監督責任互相推諉,使監督工作無法發揮價值。
(三)煤礦工安全意識不強
首先,由于煤礦工整體素質整體偏低,靠慣性和經驗作業,況且高強度、長時間的作業也會導致心理上的疲憊,進而對于煤礦作業的安全意識不強。在煤礦效益較低的時期,導致了大量的準也能力較強的技術人員和精英人才的流失嚴重,并且井下作業的一線人員普遍年齡偏大,進而造成用工緊張的問題愈發嚴重。另外,高校招收的煤礦主體的專業學員不斷減少,使煤礦作業施工吸收不到新鮮血液,因此導致煤礦作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越來越差。其次,就是煤礦企業對于員工的安全培訓工作不到位,作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對于安全教育培訓不重視,煤礦作業人員認為安全培訓內容缺少吸引力[1]。
(四)現代化作業水平低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智能化、信息化的機械設備已經運用到各個領域當中去了。但在目前的煤礦開采行業,所運用的設備還存在機械化、智能化程度較低的問題。所以。對于煤礦開采設備的現代還建設仍需不斷加深,煤礦工人多勞動任務較重、工作內容重復,很容易導致其喪失工作積極性,不光影響作業效率,還會導致煤礦工工作不認真、操作不規范等行為,進而造成“三違”情況的發生。
二、煤礦工“三違”情況的對策研究
(一)加強對作業現場的管理
加強對于煤礦作業現場的管理,是改善“三違”情況的重要途徑。要建立煤礦作業安全的管理制度,嚴格健全并落實煤礦作業的崗位責任制,還要建立“三違”常態分析體系,及時分析“三違”產生的原因,并研究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基于此,首先在制定煤礦作業安全管理制度之前,首先要進行現場調查和評估工作,使煤礦作業安全管理制度更貼近一線作業和工人,并根據作業現場環境的變化及時進行修改和完善;其次,應優化對于崗位和流程的管理制度,明確每一個崗位的作業流程和規范化的步驟,使煤礦施工作業更加精細化、流程化和實效化;最后,要加大煤礦作業安全的監督力度,確保工人能按照煤礦作業安全管理的標準和要求進行作業。除此之外,還要建立合理化、人性化的薪資制度和獎勵機制,完善各種考核指標,增加安全生產在獎勵機制中的權重,進而提高工人安全意識。
(二)加強煤礦安全生產標準
想要更加有效的改善“三違”情況的發生,就要持續推進煤礦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化的建設。想要更加有效的改善“三違”情況的發生,就要持續推進煤礦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化的建設。對于煤礦作業中所存在的風險,要進行分級管控,結合風險排查好治理工作以及作業生產達到專業化水平,使動態質量達標貫徹到煤礦作業安全生產的全部過程中,做到煤礦作業的過程與結果、動態與靜態、軟件與硬件全都符合安全標準,進而以煤礦作業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化來改善“三違”問題發生的現狀,使煤礦安全生產質量符合標準,煤礦作業日常化、常態化。同時還要對作業人員進行嚴格的生產監督,保證整個煤礦作業流程符合標準,進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2]。
(三)加強安全意識的培訓
加強煤礦工人的作業安全意識,以及煤礦企業管理人員對于作業安全培訓的重視程度,是解決“三違”問題的基本保障。首先,要加強管理人員對于作業安全培訓的重視程度,使煤礦企業管理人員首先投入到安全教育當中去,例如:煤礦企業可以成立一個專門進行安全培訓的小組,以講座、宣傳或是培訓學習等方式,來定期加強對于管理部門和煤礦工人安全意識的培訓,進而提高雙方的煤礦作業安全意識。其次,要根據煤礦作業現場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計劃和培訓內容,以實體裝備操作等現場培訓內容作為培訓的重點,并且還要增加對煤礦工人專業能力和安全意識的考核,使煤礦作業安全意識的培訓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還要制定管理人才培養計劃,不斷提升管理人員的安全技能和管理能力,例如:現場緊急情況處置、現場指揮能等力,進而使工人與管理人員共同協助和進步,杜絕“三違”現象的發生。
(四)加強煤礦的現代化建設
隨著我國信息化、智能化設備的不斷成長,推進煤礦行業作業設備的數字化、智能化以及自動化的建設迫在眉睫,同時也是改善“三違”問題的有效手段。一方面,要摒棄傳統、落后的作業設備,引進先進經驗的做法,以及先進的煤礦作業技術裝備,例如:智能集中控制、無人值守等先進技術。另一方面,要減輕煤礦工人的施工壓力,減少工人在煤礦作業中的重復、單一、簡單的內容,使其轉向技術化、專業化、操作化的工作流程,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提高煤礦工人的工作積極性,增強煤礦作業的工作效率,同時還能提升煤礦工人的專業能力,繼而提升煤礦作業的工作質量。除此之外,還要著重推進煤礦企業優化內部系統,降低安全事故、減少煤礦產量、減少人力成本等發展目標,牢固煤礦企業樹立減少作業人員就可以減少安全風險的安全發展理念,進一步實現作業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目標[3]。
結論:綜上所述,加強煤礦工作業安全是提高當前煤礦作業效率和質量的關鍵因素。導致煤礦工產生“三違”情況的原因主要可以歸結為管理力度弱、安全意識差以及作業水平落后等方面。因此,加強作業現場管理、提高工人安全意識、加強作業現代化建設,是杜絕煤礦工發生“三違”情況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丁建德.基于煤礦職工“三違”情況的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J].山東煤炭科技,2020(05):199-200.
[2] 俞凱.煤礦職工群體安全行為定性模擬方法及軟件平臺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9.
[3] 周魯潔.煤礦職工不安全行為仿真與預警控制系統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