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全鳳
(臨沭縣畜牧局鄭山獸醫站,山東臨沭 276700)
目前,單獨飼養一頭母豬的很少,養一頭豬供自家食用的更少,僅有少量家庭籠養或圈養少量雞鴨供自家食用,養殖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萬只以上的禽飼養場提供了市場95%的產品,生豬存養百頭以上的場戶提供了市場70%的產品。肉雞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智能化已經實現。
從場舍的選址、設計、建設到生產過程中的飼養、動物疫病的防控,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需要專業的科技人才作支撐,特別是智能控制系統在環境控制和排放監測的應用,對協調生產和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現代畜牧業的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需求大量的資金投入,養殖業資金門檻在提高,小資金只能望而卻步。向規模化要規模化效益,用機械化、智能化優化生產環境,提高個體產量,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綜合效益。
包括市場風險和疫病暴發的風險。市場風險主要是供需平衡引起的價格波動,近期又出現了國際貿易摩擦引起價格的波動。非洲豬瘟對生豬產業的影響是典型的疫情岡險,幾乎是一次滅絕性的災害,空前絕后,中小規模養殖場傾家蕩產的例子到處都有,疫情過后的養豬業豬價長時間高價運行,在疫苗沒上市前養殖戶還要承擔疫情再次來襲的風險。
部分養殖戶注重科學技術的學習,疫病防控意識增強,由被動免疫轉為主動免疫,但整體防控意識不強、持續性差。
近幾年,農村城鎮化進程加速推進,曾經的村莊被拆除,大量的養殖場戶被拆,很少重新規劃養殖用地,大量的養殖戶失去場地退出養殖行業。
過去幾年,政府將養殖污染作為環保工作的一項指標,對養殖排泄物的排放標準提出嚴格要求,劃定了禁養區、限養區,導致相當數量的養殖場戶關停,甚至拆除圈舍。非瘟疫情過后有所緩解。
社會經濟的發展,勞動力的價值提升,很多人轉移到城市發展或工廠打工,不再從事小規模養殖。
(1)基層動物防疫站防控人員結構特點。村級動物防疫員知識更新慢,年齡便大,責任心不強,綜合素質不高。據統計,村干部兼職占30%,鄉村獸醫兼職占30%,其他兼職占40%,無專職人員。具有畜牧獸醫專業學歷的不足一半。
(2)村級動物防疫員待遇保障。每人每年1800元,無其他福利待遇。
(3)村級動物防疫員的職責。按相關規定,防疫員負責動物防疫法律法規的宣傳、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動物疫情普查
(4)基層獸醫站的投術服務職能被削弱。
(1)村級動物防疫員待遇與工作量不對稱導致應付工作。每年1800元的補助與其承擔的職責不成比例,只能被動完成每年兩季的春秋兩季集中防疫,職責大打折扣。
(2)村級防疫員考核方案不科學,可操作性差,多為單向考核,沒有說服力,考核不能達到激勵先進鞭策后退的效果,財政支持欠缺,考核難以落實。
(3)防疫模式與養殖業發展不適應。隨著動物流通的加速,動物疫病特別是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難度增強,新發傳染病增加,春秋兩季集中防疫的時間很難把握,防疫效果差,平時防控疫苗儲備不足,服務不及時,群眾不滿意。
(1)理順人才聘用、流動機制。明確用人的專業標準,統一招錄或合理優化利用現有人員,精簡人員,按專職的標準分配任務。建立人員進出流動機制。
(2)理順管理體制、財政保障。切實把動物防疫員納入防控體制內,亨受相當于村干部的待遇,專人專職,真正承擔動物防疫員全面責職。納入財政預算。工資每月一發,考核獎勵年終一次發放。
(3)健全考核激勵機制。考核方案的制定要一結合實際工作,必須可操作,細化量化,不易細化量化的內容讓群眾發聲,養殖場戶滿不滿意、養殖場戶的評價、村干部的評價應該納入考核內。健立雙向考核,動物防疫員工作過程中需要基層獸醫站、村干部、養殖場戶協助,接受考核也應該反向評價相關部門單位和規模養殖場,形成良性互動、多方參與。
(4)強化規模化養殖場的主體責任。對一定規模養殖場,官方獸醫規范其動物疫病防控、用藥、環境控制等各個環節,把監管記錄作為評價養殖場信用憑證,強化其防控意識并配合動物防疫員主動做好各項工作。規模化養殖場主動實施計劃免疫,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如實備案記錄,春秋兩季集中免疫主要面對散養戶。
(5)強化基層獸醫站服務意識。利用各種辦法學習、宣傳動物疫病防控知識,增強養殖場戶的防控意識。加強與動物防疫員的溝通,及時了解疫情動態,籌備防控物資,創新工作方法,實現行政管理與為民服務的完美融合。
基層是動物疫病防控的薄弱環節,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在財政資金不能充分保障的現有體制下,動物防疫員難以按規定履行職責,導致動物疫病的發生,影響了畜牧業的健康發展。非洲豬瘟暴發的災難也警示我們,防控是全面的,影響是全社會的。基層動物疫病防控體系改革完善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