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長嶺
(黑龍江省訥河市和盛鄉農村經濟技術服務中心,黑龍江訥河 161344)
首先,動物疾病受到周圍養殖環境的影響,如果養殖環境存在微生物、細菌等不利于動物生長的因素,就會損害動物機體各器官,導致動物疾病的出現的,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傳染病,畜牧養殖場中一旦出現動物傳染病,疫情會迅速擴散,使得養殖場的動物成批量死亡。除此之外,畜牧養殖動物也容易感染外傷、眼科、產科等一般疾病,這些疾病雖然患病率高,但是防治起來較為容易,寄生蟲病主要是由于環境不衛生導致動物的表皮、身體出現寄生蟲,在動物成長過程中,這些寄生蟲會影響動物的食欲,阻礙動物的健康成長,所以養殖環境是引發動物疾病的重要原因。其次,飼養不科學也會導致畜牧養殖中出現動物疾病,當前畜牧養殖人員的管理水平較低,在喂養牲畜時,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通常依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喂養管理,喂養不科學就會對牲畜的健康生長情況造成影響,并且在養殖的過程中,沒有進行及時的消毒與管理,導致細菌的大量增生,使得整體生長環境較差。再次,養殖人員用藥不當,當動物出現疾病時,養殖人員需要對患病動物進行用藥治療,但是養殖人員對藥理學知識掌握不足,無法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出現許多并發癥,導致動物死亡。最后,當前,與養殖場相關的配套設施缺乏完善性,雖然許多地區的養殖業發展前景良好,但是沒有良好的檢疫管理系統作為支持,在有疾病出現后,消毒處理工作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導致疫情的頻繁出現,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為資金支持匱乏,疫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在實際飼養管理過程中,養殖管理人員應該通過養殖基地的合理選擇、飼養設施的完善創建適合動物健康成長的生活環境。在選擇養殖基地時,應該進行實地考察,選擇干凈舒適、通風與排水良好、氣候適宜的生長環境,并且在進行選址時,需要遠離居民區,否則養殖場排泄物以及附設物品會對周圍的空氣、土壤、水源造成影響。而設施的完善則需要有充足資金作為支持,當前養殖人員需要應國家的要求,對凈化系統、消毒設施、排污設施進行引進,避免細菌的大量增生,從而減少動物疾病的發生風險。另外,在特定的養殖區域內,需要適當減少養殖動物的數量,這時在爆發傳染病時,可以減少傳染范圍,并且養殖密度的減少,可以避免糞便的大量堆積,使得整體生長環境的干凈、整潔。
飼養管理可以補充動物機體的營養成分,提高動物的機體抵抗力、免疫力,降低動物疾病的出現。在喂養動物時,養殖人員需要在動物的不同生長階段分析其所需要的能量,從而對營養物質進行科學的配置,當前在對動物膳食進行配比時,應該確保營養的均衡性,并且要保證飼料的干凈、健康、整潔,使得動物體質得到增強,更好的抵御致病菌、寄生蟲的入侵。
養殖人員的專業水平、綜合素質直接影響動物疾病的防控效果,所以當前需要對養殖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使其認識到動物疾病的危害性,樹立疾病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的理念,當前在對飼養人員進行培訓時,主要以常見的動物疾病種類、動物發病原因、發病表征、治療措施、預防策略等知識為主,從而提高養殖人員的專業能力,對疾病進行科學的鑒別。在培訓結束后,要對當地重大養殖場的養殖人員應該進行考核,檢查其防控意識以及疾病防控技術是否符合國家要求,除此之外,養殖人員需要注重經驗的積累,結合相應的科學知識,預防疫情的出現,并且對疫情的應急處理措施加強掌握,當出現動物傳染病時,立即對其進行隔離處理,避免傳染面積進一步擴散。
現階段畜牧養殖場動物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為了避免各類疾病的出現,需要做好疾病的檢疫管理。首先在平時的養殖工作中,需要做好動物的抽檢工作,對異常的牲畜應該進行隔離觀察,并且在疾病的防控工作中,要對引進的外來新品種制定準入制度,喂養一段時間后觀察其是否有異常的情況出現。其次,我國需要制定健全的動物疾病防控檢疫系統,制定相應的規定,使衛生檢疫部門嚴格依照國家要求,定期注射動物疫苗,在進行疫苗注射時,需要對疫苗質量加強控制,使疫苗發揮最大的效果。在動物的發病季節,需要在養殖區域進行消毒殺菌工作,規定閑雜人等不能隨意出入養殖場,并且為了避免致病菌通過空氣使動物患病,需要確保養殖場的空氣流通性,消除動物疾病的感染源。最后,在發生動物疫情之后,需要進行緊急處理,否則會使得疫情大面積爆發,養殖人員針對無法治愈的發病動物要立即進行隔離,在動物死亡之后要進行實體焚燒處理,并且要將疫情狀況上報給衛生部位、監管部門,以免重大疫情的出現。
動物疾病是影響畜牧養殖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養殖戶需要對動物疾病加強重視,結合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分析動物疾病的病因,在其基礎上采取優化動物養殖環境、科學開展飼養管理、提高養殖人員綜合素養、加強動物疾病的檢疫管理等措施提高動物疾病的防控效果,保證動物的健康生長,從而實現畜牧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