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鉍師 黃雅莉
(1.廣西橫縣農業農村局,廣西橫縣 530300;2.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橫縣 530007)
在我國的當前的養殖領域中,對養殖管理問題高度重視,不僅體現在科學的飼料管理以及疾病預防,該體現在加強了養殖的衛生管理,其中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很多的規模化養殖場都利用先進的技術進行豬糞處理,實現了資源化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以及經濟效益,以下對相關內容進行分析。
首先,重金屬污染。在養殖業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的飼料生產和加工行業也得到了良好發展,以此滿足了生豬多種養分需求,不過在部分生豬飼料中存在銅、鐵、鋅等金屬元素超標的情況,生豬食用這些飼料之后不會對金屬元素完全吸收,主要是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如果直接排放到土壤中會導致重金屬污染。
其次,氮磷元素污染。在生豬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氮磷等元素,很多的養殖場并沒有做到無害化處理,甚至直接排放到水體中,使得水體出現富營養化問題,甚至乎對地下水體造成破壞,影響人們的健康。
再次,臭氣污染。在當前的生豬養殖中,生豬排泄物會伴隨大量的臭氣出現,其中含有比如COD、BOD、TP、TN等,在圈舍中有害氣體密度過高會影響生豬的生長。同時,也會嚴重影響周邊群眾的生活,甚至對人們的呼吸系統造成影響。
最后,病原菌污染。在生豬的排泄物中會有大量的病原菌,成為了大氣、土壤、水體和農產品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而這些氣體也會滋生蚊蠅,傳播病菌,所以進行豬糞的無害化處理十分必要[1]。
首先,創新種養模式。為了解決生豬糞污的排放問題,如今諸多的生豬養殖場都在利用豬-沼-(林/草/茶/果)的模式,該模式可以實現污染物零排放的目標,對于發展農業經濟也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在滿足生豬養殖業發展的同時,將糞污有效處理,之后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要,據相關數據顯示,經過處理的生豬糞便用于水稻、玉米、番茄、黃瓜都可以提升產量,主要的化學成分包括尿素、碳銨、沼液、過磷酸鈣、氯化鉀,經過科學配比后實現了種植效益的提升。此外,這種豬糞還田模式可以節約投資,操作也較為簡單,目前在諸多地區開始推廣。
其次,加強制度建設。各個地區要根據禽畜養殖業的發展需要,做好統籌和規劃,加強制度建設,比如福建省根據國家《畜牧糞污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有關規定,建立了糞便處理的管理網絡,加強糞污和尿液的無害化處理,在政策上保證當地的生豬規范化養殖,制定出糞污資源化利用的具體措施,以此實現了生豬養殖業的良性發展,對保護當地生態環境起到了重要貢獻。
再次,發展糞污處理技術。在生豬糞污中主要是含水量大,所以在處理上難度較大,字資源化利用的過程中,可以打造污水肥料化模式,以此解決治理難度大的問題,目前該方法在諸多地區都得到了推廣。此外,在生豬糞污無害化處理模式中還對污水達標排放、生物發酵床零排放的技術進行利用,通用具有較好的利用價值。具體說來:在利用污水達標排放模式后可以實現沼氣的厭氧發酵,之后可以直接用于耕地施肥環節以及農田灌溉環節,以此達到肥水資源化利益的目標。在具有一定養殖規模養殖場中,利用生物發酵床零排放模式可以顯著的改善養殖環境,減少疫病發生幾率,對于不具有糞污還田能力的養殖場,需要提升污水達標排放的標準,之后進行糞便固液分離、厭氧、好氧處理,達到標準后再次利用。
合理布局種養模式。我國的種植業與養殖業都較為發達,需要在發展農業經濟的過程中實現二者協調發展,借助種養模式可以對農業資源優化配置,以比如生豬異位發酵床模式為例,在養殖中可以對污水處理,經過無害化處理之后可以做作為作物的有機肥,再如厭氧發酵還田利用模式,都可以實現變廢為寶,可以制作成為有機肥料,進而實現了養殖業和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打造新的種植模式過程中,需要度環境因素、市場因素、資源因素進行考慮,使得規劃和布局更加合理。
最后,加強技術推廣。生豬的糞便可以制作成有機肥料,其中含有的大量的有機質以及粗纖維,是農作物生長的重要保障。為此,各地區政府以及農業部門需要加強對相關技術的推廣,人煤化工有機肥改善土壤的理化特征,提升作物的抗逆性,實現產量與品質的提升。此外,需要對沼氣工程技術進行推廣,以此形成種養模式,讓沼氣轉化為熱力資源,都可以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在生豬的養殖過程中,需要全面做好養殖管理工作,其中就包括對糞污的有效處理。今后需要創新種養模式、加強制度建設、發展糞污處理技術、合理布局種養模式以及加強技術推廣,以此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此外,各地區還需要制定出專項補貼措施,最終實現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